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上個世紀20年代,一個舞會上,張學良走到趙一荻面前,說道:“是四小姐吧,張某久仰芳名。”趙一荻心想:這人果然輕浮。一語不發地轉身走了。

張學良和趙一荻的愛情,實際上并不像後來廣為流傳的版本,兩人是在一個舞會上一見鐘情,實際上,趙一荻一開始并不待見張學良。

趙一荻原名趙绮霞,一荻是她英文名的Edith的音譯。她1912年出身于官宦之家。

她幼年在香港生活,後來随父親遷至北京,軍閥混戰的時代,家中生活時常被影響,趙一荻總聽父親在家中大罵軍閥,是以她對張作霖父子全無好感。

一.初識

趙一荻大姐的丈夫,馮武越,是張學良的秘書。

張學良在《北洋畫報》上看到了趙一荻的照片,大為驚豔,便對馮武越說:“我想見見你這個妻妹,我辦個舞會,你把家眷們都請來,大家一起熱鬧熱鬧。”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趙一荻是被姐姐趙绮雪強拉來的,她一向不喜歡種社交場合。

到了舞會上,看到一堆人簇擁着一位器宇軒昂的軍官,圍着他叫少帥,恭維話滿天飛,趙一荻才知道舞會是張學良辦的。

張學良走到她面前,說道:“是四小姐吧,張某久仰芳名了。”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趙一荻不敢直視眼前這個俊朗的軍官,見他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不禁心中亂跳:“怪不得姐姐鬼鬼祟祟地,隻說有人要見我,卻總不肯說是誰。現在看來這個舞會,多半就是他為了要見我才辦的。隻是為一個面都沒見過的女孩子,就這麼大張旗鼓辦場舞會。外面一直傳言他喜歡對女人現殷勤,照現在這樣子看來,果然傳言不叙。”

她這麼想着,便一語不發,轉身走了出去。

衆人見一個少女敢這樣拂少帥的面子,盡皆愕然。趙绮雪更是氣得臉色發青。

張學良雖然喜歡女人,但從不勉強女孩子和他交朋友,當下不以為意地一笑,“小姑娘可能是被吓到了,既是張某無緣,那也罷了。”

就這樣雲淡風輕地把事情揭了過去。

趙一荻雖然沒搭理張學良,但少帥的英姿還是在她心上留下了痕迹。

她事後想起來也覺得自己無禮,不免有些後怕,但聽說自己走後,他并沒有追究,對他的印象又有所改觀:至少他不是仗勢欺人之輩。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趙一荻完全改變了自己對張學良的看法,并情不自禁地愛上了他。

二.重逢

這一年,她瞞着家裡人一起和同學到北戴河遊泳,恰逢張學良也在北戴河度假。

趙一荻水性不夠好,一個不慎被大浪卷進海中,好友急忙奔上岸去向人求助。

當時張學良正在沙灘上曬太陽,一聽遠處有人落水,旁邊的副官還沒來得及阻攔,張學良已經起身,飛快地跑到海邊,一個縱身躍入海中救人去了。

旁邊的副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少帥要是出了事誰擔待得起啊!

好在少帥很快帶着溺水的少女回來了,張學良精疲力盡,趙一荻早已人事不知,衆人忙成一團,七手八腳地急忙将少女送醫,兩人這次的意外重逢,并沒有認出彼此。

秘書馮武越知道此事後,便告訴了趙一荻:“那天是少帥救了你。”

姐姐绮雪說:“你至少應該去向人家道謝。”

趙一荻覺得有理,便去找張學良。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張學良聽說有女客求見,一開始并不想見,但當聽說來人姓名後,立刻通傳。兩個青年男女相談甚歡,情愫暗生。

趙一荻發現自己愛上了張學良後,便陷入了痛苦的掙紮之中。她知道父親一直很讨厭軍閥,父親肯定不會同意她和張學良交往。

何況張學良還有妻室,自己即便跟了他,也肯定不可能有名分。兩人的感情前途障礙重重,每每想到這些,趙一荻就愁腸百結。

三.相知

1927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張學良接到密報,知道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張學良傷心激憤之下,明知日本人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加害自己,卻不顧危險,仍舊想要乘坐列車回東北奔喪。

趙一荻聽說後,連夜乘車趕到張學良歇宿的驿站。

衛兵通傳趙小姐來訪,把趙一荻迎進客廳,她俏生生地站在客廳,雨傘在滴着水,她額角的鬓發也被雨水打濕,行色匆匆,但是一看到張學良,又是驚喜又是急切,還未叙别來離情,一開口便勸阻他:“漢卿,此時切不可意氣用事。”

張學良有些心疼地看着趙一荻:“你一個人來的?”

