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沙20年丨王巍、柳士發、王毅發言 探讨金沙遺址發現20年

為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貌、中國風貌的考古學,向中國考古學百年曆程緻敬,不斷發揚中國古代文化根源,紀念金沙遺址發現20周年,9月27日,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通訊社主辦, 成都金沙文物博物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紀念金沙遺址發現2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在成都開幕。

王偉,中國考古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中國文物通訊社社長劉世發;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王毅在開幕式上發言,就金沙遺址考古發掘、旅遊發展及"太陽神鳥"的價值進行了探讨。

金沙20年丨王巍、柳士發、王毅發言 探讨金沙遺址發現20年

王維:

考古遺址公園結合了考古學,旅遊和開發

"時間過得如此之快,以至于金沙網站在我們的學術界引起了轟動,20年後,它仍然記憶猶新。王說,在過去的20年裡,金沙遺址在挖掘、研究、保護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都金沙文物博物館是一座考古遺址公園,建在成都的黃金地段。然而,王回憶說,關于是否建造考古遺址公園以及是否提及考古遺址公園存在巨大争論。

"有一種觀點認為,場地就是場地,公園就是公園,我們怎麼能談論一塊呢?現在看來是一個很好的舉措,融合了考古、旅遊、開發,很好地解決了被認為是"天敵"的兩大沖突,共同推動了遺址的保護和利用。"王毅仍然認為,金沙遺址的發掘、調查、研究和利用,是中國考古學百年史中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金沙20年丨王巍、柳士發、王毅發言 探讨金沙遺址發現20年

中國文化遺産的象征

劉世發:

"太陽神鳥"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感受和精神

"陽光金城頭,神鳥九日遊。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現引起了國内外轟動,拓展了人們對古代文化的認識,填補了長江上遊早期文明與成都文明起源的學術空白。劉世發在會議開幕式上表示,不久前,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通訊社主辦的"100年考古發現100年"評選推廣活動在初步評估中,提前進入最終評估。從這裡出土的"太陽神鳥"的金飾品,作為金沙遺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太陽崇拜,揭示了中國祖先對宇宙和月曆的認知,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感受和精神,并于2005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中國文化遺産标志"。

作為中國文化遺産的形象象征,随着文化遺産的快速發展和文物交流的日益廣泛,"太陽神鳥"的形象已經飛越南北跨江,飛遍世界,像使者一樣,在中國文物媒體上傳播的潮流, 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王毅:

成都的第四次崛起是過去和現在的強大力量

"九十年前,三星堆月灣遺址開始發掘,四川考古有了新的開始。一百年來,四川的考古學随着中國考古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現場,王毅梳理了四川的考古發掘。1986年,三星堆出一兩個祭祀坑,挖掘出成都十二橋遺址。1996年,寶屯遺址被發現。"20年前,中國進入21世紀第一個重大發現地點的金沙遺址,作為祭祀遺址,它呈現出榮耀,讓20年前的國家考古界感到震驚,中國文化符号太陽神鳥也誕生在金沙遺址。我們可以感受到成都這座偉大而非凡的城市的發展。"

王毅認為,寶屯遺址的發現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步伐。三星堆和金沙是成都城市發展的先起之秀。然後是秦漢時期,成都列舉了五個首都,唐宋時期,也是榮耀的中心,"從第一次崛起到第二次崛起,再到第三次崛起,現在,成都迎來了第四次崛起。成都作為全國第一梯隊的特大城市,有了這樣的形象,我們感受到了古今線的強大實力和氣勢。"

紅星記者曾雪陽

編輯:李傑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有望獲獎!)

金沙20年丨王巍、柳士發、王毅發言 探讨金沙遺址發現20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