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雨中,在郊野公園……

作者:世語秦說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句話,最早出自明代聿雲氏的《量江記》,後來評話藝術家王少堂說《武松》時,将此演繹成婦孺皆知的格言。今天上午,我們是明知天有雨,也要去見“虎”,去到“虎”英郊野公園去看看。

雨中,在郊野公園……

旗峰城市公園廣場

這之前,多次去過旗峰公園,也曾途經見過虎英郊野公園,隻是二者的差別與聯系搞不清,今天想去弄個究竟。出門前,一看天氣,這些天一直預報有雨水,百度的結果與天空中籠罩的陰雲是一緻的,70%的機率是十一、二點會下雨;二看地圖,從鋪開來的市區地圖看,這兩個公園都坐落在西北東南走向的黃旗山上,隻是被一條S形的翠峰路分割開來,西北側有觀音古寺的為黃旗城市公園,東南方向面積更大、山峰更多的則是虎英郊野公園,好在翠峰路上有幾個精緻的天橋,讓遊園的人們可以随性往來。

雨中,在郊野公園……

虎英郊野公園一角

黃旗山又名祖山、文筆峰,海拔189米,形似旗展,唐代以前稱為“黃嶺”,一直是東莞人春遊、踏青、登高的聖地。尤其因居"東莞八景"之首而為世人熟知,明代的東莞民謠,第一句就是"黃旗山上挂燈籠"。傳說,黃旗山頂上曾有一棵千年古榕,因年久心空,滿山遍野的螢火蟲,夜晚都飛至樹洞栖息,蟲多光亮,遠遠看上去如燈籠一般。而今山頂之上的巨大紅燈籠,雖是今人制作,卻是循了傳說之據,讓"黃旗山上挂燈籠"的奇景得以再現。黃旗山上,有始建于宋代的觀音古廟,香火鼎盛,逢年過節,遊人如潮。山麓尚存古井,名“廉泉”,盛傳飲此泉水,可使人變得廉潔守身。曆史上,這裡成為文人墨客雅聚之地,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詩篇。另有志書記載,黃旗山實為東莞中南部的大嶺山,并不在市區東城,東城這山古名為黃公嶺。這裡隻是順便說上一句,遠非我們所能考證的。

雨中,在郊野公園……

黃旗山上挂燈籠

我們在翠峰路站走下公共汽車,見有上山的路口,快走幾步,向前面的人詢問怎麼去虎英公園?這一對中年夫婦熱情告知:“順着左前方的道走,半個鐘。”在前面健步走的女士,回首又說了一句:“跟我們走,就好了。”我們緻謝之後,先是跟着快走了一段,便慢了下來。他們是周末來這裡健身,我們還想仔細看看、了解更多一些。

雨中,在郊野公園……

遊人如織

這裡山青水秀,林木盎然,疊疊翠翠,清新怡人,虎英公園就是一片郁郁蔥蔥的大森林,一座天然的氧吧。我們漫步在山麓北側一條平緩而又起伏的環山路上,目之所及全是綠意:綠色的樹,綠色的山,綠色的湖,還有綻放的花兒。也許曆史上為國營林場的緣故吧,山體上雖然薄霧迷蒙,水汽氤氲,卻沒有看到古樹橫亘、旁逸斜出的蠻荒景象,更多的是挺拔聳立的樹木、青枝綠葉的灌叢,路邊、水畔随處可見的有蒲葵、海芋(俗稱滴水觀音)、紫薇、巴西鸢尾花等。今逢周末,來這裡的人絡繹不絕,健步快走、飛步快跑的有,漫步悠閑、走走停停的也有,攜家帶口來的是親子遊,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結伴而行的或許圖一個心靜,在綠色海洋裡益于溝通交流。

雨中,在郊野公園……

公園美景

一路前行,也有感動與思考。東華中學的學子們在這個周末,沿途搜集廢品、垃圾,有時幾個人手拉手,才能撿起山坡險峻處的一個塑膠瓶,望着“滄瀾41班青年志願者”字樣的淺黃馬甲,自然的為這些可愛的孩子們點贊。每走幾十米路,總能看到一個形狀各異的石牌立在路旁,上面簡要的幾句文字,記載着過往的東莞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全國第一”,東莞從一個傳統農業縣,迅速崛起為國際制造名城,走出了一條令人矚目的“東莞之路”,刻石展示,銘記曆史,對後人也是激勵與啟迪。我以為這确實是個好創意,隻是要堅持如初,近六七年來的若幹第一也不能缺席。不知是因為路邊的樹木遮天蔽日,還是賞花觀物過于投入,落雨了竟渾然不知。

雨中,在郊野公園……

志願者,中學生

夫人的提醒,路邊小朋友驚呼下雨了的清脆聲,我才感受到了雨點越來越緊,不遠處的虎英湖面上,密集的雨點與湖水交融一體,沖擊成一片片水花,泛起微微漣漪……雨量增勢不減,凹處形成了水流。周圍的人們撐起了雨傘,加快了腳步。我們也急促地小跑,選擇一個最近的出口離開。按照百度給出的提示,快速來到虎英公園北的一個站台,這裡的公交設施足以遮擋風雨、亦可落座休息。陰雲密布的天空,傳來一陣陣雷聲轟鳴,天雨傾盆而瀉,寬闊的柏油路面上形成了水流,魚貫而過的車輛,急促地把雨水濺成了飛花,想必是車上的人們也急着回家吧!最為惬意的莫過于路兩旁的棕榈、蒲葵等花木了,它們歡快的舞動着身子,即使狂風暴雨敲落了幾片葉子、幾顆花蕊,似乎也毫不在意,依然盡情地享受着春雨的洗禮和淨化……

雨中,在郊野公園……

翠峰路上,雨中的樹木、鮮花

巴士到了,我們透過車窗,回望着漸漸消失在雨幕裡的虎英郊野公園,雖然遊興未盡,但是想一想,久違的一場喜雨,讓廣袤大地上的樹木、花草、秧苗酣暢淋漓的洗浴一場,一定會生長的更旺盛更有精氣神,煥然一新、生機勃勃的莞邑大地,不正是人們心中期待的春日美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