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住“村BA”:80歲老球員曾挨家挨戶讨贊助費,如今村裡為比賽純潔性拒絕贊助

距離比賽還有兩天,台盤村球場附近的2家旅社就被訂滿了。

25日晚7時30分,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在台盤村開賽。住在縣城和市區的餐廳老闆們也回來了,他們要趁比賽期間開張營業。

台盤村并非第一次這麼熱鬧。2022年8月,台盤村人通宵打籃球的視訊在網上走紅。當時,一些村民甚至請假、辭掉工作回鄉打比賽。那次,姚明公開點贊了村裡的籃球氛圍,台盤村也被冠上“中國‘村BA’聖地”的名号。

現在,傳承籃球文化和保持網絡熱度成了台盤村面臨的新考驗。“村BA隻能姓‘村’。”這是村幹部和村民們達成的共識。

比賽現場圖/九派新聞 楊臻

【1】開賽時分

球賽于25日19時30分開始。9時,已經有稀稀拉拉的人群默契地向球場的方向流動。15時30分,四名中老年男子占位時無聊,幹脆在觀衆席上擺出象棋盤。其中一位白發平頭的老人撐開一個白色塑膠袋,跟棋友們分享自己帶來的瓜子。17時,距離比賽正式開始還有兩個半小時,看台上已經堆滿黑壓壓的人頭。

台盤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德告訴九派新聞,為了保障球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台盤村特意對球場進行了改造,增加看台階梯後,球場的觀衆容納量從1萬多人變成了2萬多人。

看台全是水泥階梯,觀衆們買個墊子席地而坐。一位賣海綿墊的老人向路人吆喝着。

“位置還是不夠”,晚到的村民着急地抱怨。人還在不停地往看台的縫隙擠,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沒位置,進不去啦!”不知是誰大喊一聲,移動的人流又默契地轉身,尋找下一條縫隙。

“站得更高,看得更好!”一名小販拖着紅色的塑膠高椅,闖進人群叫賣着。幾個年輕小夥搬來了梯子,“噌”的一下蹿上去。一位老人不敢站高,便舉高手機,通過手機攝像看“現場轉播”。

19時左右,比賽啟動儀式開始。一位觀衆撥通視訊電話和朋友分享熱鬧,但信号太差,視訊很快挂斷。男子似乎沒有發覺,手機仍高舉着,目光停留在遠處的比賽上。

現場主持人開始暖場,觀衆默契地拉長尾音應和“嘿——”。幾位部落客撐着便攜腳架,不時和觀衆互動解說。數台無人機分散在球場上空,上升、下降,紅色、綠色的燈光交替閃爍着。

4号球員拿下籃闆,一記長傳,接球的隊員沒抓穩,球又彈了出去,對方隊員拿到球,一記快攻,體側傳球,上籃。

原本高喊着“黔東南,加油”“銅仁,加油”的看台瞬間安靜,觀衆屏住呼吸,隻聽一聲利落的“哐”,球進了!

“唔~”黑壓壓的看台上瞬間爆發出巨大的驚呼聲,後排站着的觀衆又往前擠了擠,一名婦女大喊“别擠了,我要掉下去啦”。

台盤村距黔東南自治州凱裡市28公裡,村裡有259戶共計1245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2%。球場位于山坳之間,被綠油油的山脈包圍着。從台江縣沿320國道駛去台盤,拐彎、上坡、繼續上坡,屋房漸消,群山入眼。正值春日,金鈎梨、油菜花、桃花在山間各開出一片色彩。

現在,台盤村的主幹道隻能允許一輛大卡車通過。街道不長,步行約10分鐘就能走完。大大小小的旅社、餐館林立兩旁。球場走紅後,新開了不少門面。

3月底的比賽是台盤村2023年的第一場籃球賽。平時,旅店老闆可以獨自打理飯店、便利店和旅館,但比賽将至,她計劃找人幫忙。她也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節奏。原本村裡有4家旅館,2022年球場走紅後,村裡又多了幾家。