趙一荻點點頭:“對,我瞞着家裡人趕來的。請你看在我的一片心上,不要做傻事。伯父殡天,我能了解你的痛苦。但此時趕回去也于事無補,不過是給日本人加害你的機會而已。”

張學良皺着眉頭不說話,顯然在認真考慮她的建議。

趙一荻見他神色有松動迹象,急忙說道:“你想為伯父盡孝,不一定非要趕回去。離此不遠,便有一家古廟,你可以在裡面暫避一段時間。一則可以為伯父念經超度,二則你不出現,日本人也弄不清虛實。我這兩天看報紙,尊夫人對外宣稱,伯父仍在搶救中,你這樣不顧性命也地趕回去,豈非讓日本人知道伯父已經去世?你此舉雖可表孝心,但于國于人于己,實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呀!”

張學良被說服了,聽從了她的話。到趙一荻所說的那個在深山老廟裡藏身了十幾天。

期間,于鳳至在家主持大局,秘不發喪,對外一直宣稱張作霖未死,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随後張學良秘密回到東北,接任大帥,随後宣布歸順國民政府。

經曆了這件事,趙一荻發現了張學良不僅有英俊帥氣的外表,和馳騁沙場的氣魄,也有至誠至孝的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一顆少女心便不自禁地一天天淪陷下去。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随着時間的流逝,思念将情根深重,即便知道自己和張學良之間的感情路有許多阻礙,也再難割舍。

四.奔赴

在她為這份感情飽受煎熬的時候,父親趙慶華知道了她和張學良交往的事,大女兒和女婿還曾從中撮合,在家拍着桌子發火:“你們竟瞞着我作出這樣的事!”

轉身又訓斥滿臉淚痕的趙一荻:“我已經給你定下一門親事,你以後乖乖給待在家裡,哪兒也不許去。趙家的臉都要被你丢光了!”

趙一荻一聽大驚,忙跪下懇求父親:“父親,我和漢卿是真心相愛的。求你不要拆散我們!”

趙慶華冷笑一聲,也不理女兒,一甩手出去了。

趙一荻看父親如此态度,知道這段感情不可能得到父親的支援。

她雖不想傷父親的心,可更不想另嫁他人,哭了一個晚上,也想了一個晚上。

次日一早,便留了一封家書在桌上,私自離開北京,到東北投奔了張學良。

此事一出,頓時轟動全國,各大報紙都大肆報道這起桃色新聞,令趙慶華十分難堪。

趙慶華震怒之下,當即登報,宣布和趙一荻斷絕父女關系。

趙一荻一時衆叛親離。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她依舊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因為在出走之前,她已經預料到了這些後果。

到了東北之後,于鳳至也惱恨趙一荻讓張學良身限桃色醜聞,不準她進入帥府。趙一荻一時衆叛親離,在這種情況下,她依舊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因為在出走之前,她已經預料到了這些後果。

趙一荻毫無怨言地陪伴在張學良身邊,不求名分,也不和正妻于鳳至争長短。

和張學良在一起一年後,趙一荻懷孕了。但是醫生告知趙一荻,她的體質不适合生育,如果非要留下孩子,她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張學良聽醫生這麼說,也主張趙一荻把孩子打掉。

但趙一荻不同意:“這是我們的孩子,我願意冒這個風險保住他。”

