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不大的新海誠

2016年,新海誠第一次來北京宣傳時曾經提到:“我沒想到我在中國竟然有這麼多粉絲。”那年,他來宣傳的電影是《你的名字。》。

這部電影一舉讓新海誠的名字從二次元圈内走向圈外——《你的名字。》在中國收獲了5.75億票房,豆瓣有超過136萬人打出了8.5的高分。

7年之後,他帶着新片《鈴芽之旅》再次來到中國,電影還沒上映,就因為分享工作餐而在國内社交平台火了一把。

《鈴芽之旅》是新海誠“災難三部曲”的終章,電影的點映和預售總票房,在映前一天就突破了一億。3月25日上映後,燈塔專業版資料顯示,《鈴芽之旅》首日票房達到了9454.2萬元,突破了《你的名字。》的首日票房記錄,成為國内日本電影的首映日票房冠軍。豆瓣有5萬人給出了7.7的評分,低于《你的名字。》,但好于《天氣之子》。

新海誠早已不再小衆,他筆下那些唯美的青春情懷、未曾完滿的遺憾,也有了能夠承載百億票房、在日本影史留名的價值。

但時至今日,他講的仍然是給同一群少年少女的、似曾相識的故事。

愛畫風景的少年

《你的名字。》上映前期,日本長野縣曆史長達百年的建築公司新津組,突然在官網上介紹這部動畫,并在導演新海誠的名字後面特意加了個标注,“我們社長的兒子”。

新海誠本名新津誠,出生于日本本州島中部的長野縣,父親是企業家,母親鐘情于藝術,畫作曾經入選過長野縣的美術展。新海誠曾經數次表達過對村上春樹的喜愛,而他所讀的第一本村上作品《挪威的森林》,就來源于母親的書架。他還十分鐘愛科幻小說,國小時幾乎掃遍了學校圖書館裡的所有科幻小說,多年以後還會在推特上催更《三體》的日文翻譯版。

新海誠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藍天白雲、火車鐵道、黃昏時刻的夕陽——他在畫面的描繪上極盡唯美,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作桌面。他的電影裡大多數景色都有現實依據可循,《你的名字。》中那片廣闊的系守湖,原型就是長野縣的知名景點诹訪湖。

少年新海誠騎着單車回家時路過的風景,成為了之後數次出現在動畫裡的、那些令人驚豔的景色雛形。他曾提到過對風景描繪的偏愛,“在青春期最痛苦的時期,我被美麗的風景所拯救,受到了鼓舞,是以,如果能把這種感覺融入到電影中,我的心情會一直如一。”

《你的名字。》裡泷和三葉在系守湖聚首,背景是燦爛盛大的夕陽,這種大面積的景色片段,幾乎都源自于他的童年記憶,“來到東京以後,我常會因為不再發出炫目光芒的夕陽而産生違和感,人們說我的作品愛用極端強烈的色彩來描繪夕陽,這其實是我在少年時代看到的風景殘留下的影像。”

另一方面,優渥的家境确實為新海誠的“動畫之路”做出了一定的鋪墊: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小四年級的新海誠在宣傳單上看到了電腦,拿回家告訴父親,自己想要這個“玩具”。

那台電腦的售價是70萬日元,對于80年代的任何家庭來說,幾乎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新海誠的父親承諾,下次考試全班第一就給他買一台電腦,結果一向對功課并不太感興趣的新海誠真的拿了第一名。父親信守承諾,為他買回了那台公司都沒有的電腦。“現在想想也就是因為買了那台電腦,他才會在後來走上進入遊戲公司學習動畫制作這條路吧。”新海誠的父親在采訪裡說。

家庭環境的開明,在新海誠又一次命運的轉折點發揮了作用。

1991年,新海誠考上日本中央大學的文學部日本文學系,等到大學臨近畢業的時候,父親安排他進入朋友的一家建築公司工作,但新海誠隻是短暫地去過一陣,就打電話給父親,表示自己有“不得不在年輕時做的工作”,拒絕了父親的安排。

他的選擇是日本知名遊戲廠商Falcom。沒能進入開發部門工作的新海誠,隻能去負責宣傳、美術的小組。也正是在Falcom,新海誠學習到了對日後動畫制作有巨大影響的CG技術,也遇見了未來的音樂制作人搭檔天門。