“你們從哪兒來的?”看到生面孔,老闆們有時也忍不住好奇,停下問一句。

村民站在高凳上觀看比賽圖/九派新聞 陳冬豔

如果在搜尋引擎上輸入“台盤村”,會立馬彈出“村BA”“籃球”等關鍵詞。一個導航軟體将台盤村籃球場标注為“村BA聖地”。

“現在人家一聽‘村BA’,就知道台江了。”一位本地司機評價。

2022年,台盤村為“吃新節”舉辦了籃球賽,據媒體報道,當時看台坐滿後,觀衆出現在了樓上、山上、樹上,還有不少觀衆站闆凳、借鋁梯看球賽。

台盤村能因為籃球爆火,是村支書張德沒想到的。雖然此地對籃球文化已經延續了80多年,足以證明它根植鄉土,但直到7年前,台盤村的球場還隻有水泥地闆和木制籃筐。

以台盤大道為中線,往東是現在的網紅球場,往西是老球場。老球場如今不用了,它粗粝的水泥地和長滿青苔的台階還和從前一樣。依靠地面上褪色的白瓷磚和兩端被砍斷的木頭籃球架,能依稀辨認出這裡曾進行過籃球賽。

村民們從前會在不忙的時候打球,農忙時就曬谷子。球場地面最早是黃泥巴,踢一次球“到處都是灰”。如果是雨天,雨一停,隊員們就用腳把和着水的泥地踩硬,再掃去表面的水珠,繼續比賽。後來經濟稍寬裕些,村裡才給一層一層鋪上水泥。

台盤村第二代球員陸大江就是在這裡學會打球。據多位村民的說法,台盤村目前共有6代球員。在後輩球員的眼裡,“第二代球員是最厲害,對後代影響最大的。

陸大江今年80歲,長眉白胡黑發,眼睛瞪得溜圓,皮膚黝黑,說話時铿锵有力。講起自己20多歲時打的比賽,他激動地用食指比畫。

在他約6歲時,他接觸到了自制的紗線球,後來是橡膠球、“八一球”。“八一球”是當時部隊裡生産的,品質好,幾個愛打球的人湊夠6塊錢買了一個。當時,村裡老師一個月工資大約7塊錢。

他最得意的是,十幾歲時通過打球認識的朋友至今還有聯系,甚至也會約球。

74歲的楊秀忠是他的球友。幹完農活,楊秀忠穿着一雙沾泥的膠鞋來到陸大江家閑聊。楊秀忠說,他的子孫都會打籃球,孫女在貴州的一所高校讀體育專業,現在去縣城任教,教小朋友打籃球。

在老球員心中,台盤村是附近十裡八鄉籃球比賽的“中心發源地”。過去村裡每周趕一次集,二代球員們想和其他村打友誼賽,就在集市上貼海報。

舉辦經費由球員們挨家挨戶去讨,10元、50元,“沒有一家不掏錢的。”楊秀忠昂着頭說。比賽獎品是錦旗,扯一截白布,染成紅色,再繡上“第一名”的字樣。為確定公平,球員們決定,組織者不參加正式的比賽,隻在結束後,和冠亞打友誼賽。“名聲傳得很快,如果你辦得不好,大家都會知道。”

每次組織比賽,他們就用一張毛筆在白紙上寫下球規,張貼在球場上,“不允許打架、不允許調戲婦女,如果發現,就開除出球賽,再也不許你來了。”

後來其他村也開始組織籃球比賽,邀請台盤村參賽。幾名球員結伴走山路,常常要走小半天,近一點的二三十公裡,遠一點的四五十公裡,“有些村,還要翻坡坡才能到”。陸大江說:“那時候你隻想着打球,這些都不是事。”

村裡的比賽,一打至少7天,從早到晚,直到天亮。村裡也鼓勵大家參賽,以前集體活動時,幹一天的活有10個公分,代表台盤村出去打比賽的球員,每天也會有10個公分。

如今,二代球員們已逐個離世,陸大江還想再組織一次比賽。村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廣東打工,隻有在農曆六月初六“吃新節”才會從外地趕回來打比賽。說完,他突然頓了頓,歪着頭,身子微微傾斜,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門說,“嗯,現在辦‘村BA’也是一種傳承。”