張學良苦勸,趙一荻隻是不聽,執意要留下孩子。張學良無法,隻得請醫生精心照顧。

可能是趙一荻的誠心感動了上天,趙一荻的孩子生了下來,而且母子平安。

趙一荻自己不計較名分,但卻不能不為孩子着想。她提出把孩子過繼到于鳳至名下。

于鳳至一開始并不喜歡趙一荻,總覺得她背叛家門,和張學良私奔,未免有失婦道。

但這一年多來,見趙一荻安分守己,對張學良情深意重,甘願冒生命危險生下孩子,卻又不借此邀寵,始終不和自己争長短,這才相信趙一荻并非輕浮刻薄之人,也就接受了她。

此後,兩人相處得如同姐妹一般。

五.承擔

趙一荻頗有才學,通曉英語,又對張學良情深意重。張學良為她打破了家眷不得參政的規矩,讓趙一荻擔任自己的秘書,并開始帶她出入公開場合,她成了丈夫的得力助手。

趙一荻也是以更了解丈夫的工作,更深切地體會到他的不易。

出名的“楊常事件”中,她也在關鍵時刻幫張學良做出了選擇。

楊宇霆和常蔭槐二人是奉系老将,兩人一直仗着自己資格老,總是不把少帥放在眼裡,行事專橫跋扈,張學良早已對他們不滿。

有一次兩人想将中蘇共管的中東鐵路管轄權收回,由常蔭槐出任督辦。

張學良覺得既已經易幟歸順了國民政府,就不宜輕舉妄動,至少應該向上請示,否則所謂歸順,也隻是說句話而已。

楊常兩人倚老賣老,态度傲慢強硬,早已經盤算好了,開會前就準備好了檔案和筆,逼着張學良簽字。

張學良心中冒火,覺得不能再留此二人。便不動聲色地說道:“簽字也不用急在這一刻,我們吃了飯再談吧。”

楊常兩人以為張學良隻是面子上下不來,便暫時放棄了糾纏他。

張學良雖然一時動了殺心,但心中又有些委決不下,畢竟楊常兩位是父親時代的老人,他擔心會被人诟病。

在飯桌上心事重重的張學良自然沒有什麼胃口,于鳳至和趙一荻問起,他早知兩位夫人對自己一心一意,也不瞞她們,直接告訴了兩人。

但是和兩個妻子商談了半天,仍舊下不了決心。

張學良皺着眉頭,思慮了好一陣子,決定投三次币來決定。

冥冥中的未知力量似乎也和張學良一樣猶豫不決,前兩次投币的結果是一正一反。

第三次投币的時候,銀元掉到了桌子底下,滴溜溜滾了一陣,在趙一荻的腳邊停了下來。

趙一荻彎下腰去,看到了銀元是正面朝上。

從撿起銀元,到起身的這幾秒,趙一荻心中百轉千回,思緒萬千,仿佛過了幾個世紀那麼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了解丈夫對楊常二人的憤怒。

在擔任丈夫秘書的這短時間裡,她見證了楊常二人的跋扈和傲慢,丈夫處處掣肘。

此刻他終于決定要奮起反抗,卻又被情感困住。

現在的結果是兩正一反,張學良勢必不能做決定,又會陷入難解的循環。

她決定自己擔下這份重任。

趙一荻在張學良和于鳳至的注視下,緩緩打開了手掌:銀元赫然是反面朝上。

投币的結果是兩反一正,主殺!

張學良久久沉默不語,長歎一聲:“這是天意!”

他站起身,走入議事廳去了。接下來就發生了曆史上的“楊常事件”:楊常二人被張學良在議事廳處決。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六.偕老

“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被蔣囚禁數十年,一直是趙一荻陪伴在他身邊。

晚年時,張學良和原配于鳳至協定結束婚姻關系,和趙一荻結婚,給了她一個遲到了數十年的婚禮。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2000年,趙一荻去世,享年88歲。次年,張學良去世,享年100歲。

不一樣的趙一荻:初次見面就給張學良難堪,阻止張學良為父奔喪

@凱西情感故事彙

在那個還盛行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年代,張一荻敢于違背父母意願,不顧世俗眼光,慨然奔赴千裡投向心上人的懷抱,追尋婚姻自主,是一位十分有膽識的女子。

嫁給張學良後,又能夠純粹為愛守候,不記名分,不争長短,一心隻為丈夫考慮,不僅赢得了丈夫的愛重,也赢得了原配于鳳至的尊重。

趙一荻和張學良的感情,一開始是為人不齒的桃色新聞,但當私奔的後來成為數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在曆史中沉浮,不論經曆任何風雨,都對彼此不離不棄,便成就了一段美麗的世紀情緣。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