天天看點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

作者:小福貴拍車

明朝有這樣一位神人,他年少成名,23歲就高中進士;他神機妙算,生前預言,死後一一應驗;朱元璋未發迹前,他就看出此人有帝王之氣,當以輔之。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

他便是後朝軍師、被朱元璋稱為武之張良的劉基、劉伯溫。說起劉伯溫呢,我們常會想起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這個評價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大明第一謀士劉伯溫究竟有多神。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小時候的劉伯溫,我想曠世奇才實再合适不過。他五歲開始讀書,而且是七行俱下,也就是一眼掃過去呢,能看清行;而我們現在頭疼無比的文言文,劉伯溫默讀兩遍就能背誦如流。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

12歲他考中秀才,23歲直接進是一把過。想想範進老先生54歲才考個舉人,比劉伯溫還差幾大節,就瘋成了那樣神童,實在是神童啊,當時就有一些牛人說,這小子長大了絕對是魏征之類的國家棟梁。注意,劉伯溫讀的可不是死書,他經史子集、天文兵法,無所不通;擅長的便是天文星象之學,這也是他後來賴以成神的著名技能;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的神童做官肯定是順風順水,但事實是,劉伯溫當官當得很憋屈。那是在元朝末年。要知道,元朝末期啥都缺,但最不缺戰争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

是以受戰争影響,劉伯溫中進士後,家裡蹲了三年,才開始正式上班。剛開始,劉伯溫來江西當副縣長,他年輕啊,意氣風發,認為這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蕃薯。當時縣上一些豪紳地主勾結貪官污吏,騙人錢财。人妻女殺人害命是無惡不作,于是劉伯溫掌握真憑實據後,管你地主還是當官兒的,該殺的殺,該抓的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一系列做法赢得了百姓的擁戴。然而,這樣做的後果卻是官位不保。官僚們一看你這愣頭青,真把自己當回事兒了,我們辛辛苦苦經營的利益鍊能讓你破壞?于是,那些被劉伯溫誠摯的階層們開始聯合起來,對他發起反攻。劉伯溫是男人,也就是元朝眼裡的四等人,有了這樣的把柄,再加上小人煽風點火,上級上司立馬就将他貶了值。可笑啊,真是可笑,正義直言,為官清廉,居然成了官僚中的異類,這天下的道理實在是滑稽之極。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

劉伯溫沒法反抗,是非黑白,從來一張嘴罷了。他索性辭官回家,整天在西湖旁喝酒解悶。後來呢,她也曾被多次啟用,啟用做什麼呢?鎮壓農民起義,鎮壓起義那可不比作伴。同時,安義搞不好那是會丢命的,元朝想的是,你這麼一條爛命,死就死了呀,隻要能把俺們的江山保住就行了。但劉伯溫還是傻傻的去鎮壓了,而且他鎮壓的效果十分明顯。他嚼服漸失,所管地方很快就已經沒有起義了。可元朝又覺得劉伯溫說到底還是個漢人,萬一這小子何啟軍打成一片,反過來咬他們一口怎麼辦呢?于是将劉伯溫明升暗降,抽調了兵權。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

劉伯溫很郁悶,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溝渠。于是他再次辭官歸了甜。可笑的是,後來元朝又将它啟用了兩次,兩次都是讓他去前線拼命鎮壓起義。可每次劉伯溫都是鎮壓有功後,就因為小人的彈劾和排擠,明升暗降。最後一次,劉伯溫實在忍不了了,受夠了,真的受夠了。劉伯溫知道這個破王朝沒救了,他把元世祖的相放在桌子上,向北而拜,說,我不敢辜負聖上誕辰,實在盡力了。接着起身拍拍膝蓋上的土,決然離去,1356。年45歲的劉伯溫再度隐居;每次劉伯溫受到排擠,都不會和他們正面起沖突,都是辭官歸田;在那個官場裡,這不是一種逃避,更是一種聰明。可是他不知道的是,這種聰明最後害死了自己。此時的劉伯溫已經45了,他必須考慮自己的出路,他要找個好上司。現在他面臨着三個選。則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這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了。這時候呢,劉伯溫觀天象的本事就發揮了,它夜觀天象,發現天紫氣在江蘇一帶,于是立馬收拾鋪蓋卷兒來到了這裡。結果來到地方一看,這裡的上司更拉垮,一點兒沒有福相不說,氣量還十分小。這人是誰呢?張士誠似的朱元璋。也曾說過,同樣的評價,真的就沒有我的用武之地了嗎?劉伯溫很郁悶,又開始喝酒,才華用不到實處,他就開始寫書。他可不是像怨婦一樣發牢騷之類的,反而寫的這些東西無一例外都是用寓言的故事來諷刺當下的時局;他用一個外好内爛的橘子來諷刺當時封建官僚金一反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朽本質;而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打下了南京城,劉伯溫覺得此人非同一般,有帝王做派,以後呢,一定能成就一番大業,但是要去投奔嗎?并沒有,劉伯溫還是覺得他曾是元朝的官。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