台盤村老球場。圖/九派新聞 陳冬豔

【3】留住熱鬧

如何讓村裡的籃球文化真正通過“村BA”得到傳承,成了台盤村要面對的新命題。村裡到訪人數多,賽事規模大,電力、網絡信号、衛生、交通安全等全都要重新考慮。

3月23日,正式比賽前2天,5名來自凱裡的中國聯通職工在台盤村的球場附近裝寬帶。他們抱着電線杆,一邊裝線一邊說,“要把這裡捧紅”。中午12時,一位村民巡村敲鑼,通知村民們下午在球場集合開會。會上,村民們在球場上站成一個圈,村幹部們依次發言,一位上司特意囑咐村民“盡量不要喝酒”。

台盤村開會現場。圖/九派新聞 楊臻

3月24日上午10時,村委組織人打掃街道衛生,左手一個蛇皮袋,右手一個長火鉗,撿拾路邊的煙頭、碎紙。這時距離比賽還有一天時間。下午3點48分,全村突然停電。吸取去年用電過度跳閘的教訓,村裡決定換一台變壓器。下午6點左右,一位負責現場舞台的從業人員和友人低聲抱怨,臨時收到通知舞台的燈光布置需要後移,“前兩天的活全白幹了”。

“太現代了,不鄉村!”張德說。為了保證道地的“村味”,村委會決定,把原本插在賽場周圍的彩旗也去掉,隻留下球場入口的幾面。

球場附近一家餐館還換了招牌。這裡原本取名“村BA球迷食府”,招牌挂出來後,政府的人上門談話,讓老闆把“村BA”去掉。不遠處一家餐廳取名“貴州台盤球迷服務中心餐飲部”,似乎是緊急裝修了一遍,比賽當天,大門裡的樓梯、油漆才被收走,開張營業。在台盤村,比賽日開始營業的餐館有很多。一家新開張的餐館隻提供四道葷菜,素菜由後廚随機準備。這些店的老闆大多在凱裡市、台江縣城做生意,每逢比賽就回村營業,比賽一結束就歇業。

村委會極力避免“村BA”帶來負面影響。

張德記得,村裡曾拒絕一家知名運動飲料公司的贊助。對方主動希望能在台盤村以公司的名義舉辦一場賽事,并提供60萬資金,一半用于村委建設維護“村BA”,一半用于獎金發放。

還有兩家餐廳老闆想找當地政府冠名“村BA”商标,但“一直沒談攏”。

“村BA隻能姓‘村’。”這是村幹部和村民們達成的共識。不僅做生意不能打“村BA”招牌,比賽也絕對不允許收門票。這次比賽,參賽球員也必須是農村戶口。

高校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體育社會學在讀博士楊冠強認為,組織人和文化傳承是台盤村能傳承籃球的原因。2022年年底關注到“村BA”後,他便來村裡走訪調研。他發現,中國目前的體育賽事多是官方自上而下發起,像台盤村這樣由村民們依靠熱愛自發組織,“自下而上”的現象較為罕見。而籃球對場地、器材、參賽者的年齡和性别要求更低,有利于在鄉間傳播。

台盤村鄉賢李正奎則認為,“台盤借由‘村BA’走紅,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眼裡,台盤村交通便利,經濟發展得還不錯,但自然資源匮乏20世紀世紀60年代,本地的籃球文化依托商人們的趕集活動,逐漸走進了周圍縣市鄉鎮。

而如今,借由“村BA”在社交平台上的爆火,台盤村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在台江縣一家旅行社的景點簡介上,已經将“村BA網紅球場”作為台盤村特色景點,與其他鄉鎮的苗寨文化、山水資源并列宣傳。

但村裡一名旅舍老闆介紹,一些新開張的旅舍因為沒有“穩定的客源”被迫停業。

但如何延續籃球比賽的熱鬧?“我們需要一個良性的循環。”張德說,鄉村籃球賽由村民自籌經費自發組織的,要讓他們從中獲得快樂和收益。

無論如何,比賽還将繼續。比賽日前夜,4個戴着紅領巾的小男孩聚到籃球場,盡管陰雨天過後的地面還很潮濕,他們還是感到了快樂。打球時,他們滑倒在地,很快又爬起來。勞工們圍在球場邊作業,瓦刀刮在地闆上發出的“咔呲”聲刺耳。男孩們不在意這些,很快,又有2名7歲的男孩加入了比賽。

台盤村小孩在球場打籃球。圖/九派新聞 陳冬豔

九派新聞記者楊臻陳冬豔黔東南州台江縣報道

編輯 曾金秋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