在這一階段,新海誠開始嘗試制作動畫,最早是黑白動畫短片,2000年時他獨立創作的5分鐘黑白動畫《她和她的貓》問世,拿下了第12回CG動畫競賽大獎賽。同時,Falcom開始着手重點開發遊戲《雙星物語》,新海誠感到難以兼顧,便辭去了Falcom的工作。

《她和她的貓》

讓他辭去工作、全心投入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動畫《星之聲》。Falcom的工作經曆為新海誠3D技術的精進埋下伏筆,《星之聲》雖然隻有25分鐘,但導演、畫面繪制、剪輯等工作全部由他獨立完成,也是以震驚業界。

中國觀衆最熟悉的他的作品,在《你的名字。》之前,毫無疑問是“想讓人炸電車”的《秒速五厘米》。

有56萬人在豆瓣給這部電影打出了8.3分,“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鐘5厘米”,成為了那個時代常見的QQ簽名。

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幾乎都在肯定新海誠對畫面的極緻追求,隻是對于故事的好壞,觀衆的評價卻相當兩級:看《秒速五厘米》到落淚的網友,認可這種對青澀青春的細膩描摹;沒被電影打動的那部分觀衆,認為劇情平淡且矯揉造作,可能要拖動進度條兩倍速觀看。

這幾乎成為日後新海誠每一部電影的通用評價——直到《你的名字。》橫空出世。

走向百億的商業導演

2011年,《追逐繁星的孩子》上映。比起新海誠之前的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故事脫離了少男少女單純的青春心事,開始向更宏大的主題拓展。

但這部在新海誠作品中都算風格獨特的動畫,并不能算是成功的“突破之作”——它的票房成績并不理想,又因為人設和主題的相似性,被部分影迷視作對宮崎駿的戲仿和挑戰。

這次嘗試的失利讓新海誠修改了方向,下一部電影《言葉之庭》又再次回到他所擅長的青春期戀愛心事,熟悉的唯美畫面和氛圍渲染,電影口碑有顯著提升,票房也達到了1億5000萬日元。

《言葉之庭》

下一部作品便是《你的名字。》。新海誠把世界驚天動地的變化和青春戀愛故事做了恰到好處的融合,甚至一直讓觀衆胃疼的遺憾結尾也有了完滿的終局,挑剔的網友們終于松口:“這部片深刻地告訴我們,一個有好劇本的誠哥有多可怕。”

吉蔔力動畫和宮崎駿的名字如同籠罩在日本動畫電影業界的一座高山,而《你的名字。》是除宮崎駿作品外,第一部突破百億日元票房的動畫電影。它的海外成績同樣矚目,電影發行到全球125個國家,在被《鬼滅之刃》的劇場版打破記錄之前,《你的名字。》是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收益最高的電影。

雖然執導的動畫電影唯美夢幻、感情細膩,也是獨立動畫制作人出身,但新海誠本人對身份定位卻相當明确——他是一個商業動畫導演。

新海誠在近期的采訪中說:“我擁有1000多人的團隊,電影也都是幾億的票房,我并不是做一個藝術片、文藝片,也不是說想要自我展現。那肯定我要看市場,要看市場想要做什麼,市場喜歡什麼,在這個當中就是觀衆想要看什麼。觀察觀衆想要看什麼,就是我自己的工作。”

對于新海誠來說,進行自我表達和制作商業片并不沖突。他需要去做的,似乎隻有在一部一部的作品中,努力找到平衡,并“盡可能做到最好”。

這種“努力”在他電影中逐漸增加的商業化元素中找到注腳:商業化的動畫制作過程非常精細,《天氣之子》有1700個鏡頭,而每個鏡頭幾乎都要開一個小時的會去讨論完成。他甚至沒有“藝術家”們常見的拖延症,動畫電影的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兩年,他和團隊會做出每天的計劃,按照計劃工作。

除了講好故事以外,新海誠将他所擅長的短期情緒渲染進一步精确為情緒曲線。《你的名字。》中RADWIMPS的插曲讓不少觀衆印象深刻,而新海誠在最開始就想到,會把四首歌曲響起的瞬間,恰好安置在電影情節的每一個高潮。

人物的設計也會在初創階段走向更讨大衆喜歡的方向。《你的名字。》在劇本創作階段,就反複和東寶株式會社的團隊開會,原本女主三葉會有個憧憬的前輩,隻是在和男主交換身體的過程中慢慢“移情”,但劇本會上有人提出這一設定會被觀衆讨厭,是以“有憧憬的前輩”的主人公就變成了男主泷。本次《鈴芽之旅》中,男主附身的兒童椅形象,就是新海誠認為電影主題是自然災害,但商業電影需要去娛樂觀衆,是以需要給沉重的主題中增添一個可愛明快的元素。