還打過起義軍了,現在去投奔不是背叛嗎?是以後來朱元璋請了他幾回,他都沒出山;關鍵時刻,宋濂和陶安出面相勸,都啥時候了,還覺得背叛元朝,他們背叛你的回數還少嗎?再說了,甭管是奉誰呢,都是給百姓一個安穩的家。治國平天下,不才是我們的最高追求嗎?說的對呀,劉伯溫終于醒悟了過來,50歲的他出山做了朱元璋的軍師。有了劉伯溫的幫助,朱元璋如虎添翼,當時他面臨着陳友諒和張士誠的佳績。劉伯溫如同站在上帝視角一般給出對策,兩人都是你的敵人,可你沒能力都去攻打,隻能一個個來。打誰呢?你看啊,老朱,張士誠我見過,沒啥氣量。而陳友諒這人呢,很老道,和張士誠不一樣。如果你攻打張士誠,那陳友諒肯定會來援助,但如果你攻打陳友諒,那張士誠肯定是隔岸觀火。朱元璋聽取了劉伯溫的意見,最終在這場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後劉伯溫就像是開了挂一般在軍。是指揮上料事如神婆。陽湖一戰,朱元璋艦隊被陳友諒重炮攻擊,劉伯溫眼疾手快,迅速将朱元璋從主見轉移到别處。朱元璋前腳一走,主見就被炸成了碎渣渣。這不僅救了朱元璋的命,更是直接決定了他逐鹿群雄的勝利。朱元璋曾誇獎說,劉伯溫的天文沒人能懂,在他來我這兒之後沒。這場仗他都有工,你想想,每場仗都有功,這比諸葛亮還厲害。大明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天氣大旱,劉伯溫發現太白金星在紫微星環出現,這是不祥之兆。于是她趕緊向朱元璋進谏說,皇上要下诏說自己有罪才能緩解啊,結果朱元璋聽了,剛下罪己诏,天上大雨如注,神了。還有一次,朱元璋夢見一個人頭上有血,用土蓋着的,于是就想殺一批犯人來應驗這個夢。結果劉伯溫說,這是想找,意味着币價要得一塊土地了。結果沒過幾天,海甯歸順朱元璋開心的不得了,将所有囚犯都給放了。之後,劉伯溫更是提出恢複軍屯法和府兵制,在緩解百姓負擔的同時增加國家兵員,這讓朱元璋統一疆域發揮了積極作用。種種的表現都讓劉伯溫的地位達到頂峰,但此時統治階級的内部沖突開始暴露。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何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開始權力鬥争?淮西集團是朱元璋的喜,自然深受信賴,而這東集團的名稱速降也不在少數。朱元璋哪邊都不想得罪,就放任他們鬥争,因為他知道這種鬥争可以讓兩個集團互相牽制,最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最為人诟病的就是猜忌,他時刻都覺得這些開國元勳們權力膨脹,在他身邊呢,就像是一顆炸彈一樣,鬥吧鬥吧,一個把一個弄死最好。這種事情,劉伯溫是不屑于去鬥争的。但李善長實在不厚道,他手下的人A錢,被劉伯溫逮了,他自以為劉伯溫和他有交情,就想尋思枉法,劉伯溫當然不肯。他是來為國家效力的,不是來交朋友的,而且當時天氣大旱,正需要殺個貪官撫慰上天,于是他殺了這人。結果呢,一下子惹腦了淮西集團,尤其是李善長的狗腿子胡惟庸。更是四處搜集劉伯溫的把柄來給朱元璋打小報告。朱元璋聽着聽着呢,就煩了,對劉伯溫也是多有指責。劉伯溫受不了了,前面我們說過,他遇到這樣的事兒,想的就是辭官歸田,于是他就辭職了。劉伯溫以為自己就此能躲過紛争,但卻不知道犯了政治鬥争中的大忌,如果你不把敵人搞死,敵人就會把你搞死。他死關後,胡惟庸更是像和尚得了兒子,對劉伯溫的指責隻增不減,劉伯溫的形象也在朱元璋心裡日益惡化。最後一次,胡惟庸對劉伯溫使出了殺手锏,她上報朱元璋。劉伯溫要蓋新房子,蓋呗,朱元璋也沒覺得有啥意外的。可胡惟庸又說,内地方這塊兒有王氣的地方,還說這塊兒地方呢,是劉伯溫搶來的,想造反。朱元璋率先想到的就是這,于是他直接奪取了劉伯溫所有俸祿。劉伯溫真的想造反啦,天地良心的王氣這東西,你說有它就有,劉伯溫有什麼?本市去造反呢,劉伯溫累了,她已經60多高齡了,為了大明,他累得滿身是病,他已經不想去争這些是是非非了。可朱元璋卻做了件意味深長的事兒。他派了胡惟庸去給劉伯溫送藥,劉伯溫也沒多想,喝了藥,結果過了三個月,病情急劇惡化。朱元璋聽後,又直接把他趕回了老家。兒親自給他寫下君子絕交,惡言不出,忠臣去國,不潔其名這樣意味深長的話。洪武八年5月,在一。憂郁和病痛的折磨下,劉伯溫去世,享年65歲。劉伯溫的名聲就這樣毀掉了嗎?并沒有,洪武13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J時才想起劉伯溫曾這樣評價胡惟庸,他就是一個瘋癫的馬車,遲早有天會翻掉。朱元璋後悔的都要捶胸了,但那又怎樣呢?人已經死了,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陷。張頒布告,令劉伯溫子孫世襲,乘以伯爵路。縱然曆史被清算中,然平冤昭雪,可大明一就失去了這樣一個賢者,甚至是神人,這是朱元璋的昏招,是大明的損失,更是劉伯溫一生最為窩囊的結局。

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