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型機學習之初步了解-大型機的現狀與前景

           大型機學習之初步了解-大型機的現狀與前景

關于大型機的現狀和前景,據我的一點小小的所知首先就是IBM仍在開發和維護它的那一系列機器,并在拿它不停地賺錢。但是業界對于大型機的存在有兩種聲音,一種就是網際網路、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三者的聯合運用終将有望在商用領域取代大型機,屬于大型機的最輝煌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了。另一種是大型機遠未過時,至少還可以輝煌40年,兩種論調的說法看上去都是那麼的有情有理,說話者也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牛人,是以我這個小菜鳥,隻有暈菜的份了。還有另一種說法基于上面第二種說法出發,提出了一個大型機技術人材将急劇缺乏的論調。更是讓我不知所從。隻好将相關文章羅列如下,然後等以後慢慢印證:

《大型機時代湮滅 Cobol語言面臨被抛棄命運 》

作者: 來源:csdn 更新時間:2006-11-22 11:51:26

直至幾個月以前,紐約證交所的結算系統,還是由運作于一台IBM大型機上的800個不同Cobol程式所組成。現在,整個應用已被移植到一組四核Windows伺服器叢集上。新程式仍用Cobol編寫,但很快會被取代。

“運作Cobol應用并非長期目标。這是個戰術手段,保證已有應用在從大型機上移走時所受損害最小,”證交所技術支援負責人Steven Hirsch說。在過去幾年裡,他希望将所有程式改寫為與紐約證交所标準開發平台——Java和C——保持一緻。Hirsch說,支援紐約證交所業務的其他Cobol系統也會被改寫為支援新平台。

紐約證交所并非唯一打算抛棄Cobol的機構。在Computerworld最近組織的一項調查中,百分之六十二的IT經理稱他們目前使用Cobol,其中百分之三十六受訪者稱計劃遷移到其他平台,百分之二十五稱如果成本不太高的話打算遷移。

Cobol語言出現于上個世紀60年代,在批處理和自文檔方面獨擅勝場,同時還支援分布式系統。Micro Focus International Ltd.公司還推出了支援微軟.NET Framework、內建到Visual Studio中的Cobol.NET。但作為一種過程語言,在當今的面向對象世界中,Cobol語言并不适于開發互動應用和Web應用。除了使用大型機的資料中心外,Cobol被許多Java、Visual Basic和C#程式員看作是“大鐵塊的黑暗時代的遺物”,是一種過時的語言。

多數新Cobol程式僅被用于擴充或支援現有的大型機系統。

《銀行——大型機最後的一塊陣地》

作者: 王璐,  出處: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 BabyBear, 2005-09-08 16:21

也就是在數年前,随着PC、小型伺服器等産品計算能力的快速提升,“大型主機作為一個大市場即将消亡”的說法還充斥IT業界。經曆了幾年的徘徊,大型機市場看來又恢複了活力,這種論調不隻是已經被推翻了,甚至幾乎已經被遺忘了。目前,最激進的觀點也隻是認為,網際網路、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三者的聯合運用終将有望在商用領域取代大型機,屬于大型機的最輝煌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了。顯然,大型機的運算能力、可靠性、安全性對于衆多領域來說,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内,其價值絕不容低估。

大型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經過四十年的不斷更新,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所有計算機系統中是首屈一指的。正是因為這方面的優點和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其他的系統可以替代。由于成本巨大,使用大型機系統的一般以政府、銀行、保險公司和大型制造企業為主,因為這些機構對資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很高。從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成功,到天氣預報、軍事科學的發展,以及全球金融業、制造業商業模式的變換,無一離得開大型機的功勞。在銀行業,現在數以億計的個人儲蓄賬戶管理、豐富的金融産品提供都依賴大型機;在證券業,離開大型機,無紙化交易是不可想像的。

