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作者:方待夜半聽君語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你隻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馳神往的,如同月光城堡一樣的建築。是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圓明園始建于清康熙中期,起初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 •玄烨賞給皇四子胤禛的一處花園,并禦賜“圓明園”匾額。康熙四十六年(1707)已經初具規模。據《康熙實錄》記載: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康熙皇帝首次來園進宴,這也是對圓明園最早的文字記載。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最初占地不過 20 公頃,胤禛即位後,圓明園逐漸成為離宮型皇家園林。自雍正三年起,先是在原來的圓明園南部建起宮廷式的殿宇,并頒發诏書。此後,又向北、西、東三面大加擴充,面積達到 200 餘公頃的大型宮苑。到乾隆九年(1744)最終形成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此後,于乾隆十年至十六年(1745-1751)建成長春園,乾隆三十五年又将傅恒父子舊園并入,定名绮春園。連同圓明園在内形成了圓明三園。

從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将圓明園升為離宮禦苑,到鹹豐十年(1860)圓明園曆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代皇帝 135 年的苦心經營,終于建成了一座人間仙境,各種知名景群一百多處,其中不僅移植江南和北方衆多名園勝景,還将西洋建築很好的溶入進東方園林之中,乾隆皇帝稱為“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與逾此。”其盛名甚至傳到了歐洲,并譽為“萬園之園”和“東方凡爾賽宮”。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可惜這座舉世矚目的皇家園林最終于鹹豐十年(1860)毀于英法聯軍之火。一代名園雖毀于大火,但其皇家園林禁地的地位并未改變,任何人依舊是不得進入。圓明園在被毀前并沒有影像存世,目前已知最早進入圓明園并拍照存世的是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Ernst Ohlmer,1847-1927)在1873 年拍攝的一組西洋樓殘迹照片。随後諸多外國攝影師留下了不少圓明園的舊照片,下面讓我們重新來認識一下百年之前被毀之後的影像。

1860,一張号稱圓明園的烏龍照片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這是第二次鴉片戰争時期英軍随軍攝影師費利斯•比托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常被認為是圓明園未毀前的唯一照片。因為在照片底部,一行清晰的英文是攝影師留下的手迹。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它的中文意思是:皇帝夏宮——圓明園,北京城郊,攝于1860年10月。按照作者的标注,它的拍攝時間,恰好在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劫、燒圓明園之前,如果所記屬實,這張照片的價值毋庸置疑。

