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思遠、闫昊:封殺中國APP,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作者:觀察者網

溫/觀察家.com專欄作家王思遠、魏偉

當地時間6月29日晚,印度政府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宣布關閉59份中國申請。"鑒于現有資訊,這些申請涉及危害印度主權,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完整性的活動,"印度資訊技術部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

這59個應用程式包括TikTok,一個流行的短視訊應用程式,以及其他有用的和内容應用程式,如UC浏覽器,Xender,SHAREit和Clear-master,涉及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如Byte Beat,騰訊和百度。

這一政策的實施意味着,目前正在印度市場深耕細作的中國企業将難以避免虧損。

截至7月1日,名單上的59個應用程式已從Google Play和印度的應用程式商店(tiktok等某些産品聲稱處于活動狀态)中下架,随後被阻止或進一步擴充到應用程式下載下傳或使用者使用。按品類劃分,工具類應用下架的應用共有14款應用,其次是社交類、短視訊類應用,分别為9類和7款,泛娛樂、搜尋、浏覽器、新聞、遊戲、電商等行業的中國背景頭像應用也受到了影響。

App屏蔽不僅打擊了這些企業收入,除了依賴使用者支付作為印度市場唯一可行的提現管道被切斷外,導緻大多數APP在印度市場将失去收入,還有許多其他成本損失,如現有使用者的流失,營銷廣告已經投入到本季度, 使用者擷取成本等 ;

王思遠、闫昊:封殺中國APP,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TikTok印度負責人發表聲明:不,也不會披露使用者資料。圖為奈傑爾·甘地的頭部在搖晃。(圖/你的故事.com)

沒有"藍海"的印度市場

自2014年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一直在大規模前往印度,希望在這個"熱土"中處于領先地位。經過六年的艱苦創業,大多數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登陸印度,印度市場不僅不是藍海,甚至連"海"本身也不存在。

在使用者群體方面,印度個人所得低,貧富差距明顯,即使在首都新德裡等大城市,基本白領的平均工資也隻有3000元左右,大多數人的收入剛剛剛剛能夠解決溫飽問題, 有限的經濟能力。也以直播為例,印度市場大部分arpu價值(平均每使用者收入)在人民币19元,而東南亞國家基本在30-50元之間,中東地區則在150元以上。相比之下,消費能力決定了印度使用者為網際網路産品付費的意願極低。

就商業環境而言,印度的腐敗和官僚主義仍然很高,遵循規定的程式和時間往往意味着延誤和失敗,大多數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隻是用這筆錢為市場準入和效率鋪平了道路。

在商業文化方面,中國和印度的商業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印度傳統的"郵件文化"、"職場下午茶文化"、"絕不能面對面拒絕真誠的合作夥伴"等隐秘規則,也讓中國人在商務溝通中産生了強烈的不适感。

在基礎設施方面,在網際網路公司主要集中的德裡、古爾岡、班加羅爾和孟買等主要城市,辦公和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水網至少還有幾天的時間,糟糕的網絡條件意味着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無法在印度推出過于複雜的應用程式,一方面降低了賽道的進入門檻, 另一方面,導緻大量網際網路企業擠入低端市場和單一現金管道,形成同質化競争,降低開放增量市場的可能性。物流、運輸等基礎設施的落後,使電子商務發展緩慢。

在政策方面,印度一直對外國投資,特别是來自中國的投資不友好。根據印度的外彙管制政策,從公司賬戶中退出和交換資金需要向銀行送出相關材料并申報離境稅,而複雜而昂貴的稅收政策,如18%的GST(商品和服務稅),10%的離境稅,25%的企業所得稅和10%的TDS(來源扣除)進一步使外國公司在印度的利潤和生存更加困難。

王思遠、闫昊:封殺中國APP,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國家資訊安全"說

分析印度政府行動背後的動機,中國應用程式對印度資訊安全的威脅可能是政府禁令的直接原因。

印度資訊技術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過去曾收到過來自各種來源的大量投訴,其中一些投訴報告稱,Android和iOS平台上的一些移動應用程式未經授權竊取使用者資料,并秘密轉移到海外伺服器。"這些資料的彙編、挖掘和分析,最終将影響印度主權的完整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緊迫的問題,需要采取緊急措施。

這不是這種聲音第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中。早在六月初,組織者,印度人民黨的上級組織RSS的倡導部門,發表了印度權威智庫IDSA研究員Divya Razdan的一篇文章,部分符合政府目前的情況。

作者說,随着世界努力應對"新冠"疫情,中國正試圖在商業、技術和軍事方面獲得更多優勢,通過社交媒體和其他年輕人平台影響印度的國内治理、經濟發展甚至意識形态。中國科技公司可能成為中國政府擷取重要資料和監控印度的重要管道。