世界第一台大型計算機當年投入的研發費用高達50億美元,相當于目前的300億美元。即便現在,一提到大型主機,人們除了想到其強大的處理能力、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之外,也會考慮到其複雜的結構和昂貴的價格。現在,簡約化已經成為大型機對新的應用環境和客戶需要的适應之道。具體來說,大型機簡約化主要鎖定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工作負載的簡約化,即大型機廠商針對不同行業使用者開發不同的基于主機的新興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簡化解決業務問題的過程。第二是簡化基礎架構,即大型機供應商以基礎架構簡化方案為主線,為客戶提供彈性、可靠、定、高效、随需應變的IT平台。作為基礎架構簡化過程中向上擴充的最終選擇,大型機在電子商務時代正在成為IT平台的硬體核心,在基礎架構簡化解決方案中擔當着重要角色。作為簡約化的結果,整體計算成本被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大型機不僅在單一環境中是一個穩定強大的平台,而且在跨平台的異構環境中的核心地位更明顯,借助于在資源虛拟化、業務彈性和安全性、智能化負載管理和業務整合等方面的優勢,大型機更成為異構環境中可靠的“安全壁壘”,為異構環境提供“智能資源導向”和“靈活的業務整合”。現在大型機正不斷提升其經濟性,為使用者帶來更大的價值。

大型機是計算機世界中的“恐龍”,而恐龍是在越來越不适應環境後,經曆了一段非常漫長的年代才最終滅絕的。現在來看,大型機在商用領域的消亡可能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人們可以期待,在未來的較長時期内,大型機仍将會不斷改進,為使用者提供更為卓越的運算性能。

下面是HP公司的官方網站上的一篇抨擊IBM mainframe的文章:

<<The Real Story about the IBM Mainframe>>

March 2007— One age-old saying is that,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Venerable mainframe systems from IBM may have supported your business well in the past, but today’s business challenges demand greater computing flexibility, more adaptable applications, and better return on your IT investments.  IBM has been touting new tricks for the mainframe such as affordability1, Linux, and power efficiency2 in an attempt to keep the mainframe relevant -- but do these claims hold up to close scrutiny?

Fact 1:  IBM has not made public any industry standard benchmarks of a mainframe running Linux.[3]  

Without public performance data, users must rely on data from IBM.

How can a customer do independent comparisons of cost, energy efficiency, or TCO between mainframes and other platforms without objective public data?

Why doesn’t IBM freely publish the specifics of the TCO data presented to analysts so that the detail can be scrutinized?

Fact 2:  Absolute costs for Linux on the mainframe are MUCH higher than x86 or Itanium-based servers.

The minimum list price for a mainframe Integrated Facility for Linux (IFL) is $95,000 per central processor dedicated to the Linux workload.  For many mainframe models the IFL is still is still priced at $125,000 per processor dedicated to Linux.4  IFL costs do not include the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ubscription costs:

For example, basic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ubscription can cost an additional $11,999 per central processor or IFL for one year and $29,998 per processor or IFL for three years.5

Contrast this to x86 or Itanium-based servers:

There is no charge like the mainframe IFL. ($95,000-$125,000 per IFL) 

Basic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ubscription costs $349 per server for one year and $873 per server for three years.6 

 Mainframe Linux HP Integrity Linux

Integrated Facility for Linux (IFL)

 $95-000 - $125,000 per IFL

 Not applicable

Basic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ubscription (1 year)

 $11,999/processor or IFL

 $349/System

Basic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ubscription (3 year)

 $29,998/processor or IFL

 $873/System

Fact 3:  A Standish Group report draws the logical conclusion that the HP Integrity NonStop servers will deliver better availability at approximately one-half th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 of the IBM zSeries mainframe.[7] 

Because of this huge HP TCO advantage, it’s not surprising that IBM’s press release of December 2006 does not address mainframe TCO versus HP Integrity NonStop.8 

For more on the HP Integrity NonStop NS1000 Availability click here to read the report.

Fact 4:  The HP Integrity Superdome is specified to draw about one-half the electrical power as the IBM z9 for similar number of processors.  

The specified typical power draw for a HP Integrity Superdome with 64 Itanium2 cores is 9,490 watts,9  which is about ? that of the IBM System z9 Enterprise Class model s54 with 54 central processors, rated at 18,300 watts.10

The HP Virtual Server Environment (VSE) for HP Integrity servers helps you achieve improved utilization.  VSE gives you flexible capacity by optimizing serve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real time based on business priorities.