時代選中的新海誠

自從新海誠達成百億票房成就、打破宮崎駿留下的記錄之後,“新海誠是不是宮崎駿的接班人”成為了流傳已久的口水戰話題。

毒眸無意在此處做出判斷,但從新海誠以往的作品中,确實能夠看出為什麼是他被時代“選中”的端倪。

一則有趣的資料是,貓眼專業版顯示,《鈴芽之旅》的想看使用者畫像中男性占比達到52.8%,30歲以下使用者有足足77.5%,其中20歲以下占比最高。這在電影的使用者畫像中尤為少見——即使是科幻片《流浪地球2》,男性使用者畫像占比也僅有45.9%,低于女性使用者;《熊出沒》最新一步電影的使用者畫像中,20歲以下使用者占比23.3%,也低于《鈴芽之旅》(35%)。

新海誠已經給出過這種現象背後的答案:比起宮崎駿老少皆宜的動畫電影,他的閱聽人定位更接近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觀衆。他曾經提到,喜歡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雖然有的導演不喜歡重複做相同的事,但我會毫不猶豫地做我擅長的東西”。

這讓新海誠的動畫電影更接近于“類型片”的定義。他始終在講略有些中二的戀愛故事,觀衆看到新海誠的“招牌”,就能知道自己将看到的是一部畫面精美的日式愛情片,走進電影院看到的内容和預期高度相符,基本不會遭到“營銷欺詐”。

另一方面,新海誠的作品雖然也有宏大的“拯救世界”命題,但落到最終的,似乎永遠是回到平凡現實的生活。

他在《你的名字。》宣傳時提到,在遊戲公司工作時,他所制作的是劍與魔法的世界,但有更強烈的欲望去描繪現實的世界,最終離開了Falcom。

對現實世界的關注,讓他故事的主角變成了那些行走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明日菜最終踏上了回家的路,《你的名字。》泷和三葉忘記了拯救小鎮的經曆,《鈴芽之旅》裡岩戶鈴芽完成了關上一扇扇門的“長途旅行”之後,又回歸了原本的生活。

同時,新海誠敏銳的嗅覺總會察覺到暗流下的社會情緒,在影片中流露出對社會焦慮的治愈。而聚焦在“普通人”身上的關注,能夠更好地讓觀衆得以共情。

所謂的“災難三部曲”,幾乎是2011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在群眾心中留下的情感餘震。在這之前,穩定的社會讓人的生活一成不變,是以會有《秒速五厘米》這樣日常生活中微小而隽永的感情起伏,但在大地震之後,日本群眾的社會情緒發生改變,新海誠的作品也随之變化,轉而描繪起災難的不确定性,和阻止災厄發生的“希望”。

在《鈴芽之旅》中,他把男主附身的物象定位一把缺了一條腿的兒童椅,并在采訪中解釋道:“一方面象征着對于受災者的鼓勵:雖然人生有缺憾,還是要努力前行。再一方面,過去幾年中,我們都會有‘被封閉起來感受不到自由’的時刻,我們對生活的感覺,相信也和草太的境遇有所共鳴。”

新海誠作品中存在着很多現代社會的科技産品,《你的名字。》裡男主女主身體交換後的對話通過手機留言完成,《鈴芽之旅》裡女主一路旅行的路标,是社交媒體上圍觀群衆對小貓“大臣”的偶遇照片。

而他電影中常見的距離和孤獨的意向,也變成了SNS時代的社會通病。《秒速五厘米》中的名台詞“我們之間即使交換了一千次短信,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也隻能靠近一厘米”,正是現代社會獨有的“孤獨病”。

B站UP主“木魚水心”曾經評價過新海誠和宮崎駿的不同:“從主題來看,宮崎駿所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新海誠讨論的卻是人心之間的隔閡與思念。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代表一種趨勢,又或許正是時代的不同,才造就了這兩者的差異。”

新海誠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動畫《星之聲》結尾處,男女主的聲線在這一句話中逐漸重疊:“我們雖然距離彼此很遠很遠,但是思念說不定可以超越時間與距離。”

這是新海誠作品永遠的母題,也是他給這個孤獨、疏遠的SNS時代留下的,溫情的回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