然而,可惜的是,盡管白紙黑字,但這張照片拍攝的還真就不是圓明園。而是頤和園六座城關之一,昆明湖東堤北端的文昌閣。比托弄錯了。

1873年,德國人奧爾末

1. 諧奇趣南面。諧奇趣建成于1751年,是西洋樓景區最早的建築。奧爾末的這張照片由諧奇趣東南朝西北方向拍攝。畫面上可以看到,主樓的屋頂已經坍塌了,但建築主體受損還不嚴重,券口的雕花裝飾和樓梯的欄杆也基本完好。到1922年左右,主樓已變成一片瓦礫,牆面大都倒塌,隻有少數石柱還矗立着。現在,從圓明園遺址公園内遺留的大量石制構件上還能看出原建築大緻的格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2. 諧奇趣全景。諧奇趣的南邊有一片湖面。在西洋樓最具光彩的乾隆時代,湖西有一座西洋裝飾風格的石橋及拱門,它們與音樂亭、連廊以及裝飾着大量琉璃的主樓一起倒映在水中,成為西洋樓一景。在拍攝這張照片的1873年,湖中似乎已經淤塞,長滿了雜草。西洋樓并非皇帝日常起居和辦公的地方,所處位置又偏居長春園東北角,而自嘉慶時起,整個圓明園建設的重心已移至長春園以南的绮春園,是以這處湖面可能早在圓明園被焚毀之前就已經淤塞。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3. 這張照片在諧奇趣東側的小山上向西拍攝,可見主樓東立面的裝飾非常豐富。在主樓南側伸出的平台上,原有西洋石獅一對,照片上已經看不到了。兩隻獅子都倒在下面的廢墟裡,至今還能看見。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4. 諧奇趣音樂亭。這張照片在諧奇趣主樓南側樓梯上往東南拍攝,可見部分主樓樓梯、連廊和東側的音樂亭。由圖中可以看到,音樂亭呈八角形,内部有樓梯可以通達二層,窗上飾有西式雕花。連接配接主樓和音樂亭的連廊是由一組券門組成的,上方以洛可可風格的蔓草裝飾。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5. 花園門。諧奇趣北面的花園門是連接配接萬花陣的入口,透過門洞可以看見遠處萬花陣入口兩邊的石柱以及中央的西式亭。花園門是很新穎的西洋樣式,無論整體的外觀還是大理石構件的線條都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迥異。不過券門上方的獸首還是中國傳統樣式。萬花陣是一個西式迷宮,照片上能看到的圓頂亭以及周圍的迷宮後來都被複建,不過花園門以及兩邊的圍牆看不到任何痕迹了。圓明園被焚毀後,地處整個園子東北角的西洋樓因位置偏僻,看護稀松,又有美觀的建築留存,成為外國人來到北京的必遊之地。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6.諧奇趣北面原是一個小廣場,東邊為養雀籠,西邊是為諧奇趣前後噴水池供水的蓄水樓,北側是通往萬花陣的花園門。廣場中心原有一個小型噴水池,四方有通往周邊各建築的石甬路。從照片上看,噴水池中的噴水塔已經倒塌,四周長滿雜草。幾年後,在1877年托馬斯·查爾德拍攝的諧奇趣北門照片上,噴水池上的一些小裝飾件也已經看不到了,再後來這座水池被整體移走,1987年才回複原位。現在諧奇趣遺址上還能看到主樓北側樓梯下的夯土台基,一層大門的門楣也靜靜地躺在遺址的一旁。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7、觀水法的石屏風。觀水法是皇帝觀賞水景的座席,位于大水法南面。它是一個坐南朝北的平台,台上最初設有一個十分奢華的寶座,座後是五面石屏組成的弧形屏風,即照片上看到的這個建築。這五面石屏上的圖案與常見的屏風或牆面裝飾很不相同,上面雕刻的既不是花鳥蟲魚,也不是傳說故事,而是軍旗甲胄,刀槍火炮。這張照片由石屏風東側向西南方向拍攝,屏風前的寶座和銅鶴已不知去向,隻有一個歪倒的底座。較遠處可以看見西側的鐘形門。1910年前後,這五塊石屏風連同另外兩座石塔曾被園内太監盜賣時被貝勒載濤發現,喝止之後将屏風運往其朗潤園。1920年燕京大學購買了朗潤園,這七塊石雕一直被丢棄在湖濱,到1987年才置回原位。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8. 大水法。“水法”即噴泉,“大水法”就是大噴泉,這是一座專為觀賞噴泉建造的大型水景,主體是一座西式牌坊,即照片上看到的這座洛可可式門形建築,實際上在它完好的時候,門内是一個石龛,上面有七級水盤,有水從頂上層層落下。牌坊緊靠在遠瀛觀台基之下,牌坊前面原本是一個大型噴水池,池中有銅鹿、銅狗、翻尾石魚等各種動物形狀的噴泉,不過此時噴水池已經完全被荒草掩埋,隻能隐約看見大理石砌成的水池邊緣。今天人們看到的大水法基本上還保留着它的主體結構,與照片上相比,除了頂上的裝飾沒有了,另外一個差别就是左邊的石柱隻剩下半截。

這幅作品最有價值的一點是這張照片是目前存世唯一一張大水法石刻上還鑲嵌有琉璃構件的,在奧爾末拍攝完這張照片不久,這些精美的琉璃構件就被人為的進行了破壞和倒運,我們今天來到大水法遺址上已經看不到任何琉璃構件。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今天的大水法遺址(參考資料)