Fact 5:  The HP Integrity Superdome delivers greater processor core scalability, more I/O, and more main memory.

IBM z9 EC Mainframe11 HP Integrity Superdome12 

Maximum CPUs

Memory Capacity

Internal I/O Capacity

 54 PU  (processing units)

512GB

84 slots (3 I/O cages each with 28 slots)

 128 cores (64 dual core Itanium2)

2TB

192 slots (with I/O expansion)

Max soft partitions

Max virtual machine images (theoretical)

Max electrically isolated hard partitions

 60 LPARs with z/OS13

>1,000 Linux VMs with z/VM 5.314

N/A

 128 vPars with HP-UX

2,560 Integrity VMs  per Superdome with HP-UX, Windows (and Linux  - future)

16 (HP-UX, Windows, Linux, OVMS)

Max # cores in a single OS image

 32 with z/VM 5.3 (available June 29, 2007)15

54 with z/OS 1.9 (available Sept 2007)16

 128 (available now)

Fact 6:  Mainframe TCO studies that tout the reduction of costs due to the virtualization of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but leave out blade systems that do the same are incomplete.

For example, the HP BladeSystem’s Virtual Connect can reduce total LAN and SAN connectivity costs by up to 38 percent versus pass-through modules, and can consolidate cables and switch ports by up to 94 percent.17

Unlike the proprietary, monolithic mainframe approach, HP Virtual Connect is built on industry-standard technologies.  The HP Virtual Connect modules cleanly separate server management from local area network (LAN) and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 management without introducing another network to manage or disturbing existing network topologies.

To see how much HP Virtual Connect can save you see:  http://h71028.www7.hp.com/enterprise/cache/459620-0-0-0-121.html#How_much_could_it_save_me

IBM’s marketing machine is pushing hard on the idea that the mainframe is a cost effective platform relative to other platforms.  When the claims are put to scrutiny, we found that --without the objective data behind those claims -- it is hard to tell what is truly fact, and what is creative marketing.

HP Consulting and Integration Services can help assess your mainframe applications and IT environment, and recommend more agile and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s that will be right for your busin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mainframe modernization options, visit:

《廉頗雖老尚能飯:大型機仍有生命力 》

出處:[ 2006-02-27 09:07:19 ]  作者:朱穎  責任編輯:fangshaobo

過去十年來,大型計算機已經讓出部分市場給分布式系統,後者發展迅猛。業界有人認為大型機快要消亡了,但是大型機仍然富有生命力。

大型機不單純用來進行傳統的海量資料處理和财務事務處理。在一些場合,它可作為企業的中心架構,用來提高安全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大型機也可用來安裝多個作業系統,可以運作所有的主流的軟體包。

根據 Gartner的報告,大型機從2001年以來在高端伺服器市場占有16%的份額。同時期,更多的大型機被售出,數量超過過去的36年。

IBM的System z9項目主管Colette Martin稱:“預測大型機将消亡絕對錯誤,它已經活了40年,還能再活40年。”

IBM生産大型機曆史已經有40年,可以追溯到Unisys的UNIVAC-1機器。

IBM zSeries機器有五種型号:800, 890, 900, 990和z9。 IBM經過三年研發,投入12億美元,在2005年夏季推出z9,該機可以虛拟化數百種軟體應用程式,每天可以處理10億筆交易,可以按需擴容,最大可擴大到54路,它使用16-晶片的IBM Multichip Module作為處理器。其被稱為LPAR的邏輯分區,可用來運作多個作業系統,包括 z/OS, z/OS.e, OS/390, Linux on zSeries, z/VM, TPF, VSE/ESA, zVSE和TPF。所有的主流資料庫和企業事務處理環境均可在該大型機上運作,包括CICS, IMS,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DB2和Oracle。

z9同其先驅者z990相比,性能加倍,達到600 MIPS,記憶體達到512 GB,分區數也是原來的兩倍,達到60。

盡管推出了z9,IBM也面臨着挑戰,企業一般不喜歡更新換代,特别是當軟硬體運作正常時,另外,大型機程式員的年齡老化也是個問題,預計人數為10萬人,其中的一半10年内面臨退休。其結果是IBM将在4年内投入巨資教育訓練2萬名zSeries技術人員。IBM希望它已經在安全和資料管理領域的巨額投入能夠到吸引到新的生意。

