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什麼人更容易被騙?

作者:地球是我捏圓的

這兩年,國家已經出台多套重磅舉措嚴厲打擊網絡詐騙,可是網絡詐騙事件為何仍是屢見不鮮。根據國家反詐中心的資料分析,在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中,最熟悉網際網路的年輕人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才是老年人。

提到電信詐騙,很多年輕人容易掉以輕心,非常自信一定能夠看穿騙子的把戲,很少關注反詐宣傳。這恰恰更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利用年輕人的心理弱點,“量身定制”出大量的劇本。

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什麼人更容易被騙?

小編總結了以下幾種常見詐騙伎倆,你能看穿嗎?

QQ、微信冒充好友詐騙

利用木馬程式盜取使用者QQ或微信密碼,根據聊天記錄熟悉對方情況,冒充賬号主人對其好友以“患重病”、“出車禍”、“急用錢”等緊急事件為由實施詐騙

電子郵件、短信中獎詐騙

通過網際網路發送中獎郵件,受害人一旦與犯罪分子聯系,就以“個人所得稅”、“轉賬手續費”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彙錢。犯罪分子也會以當下熱門節目組的名義向受害人群發短信,稱其已經被抽選為幸運觀衆,獲得豐獎品,以需要繳納保證金等借口,誘騙受害人彙款

高薪招聘詐騙

詐騙團夥以高薪工作招聘為由,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點面試,随後以教育訓練費、保證金等名義進行詐騙

冒充公檢法詐騙

詐騙團夥利用網絡電話随機呼叫,随後冒充公檢法、大使館人員,以受害人涉嫌“洗錢”等行為指控,要求主動說出個人相關資訊,取得信任後,詐騙團夥會根據接聽人提供的資訊,僞造極具欺騙性的公文或逮捕令,利用接聽人的恐懼情緒進一步恐吓詐騙

平台刷單、打字兼職詐騙

詐騙團夥以平台刷單或打字兼職賺錢的名義,吸引受害人主動注冊并填寫相關個人資訊,随後以繳納保證金的名義進行詐騙

愛心籌款平台詐騙

詐騙團夥假冒“水滴籌”等網絡衆籌平台,以各種重病老人小孩的案件吸引受害者捐款

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什麼人更容易被騙?

那詐騙分子主要利用了受害者的哪些心理弱點呢?

貪念

  • 以小便宜誘惑,動動手指就能賺錢,一步步進入詐騙圈套
  • 網絡貸款,無抵押還免息

善念

  • 以愛心籌款平台名義,騙取錢财

恐懼

  • 利用個人隐私資訊,加以恐吓威脅
  • 收到逮捕令或公文通知,以涉嫌犯法名義威脅

粗心

  • 點選陌生連結,下載下傳木馬程式或跳轉到虛假交易平台
  • 騙子冒用熟人賬号資訊,在QQ或微信上以各種理由誘導轉賬

面對如此花樣繁多的網絡詐騙手段,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 網絡交易前,仔細核對網址,盡量選取正規些的平台
  • 熟人彙款前,進行電話或視訊确認,不要盲目相信文字聊天
  • 時刻保持警惕,永遠不要貪小便宜
  • 牢記幸存者偏差,不要覺得别人沒問題,你也就沒問題
  • 經常關注網絡詐騙案例及新聞
  • 下載下傳國家反詐中心APP
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什麼人更容易被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