然而,印度政府的聲明遭到了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的駁斥。6月30日,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就此事件發表聲明說:

"印度選擇性地針對中國的一些申請,歧視性限制,含糊不清的理由,程式違規,濫用國家安全例外,涉嫌違反世貿組織相關規則,與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大勢相悖,更不利于印度消費者的利益,促進市場競争。憑借在印度的大量使用者,該應用程式一直嚴格按照印度法律法規運作,為印度消費者,創作者和企業家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

對中印邊境對峙的報複

此外印度政府的"國家資訊安全"表示,很多人認為此事是印度政府對中印邊境對抗的報複。

自中印加勒萬河谷對峙以來,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兩國政府最初謹慎和克制,試圖通過軍事和外交管道緩和邊界局勢,并初步達成共識,認為雙方邊防部隊已開始在一些地區逐漸脫離接觸。然而,印度的反華浪潮正在增長。

6月8日,一鍵删除一個名為"删除中國應用程式"的中文應用程式在Google Play印度的下載下傳清單中名列前茅。盡管受到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壓力和抱怨,谷歌仍将在未來幾天内将該産品下架,但許多印度頂級名人和政府官員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對該産品的支援。

15日晚,印度單方面違反雙邊協定,越過邊界,導緻雙方發生嚴重肢體沖突。印度的傷亡進一步助長了該國的情緒,該國掀起了新一輪的反華情緒。

6月17日,《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印度安全機構已将52個中國應用程式标記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并着手要求印度政府當局阻止它們,同時提出停止為印度使用者使用它們的提案。

6月23日,印度政府通知印度港口對中國商品進行全面安全檢查,以至于聯邦快遞、DHL等國際快遞公司停止接收中國和印度商品。

此外,印度軍隊已經大規模部署,并積極參與從國外的軍事采購。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将從法國、以色列和美國進口一批武器,包括龍卷風戰鬥機、以色列高射飛彈系統和美國制造的M982劍制導炮彈。美國已要求印度提供所需物資清單,并承諾盡快提供幫助。

在中印新一輪邊界磋商協調機制,以及雙邊關系失敗的背景下,通過國内民族主義情緒推出一系列不利于中印經貿關系的措施,既收割了公衆的心,又再次宣誓印方對中國的強硬立場, 而做出第29次宣布的嚴厲禁令,似乎隻是印度近期輿論反華政策和活動清單上的又一例,以博取外界特别是中國的了解。印度還對中國施加了額外的壓力,要求增加晶片的意義。

許多在企業層面被切斷與中國聯系的應用程式,包括董事、股東和監事,都沒有逃脫印度政府的篩選,反映出印度政府的舉動是有預謀的。

王思遠、闫昊:封殺中國APP,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低自尊

更廣泛地說,封鎖中國手機應用程式的舉動突顯了印度對中國的自卑情結。正如印度外長蘇傑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中國的崛起是目前印度外交面臨的主題之一。

随着中印勢力的逐漸擴大以及孟加拉國、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支援,印度對中國的焦慮和自卑感有所增強。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這種心理進一步放大,這與印度近期許多對華經濟政策的内在邏輯非常一緻。

新冠疫情的流行對國際産業鍊造成了幹擾,中國的停擺影響了位于産業鍊下遊的印度經濟。在印度陷入疫情之際,中國是第一個開始推動恢複生産的國家。這種時間滞後讓印度擔心中國資本正在利用空頭擴張,進一步擴大其對印度的優勢,并收購印度的優質資産。

根據印度工業聯合會的資料,印度目前本地生産的電子元件、醫療裝置和太陽能裝置元件較低,一些抗生素、維生素、汽車零部件和染料仍然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中國是印度僅次于中東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印度近25%的汽車零部件、50%的耐用消費品、80%至85%的壓縮機和95%的洗衣機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在此背景下,印度總理莫迪紛紛釋出"自力更生"的口号,前者旨在促進印度制造業的自給自足,以及"為當地人發聲",同時呼籲印度消費者使用印度商品和服務。與這些口号相對應的是印度對中國資本的推動。

在政府層面,自4月以來,印度已鼓勵1000多家美資企業通過其駐外使團在中國建廠。為了以公共安全為由修改外國投資政策,中國企業需要準許其在印度投資的任何增加或減少。

在社會方面,在邊境沖突之後,全印度貿易商呼籲該國抵制中國産品,如耐用消費品,玩具,家具面料,紡織品,建築五金,鞋類,服裝和廚房用品,以便在2021年12月之前将中國制成品的進口減少130億美元。對中國手機應用的封鎖,無非是這種行為邏輯的進一步延伸。