9. 海晏堂一角。這張是奧爾末拍攝的海晏堂西南角,這張最有價值的一點就是将圓明園西洋樓的線法牆清晰的記錄了下來,這也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張記錄十九世紀西洋樓線法牆内部的老照片,其學術和收藏價值都很高。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海晏堂大殿内景

海晏堂是西洋樓景區内裝飾最為精美的建築,據前人考察,“牆隙處俱嵌五色琉璃蕃花,抹淺粉紅灰,其上頂覆孔雀綠色琉璃瓦”。從照片上能看到門窗及欄杆上精美的雕刻以及牆上鑲嵌的琉璃裝飾,在牆垣的上方還能看到一些深色的屋瓦。在乾隆時繪制的西洋樓銅版畫中,海晏堂主樓西南角外左右分别種有一棵松樹和一棵不知種類的闊葉樹。在這張照片的左側我們能看到松樹繁茂的枝葉,畫面正中的這棵樹在北京初冬的季節裡展示着它蒼勁的枝幹——很可能在海晏堂初建成最壯觀的時候,它就是那幅美景中的一個構成元素。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0.方外觀位于養雀籠的東邊,建成于1759年,曾被用作乾隆的維族妃子容妃做禮拜的清真寺。這幢建築規模相對較小,高兩層,面闊三間,與周圍的花園、雕刻精美的石橋、八角涼亭、池塘以及南面一字排開的五竹亭一起,共同組成一處精巧的園林景緻。

這張照片由方外觀東側向西拍攝,從這個角度能看到主樓兩側的月形台階上異常精美的欄杆。方外觀的屋頂是重檐庑殿頂,從等級上來說高于諧奇趣采用的單檐庑殿頂。

方外觀前原有一條小河,照片上還能看到石砌的河岸,現在方外觀遺址前也能看到深約一米的河道,從照片上來看,河道在當時就已經幹涸了。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1.海晏堂位于方外觀以西,是西洋樓景區規模最大的建築。它一反傳統而正門朝西,面闊十一間,正門外有多種精美繁複的裝飾,包括安放有十二獸首的巨型噴水池,彎曲的樓梯和精雕細刻的欄杆,分置水池左右的西洋樣式八角石鼎,還擺放了幾尊太湖石。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樓前的水池裡已經長滿了雜草和樹木,主樓門窗都已燒毀,通過上層的視窗能看到東邊蓄水樓的屋頂。這個蓄水樓是整個西洋樓東部景區的總水源,除了海晏堂各大小噴泉,東邊遠瀛觀、大水法的噴泉也由這裡供水。

海晏堂門前噴水池中的“大蚌殼”因為體積巨大,難以搬動,現在還在原處。台上兩邊連接配接水道的兩塊精美的石雕,現在放置在北京大學西門内。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2.遠瀛觀建成于1783年,與南面的大水法、觀水法可以算作一組景點,位于海晏堂以東,線法山以西。

這張照片在大水法北側的平台上向北拍攝,可見遠瀛觀正門和門上的鐘形裝飾,門内還能看到堆積的磚瓦殘件。

遠瀛觀原有高出鐘形裝飾約一倍的三層庑殿頂,上下兩層覆五色琉璃圓光瓦,中間一層用金色魚鱗瓦。加上外立面繁複的雕花及琉璃裝飾,可以想象在它完好的時候,這幢建築一定極其華麗。

門外兩根以高浮雕裝飾的石柱上刻有蕃花和葡萄圖案,雕刻精美,“深及三寸”,此種形式的石柱與西洋建築中的柱子簡潔的柱面相去甚遠,倒是與傳統的盤龍柱出如一轍,紋飾也很符合乾隆皇帝的審美。門外左右須彌座上原有一對西洋石獅,此時已不見蹤迹。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0年代