不象其他領域,競争者林立,IBM在大型機領域沒有多少競争者。日立公司雖然也生産大型機,但是其市場佔有率很小。也有很少量的公司号稱能夠生産大型機,但是市場占有率更小。

是以IBM為何花費數十億美元在大型機的研發上?實際上,大型機正在争奪伺服器高端市場,95%的财富排行500的大公司将繼續使用大型機,美國的銀行中,三分之二的事務處理運作在大型機上。IBM正打算把大型機推向企業。

《大型機:SUN所稱的“恐龍”正被IBM返老還童》

eNet矽谷動力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随着廉價PC伺服器逐漸承擔起網際網路的重任,五十年前問世、如今動辄喊價百萬美元的大型機被一些業界人士認為即将走進博物館。不過,對于全球最大的大型機廠商IBM來說,大型機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IBM公司正在通過各種手段讓大型機“返老還童”。

最近一件事情讓業界一部分人難以置信。巴西的新創網絡遊戲公司Hoplon Infotainment最近對外透露,他們在背景使用了一台IBM大型機運作線上遊戲,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泰勒斯表示,很多人聽了以後不敢相信,“是我聽錯了嗎?”。

顯然,對于Hoplon這樣的公司來說,大型機正在激發出許多新的應用。對這種趨勢最為敏感和關注的莫過于美國IBM公司,他們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型計算機制造商,并繼續依靠他們擷取收入。

2005年,IBM公司的大型機銷售收入下降了8%,今年,大型機收入又增長10%。在三季度更是增長了25%。在IBM公司,增長最快的是晶片制造(IBM公司目前為微軟、索尼和任天堂三家公司制造遊戲機處理器),增長第二快的就是大型機業務。

在财務報告中,IBM公司沒有透露具體的數字,不過分析人士估計,在今年前三季度中,IBM公司依靠大型機業務獲得了23億美元的銷售額。雖然和IBM公司前三季度650億美元的銷售額相比還隻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型機對于IBM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業務,因為一台硬體往往意味着後續的軟體和維護合同,進而為IBM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

不過,話又說回來,三季度的大型機高速增長顯然是難以持續的。在過去一年裡,IBM公司推出了兩款新的大型機,并深深受益。不過,在新的産品更新之前,銷售額将會逐漸減少。在大型機行業,這種七上八下的波動非常正常。比如另外一個小規模的大型機廠商Unisys公司,今年大型機的銷售就出現了下降。不過,該公司發言人達利表示,在推出新款之後,三季度的銷售又有所轉好。

對于IBM來說,保持在大型機領域的高速增長顯然是一個奇迹。觀察現代的計算機曆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中央處理的大型機時代,另外一個是分布式計算時代,前者剛剛終結。

1950年代,占據一個房間大小的大型機問世,它無所不能。大型機可以進行科學計算、管理交易、進行大規模仿真并且存儲資料。

到1980年代和1990年代,資訊技術不斷演變,更小的硬體逐漸承擔了傳統大型機的職責。廉價的伺服器也可以進行計算,并且充當WEB伺服器。新的通信裝置可以在網絡間傳輸資料。單獨的儲存設備在利用記憶體方面變得更加高效。數以百萬計的桌上型電腦電腦進入普通大衆的生活。

以伺服器發家的Sun公司一度将大型機貶低為“恐龍”,後來,IBM公司針鋒相對,将一款大型機命名為“T-Rex”。

大型機不再成為計算的中心,他們主要用于政府部門、銀行或者複雜的系統中,比如航空訂票系統。這些機構需要大型機的高度安全性和處理能力,許多其他的大型機則是用來運作用相應語言編寫的軟體。