事實上,無論是官方語境中的"去華化"、屏蔽中國手機應用,還是群眾自發的"抵制中國商品",都展現了印度右翼社會程序中印度教民族主義意識形态在經濟領域的一貫表達。

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呼籲"印度自力更生",更像是二十年前印度人民黨(Indian People's Party)最初的經濟政策"Swadhi"。它呼籲印度經濟自給自足 - 鼓勵印度人民購買和使用當地制造的産品 - 充分反映當地資源和技術符合國家利益。印度融入國際經濟不應意味着忘記其民族身份,強大的外部經濟力量不應控制當地的國民經濟力量。印度經濟應該由内而外開放,而不是通過内部競争和自由化從外部開放到大陸。

但二十年前,當全球化浪潮高漲時,在新冠疫情、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堅持全球化需要更大的信心。過去,斯瓦迪語境中的局外人主要是歐美資本,而現在,華為、騰訊、阿裡、位元組節拍等一系列中國資本名稱。

王思遠、闫昊:封殺中國APP,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印度人用顫抖的語氣玩

與中國資本告别的可能性

從印度政府目前有計劃和有預謀的政策工具來看,告别中國資本是印度政府的願景,也是其自身發展計劃的一部分,但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也表明,這一過程将持續很長時間,所謂的告别中國資本更像是政治口号或利益談判的籌碼。

在印度目前的30家獨角獸網際網路公司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其中18家明顯涉及中國資本,其他公司大多與中國公司或投資者有良好的關系,以探索被中國公司投資的可能性。在這種狀态下,中國資本的強制撤出将對印度的網際網路造成巨大打擊。

中國公司幾乎不可能接管印度網際網路行業唯一的競争對手美國,以幫助印度網際網路公司度過"缺錢"的難關。從歐美來看,由于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巨大影響,未來1-2年,歐美資本對外資将更加謹慎。

在印度的立場上,印度對美國投資的抵制多年來一直是一種"不廢話,秘密不停歇"的政策。從2019年到現在,亞馬遜、Facebook和沃爾瑪等美國公司在印度受到各種變相障礙的阻撓,比如幹擾沃爾瑪收購Flipkart、對亞馬遜進行調查,以及禁止Facebook在金融領域的Whatsapp牌照。這就是為什麼該清單不包括一個完全"中國"的印度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擁有共享聊天,paytm和zomato等中國公司近100%的股份,以及日常營運和維護的關鍵人員,技術手段和地理空間。

更重要的是,印度沒有任何成熟的本地網際網路公司和産品來取代現有的中國應用程式,如tiktok,bigo live,share it等,這些應用程式已成為國家應用程式。禁令的實施是印度官民網際網路産品體驗的挫折。

印度最受歡迎的應用商店Google Play中所有類型的應用程式清單主要是與中國産品競争的中國産品,很少有全印度出生的應用程式。是以,這次被屏蔽的59款中國應用産品,大多是各應用商店榜單上的頂級産品,但卻是其他中國應用的機會。

印度删除中國應用程式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印度市場上所有類型的中國應用程式的重新洗牌。目前尚不清楚這背後的謎團是其他應用程式不值得阻止,印度政府沒有做所有研究,還是印度政府隻是試圖改變中國公司向印度彙款的浪潮。印度打擊中國經濟政策的局限性也需要認真觀察。

王思遠、闫昊:封殺中國APP,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結語

總之,如果印度不傷害敵一千,自殘800,甯願大大拖延經濟發展,還要實作"去中國化"的斷腕決心,就不可能真正告别中國首都。至于現任印度政府下定決心的程度,關鍵是是否會有具體的政策,特别是内部禁止和懲罰的政策。如果沒有,也不要太擔心,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場"秀";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企業需要準備好認真對待印度的決心,并讓印度市場為如何應對嚴格的限制或退出做好準備。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印經貿關系經曆了幾十年的發展,雙方日益互相依存,拒絕中國資本,産業"去中國化"到現在更像是一個誰離不開的問題。據印度報紙《周刊》報道,中國在經貿關系中占印度對外貿易逆差的一半。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同比增長26%,而印度對中國的出口僅增長13%。

印度政府更令人擔憂的是印度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和貿易關系:印度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在曆時六年後于2013年暫停。下面看不到美印貿易談判。印度與東盟、日本和南韓的貿易逆差正在擴大。

同樣作為新興市場,越南已成為投資和企業離開中國最受歡迎的目的地,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将在幾個月内實作,随着關稅降至零,越南對歐盟的許多出口将比印度便宜。

是以,無論莫迪政府是通過增加邊境對峙的讨價還價籌碼來計劃禁令,還是繼續其右翼經濟民族主義,選擇繼續"去中國化"并拒絕中國資本,印度現在的選擇就是在目前的時代洪流中邊緣化自己。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在WeChacn上關注觀察者的WeChacn,每天閱讀有趣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