1877年,英國人托馬斯 • 查爾德拍攝了圓明園。他拍攝的每張照片都有其簽名、編号和拍攝時間。對比奧爾末拍攝的諧奇趣,查爾德雖然隻晚到了圓明園四年,但此時的諧奇趣遺址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仔細對比兩者照片可以發現諧奇趣的二樓西洋圍欄已經消失。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查爾德拍攝的已經拆除的諧奇趣西洋欄闆

此時的遠瀛觀比起 1873年德國人奧爾末拍攝的照片有很大變化,遠瀛觀大門上方的雕刻已經無存。查爾德還習慣找一個人出現在照片中作為建築比例的對比,這點也為我們今天了解計算建築大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據。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法國人皮瑞1877年第二次拍攝的諧奇趣主樓北側及樓梯。從兩張照片可以看出主樓北側已經被破壞得很嚴重了,三層幾乎已經無存,二層的三個拱門僅剩下兩個,中間的拱門已經完全損毀。樓梯下方的精美磚雕也已經開始遺失。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查爾德 1877年拍攝的遠瀛觀遺址

僅僅過了三年,西洋樓這裡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如諧奇趣前後樓梯上的扶手、大水法上方的琉璃構件、遠瀛觀上的西洋花紋構件已經遺失。

查爾斯·弗雷德裡克·摩爾于1877 年拍攝的線法山八角四券西洋亭殘迹。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查爾斯·弗雷德裡克·摩爾于1877 年拍攝的線法山西牌樓局部。從拱券中可以隐約看到線法山八角四券西洋亭殘迹。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查爾斯·弗雷德裡克·摩爾于1877 年拍攝的線法山東牌樓局部。這也是目前發現的僅存的一張線法山東牌樓照片。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中國攝影師賴阿芳于1879年拍攝的廓然大公殿,是目前已知拍攝年代最早的圓明園未毀木建構築照片,現藏于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廓然大公規月橋,這座橋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僥幸沒有被燒毀,但是卻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破壞。

1882,法國人謝滿䘵

謝滿祿,法國人,出生于1849年5月31日,1880—1884年間,任法國駐大清國“法蘭西全權大臣公署”署使一職。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在1882年前後,謝滿祿買到了十二獸首中的鼠、牛、虎、兔、龍、馬、豬等七個,但在運輸回國過程中豬首、兔首、鼠首被竊遺失,隻有牛首、虎首、馬首及龍首被帶回法國。謝滿祿給它們分别拍攝了照片,其中龍首形象是首次被發現,這批照片對研究圓明園獸首當年的流散過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謝滿祿圓明園知過堂,蛋白照片,1882,12×17.5 cm.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四十景之濂溪樂處,紅框中建築即為知過堂。

這件謝滿祿拍品為圓明園著名的四十景之一的濂溪樂處景觀中的“知過堂”。濂溪樂處,亦稱慎修思永,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一處山擁水抱的園中之園,主景居于島上。正殿為慎修思永殿,知過堂在慎修思永殿後,大殿七間接前抱廈五間,其抱廈内明間雕漆隔扇上懸乾隆四十七年二月禦書“知過堂”匾。知過堂原僅為一卷,乾隆四十七年 (1782) 才改建成為兩卷大殿。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濂溪樂處 慎修思永殿 1882年,謝滿祿[法]拍攝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四十景之濂溪樂處,紅框中建築即為慎修思永殿。

圓明園濂溪樂處景區因為四面環水,在鹹豐十年(1860)的英法聯軍劫掠中得以幸存。謝滿祿在1882年遊覽圓明園遺址時将此建築用相機記錄了下來,這也是目前僅存的一張知過堂老照片。因為英法聯軍在1860年縱火焚毀了圓明園,雖然有部分圓明園景區因為偏遠或位于湖區中心而幸免,但數量較小,而且被毀後圓明園依舊是皇家園林,閑雜人等不得靠近,更别說拍照了。是以圓明園現存大多是西洋樓地區的西洋石質建築遺址照片,圓明園中式木建構築照片存世極少。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魚躍鸢飛,1882年,謝滿祿[法]拍攝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四十景之魚躍鸢飛(乾隆九年)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斷橋殘雪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左圖為謝滿祿于1882年前後拍攝的舍衛城大門,此時的舍衛城大門基本儲存完好,雍正禦筆 “舍衛城”清晰可見,舍衛城大門前的牌樓夾杆石也還在原址上。對比右圖拍攝時間為民國中期,1921 年9月至1922年11月陸軍十六師曾多次派大批車輛、人員拆毀舍衛城殘餘城牆,這張照片是日本人常盤大定、關野貞在這次浩劫之後拍攝的。如今,舍衛城遺址僅存東西北三面殘牆,建築基址已蕩然無存。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魁星樓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諧奇趣主樓全景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諧奇趣北側,原本三層的樓層被拆得僅剩下不到一層半,東西兩座八角樓廳也被拆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大水法和遠瀛觀全景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觀水法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東嶽廟(仁育宮)及正殿“玉宸寶殿”(無粱殿)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長春園宮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長春園海嶽開襟。當時此建築尚儲存完好。這張照片是謝滿祿登上海嶽開襟島進行拍攝的,是目前發現的僅有的海嶽開襟被毀前的木建構築照片。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謝滿祿1882年前後拍攝的海嶽開襟正殿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長春園海嶽開襟配殿。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安佑宮外層宮牆北面内側,中列三座琉璃券門,各面寬5.44米,進深 3.84 米。謝滿祿應該是在安佑宮内部由北向南拍攝的此門。從照片上可以看出,拍照時安佑宮和石橋尚儲存完好,兩者後均毀于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後山四大部洲,此時的香岩宗印之閣已經被毀,遺址尚可看清。在照片的左上角是善現寺,此時善現寺的東配樓和三摩普印大殿都還在,慈禧重修頤和園後三摩普印大殿無存。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靜宜園昭廟遺址及後面的部分琉璃塔。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82年前後的線法山西門遺迹,從照片上能清晰的看到線法山上還有沒有被完全毀壞的八角四券西洋亭殘迹。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安佑宮華表

現存的圓明園中式木建構築照片大多都是謝滿祿在1882年拍攝的。這些老照片清楚地呈現了這些建築都還未被徹底破壞之前的狀況,打破了以往圓明園的中式建築僅停留在文獻記載或是畫作中的呈現方式,讓人可以一睹皇家園林曾有的輝煌氣派。

1900年代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美國人克拉倫斯·尤金·雷尼諾恩(Clarence Eugene Le Munyon)1902 年左右拍攝的養雀籠全景。因為是全景,拍攝時間又較早,可以看到諧奇趣蓄水樓和迷宮小蓄水樓等建築。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諧趣園正面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養雀籠,中西合璧的佳作

1910年代

在圓明園被毀後,遺址仍然屬清廷管理,任何人未經容許,不得進入,但西洋樓景區卻被清廷徹底遺棄,一片殘垣斷壁,是當時北京城很多留京外籍人士探古尋幽的最佳之處。很多外國人都喜歡來西洋樓遺址來拍照聚餐。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每到周末或假日,西洋樓總會有一些西方人從城裡不遠千裡的來到海晏堂旅遊,上面這張照片就反映了當時一群西洋人在海晏堂北面聚餐。從照片上中國随從的服飾和頭上的辮子來看,拍攝時間應該是清朝末年。洋人一般是提前從城裡的中國館子請好廚子和傭人,這些廚子和傭人會提前準備好食物,然後背到西洋樓伺候這些洋人用餐。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此照片拍攝的時間大約是在民國早期,攝影師是站在海晏堂南面的山坡上由南向北拍攝的,此時海晏堂蓄水樓及南面的西洋線法牆還很完整。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法國人阿爾費德·杜帖特(Alfred Dutertre)1909年拍攝的正覺寺,拍攝地點位于正覺寺山門西南角。從照片上來看,正覺寺雖然經曆了1860年和1900年兩次浩劫,但仍然儲存完好。山門和鼓樓如故,山門前的石橋仍存。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915年前後拍攝的大水法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布萊克1915年站線上法山上拍攝的線法山西門。遠處可望見觀水法、海晏堂、大水法、遠瀛觀。

1918-1919,美國人甘博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西德尼·D·甘博圓明園方外觀殘迹,銀鹽紙基,1918-1919,10×12 cm.

甘博拍攝的這張養雀籠遺址照片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洗印精良,儲存狀況極好。原始底片現收藏于美國杜克大學的甘博影像集(1908-1932)之中,原始編号244-1373。在杜克大學館藏的所有甘博影像檔案中,圓明園影像僅有七張,故此幅圓明園的原版影像更顯彌足珍貴。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諧奇趣殘迹

绮春園宮門

位于圓明園和長春園以南的绮春園由若幹小園合并而成,分建于不同時期,是一個小型的水景園集錦。有文物專家稱,绮春園的照片目前在全球隻有三張,分别儲存在歐洲、美國和國内。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觀水法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遠瀛觀遺址

1920年代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薩照片 (1920年代拍攝)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因文治武功卓著,常常被外藩王和外國使臣尊奉為文殊菩薩,乾隆本人也對文殊道場尊崇有加,故在圓明園正覺寺建了一座文殊亭并供奉文殊菩薩。從這張老照片上清晰可見,亭内文殊菩薩騎青獅之像,總高三丈;左右立二童,左為獅奴,右方為韋陀,皆高八尺。文殊菩薩像及其背光均為木質包金,獅與二童均五彩撥金,下承漢白玉石台。此照片為僅存的四張正覺寺山門以内的照片之一,可驗證史料記載準确無誤,也彌補了學術的空白,對研究、複原正覺寺文殊亭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上面這張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拍攝的海晏堂蓄水樓二層遺迹。此照片較為珍貴,是目前發現的唯一的一張拍攝于民國時期海晏堂蓄水樓二層遺迹的照片。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上圖是德國人漢茨·馮·佩克哈墨爾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拍攝的海晏堂蓄水樓東部

照片中的房子就是居住在西洋樓遺址上的陸元純家,此人一家常年在圓明園遺址上居住,知道很多西洋樓和圓明園的故事,幾乎每位到西洋樓遊覽拍照的西方人都願意請他當向導。這也是他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在照片下方還有一片菜地,這是陸元純家平時的耕地,他家除了給遊客當導遊外,還在圓明園西洋樓内耕地種田。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喜仁龍在1922年拍攝的海晏堂東部蓄水樓殘迹(東北角)。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上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的海晏堂大蓄水樓殘迹,此時的北平政府曾經一度對圓明園進行過短暫的管理,并派有專人看護,照片右下角的房子便是看護人的值班房。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上圖是德國人赫達·莫裡遜(Morrison,1908-1991)1940年拍攝的海晏堂蓄水樓殘迹,經過近幾十年連續不斷的破壞,此時的海晏堂與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海晏堂蓄水樓北面是西洋線法牆的遺址,此時已經被人拆成一條壕溝。

1920年代,喜龍仁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圓明園内西洋樓遺址

喜龍仁(Osvald Sirén,1879—1966),20世紀西方極為重要的中國美術史專家。1918年起他6次來華,并深深愛上了東方藝術,對中國古代建築、雕塑、繪畫藝術研究極深。

中華民國内務部給予喜龍仁特許權力,專門委派民國大總統的一位特别助理協助他考察民國政府重要的辦公地中南海,并在溥儀的陪同下考察紫禁城内許多建築物。喜龍仁利用這個機會拍攝了大量照片,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甚至圓明園那些斷牆殘壁建築物、皇家園林,過去不曾或者很少被人拍攝過,這是喜仁龍給中國留下的重要影像記錄。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西洋樓全景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海晏堂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海晏堂遺址的南面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蓄水樓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方外觀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養雀籠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大水法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遠瀛觀遺址

1873-1922,圓明園被毀之後

觀水法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