使用習慣不意味着增長。大型機和五十萬美元以上伺服器的市場正在萎縮。根據IDC的資料,這個市場在2000年又190億美元,到了2005年,則降為120億美元。

一個巨大的挑戰是大型機的一些“老名聲”。編寫程式仍然需要在一個綠色的螢幕上敲字母,就好像當年的DOS一樣。為了鼓勵如今的年輕程式員為大型機開發軟體,IBM公司最近宣布,未來幾年内将耗資一億美元,簡化和改進大型機的程式設計性能。最近幾年,為了避免大型機“龜縮”在幾個狹窄的市場,IBM開始鼓勵客戶運作Linux、Java等低強度的應用軟體。

在吸引新客戶方面,IBM公司也正在變得更富有創新。四月份,IBM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企業級大型機,售價超過十萬美元,主要面向一些需要大型機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中小企業。

大型機的一個優勢是,他們可以并行處理很多任務,省電,和許多伺服器相比更加節省空間。IBM公司大型機業務的負責人吉姆·斯托林斯表示:“和大型機相比,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每一個應用幾乎需要五台伺服器來完成。許多客戶表示,(五台伺服器)這個太複雜了。”

巴西的Hoplon公司也在挖掘大型機的潛力。不過,他們并沒有把所有的起動資金用于購買一台IBM的大型機,他們把軟體寄存到了IBM公司位于巴西的資料中心。在同一台大型機上,除了他們的網絡遊戲之外,還運作了IBM員工養老基金應用軟體,以及一家工具制造商的其它軟體。

美國咨詢公司Pund-IT的分析師查爾斯·金表示,IBM需要适應新的銷售模式,以保持大型機的競争力。“在繼續挖掘大型機市場潛力方面,IBM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對于一個很多人認為前景暗淡的平台來說,大型機依舊表現出色。”

<<IBM的大型機采用Cell處理器,為虛拟世界注入動力! >>

上網時間 : 2007年05月08日    列印版    推薦給同仁    發送查詢 

IBM公司近日宣布将結合索尼PlayStation 3視訊遊戲機中所使用的Cell處理器來建構專用版的大型機。該項目打算開發一種新型的、可能有利于大型機發展的應用,其中,包括來自巴西線上遊戲公司Hoplon Infotainment的幫助。

大型機是虛拟環境的理想平台,特别是線上遊戲,因為它能夠針對計算密集的各種應用運作多種處理器,與此同時,據IBM介紹,能夠同時處理幾百萬個使用者。

通過運作Cell處理器以及336 RISC處理器,該大型機能夠把工作負載打包,以把更高的計算性能傳送給建構虛拟世界的各個公司,類似于流行的Second Life線上視訊遊戲。Second Life還發展成為一個用于建設虛拟零售商店的場所,許多大公司—如IBM—已經在那裡建店。

Hoplon公司用于虛拟環境的中間件被稱為BitVerse,它正被開發為運作時間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基礎是IBM公司的WebSphere XD應用伺服器和DB2資料庫。大型機将為中間件、各種應用及物流(如帳單)等運作管理任務,并連接配接到多個客戶,如個人電腦、遊戲機和行動電話。

大型機能夠同時處理幾百萬個使用者的優點在于,它能夠在一台機器中運作幾百台虛拟伺服器,據IBM介紹,其架構提供的性能優于傳統的用電纜連接配接的實體伺服器的方法。經測試表明,大型機每秒鐘能夠運作多達9,445個業務處理。此外,大型機還提供安全性。

Cell處理器由IBM、索尼、東芝共同開發,它能夠處理與虛拟世界工作有關的複雜的仿真任務,如使一個球按照引力定律下落。 Cell的獨到之處在于由一個核心晶片及8個處理特殊任務的附加處理器構成。

IBM認為,Cell與大型機的內建将為線上虛拟現實環境、用于映射的3維應用、3維虛拟商店、會議室和新型的資料儲藏室等等提供一個有競争力的平台。此外,該平台可能為企業資源規劃和客戶管理管理系統提供新的功能。

在2006年,大型機銷售收入整體上比2005年增加了3.9%,據Gartner介紹,這在任何伺服器領域都是增長最強勁的。IBM在該市場的銷售收入增長中占據領先地位,銷售額增長了1.7%,達到169億美元。驅動增加的是System z出貨量出現了10.3%的增長,System z是IBM的大型機伺服器。

《大型機:計算恐龍活得挺好 》

作者:王永貴  中國計算機報

--------------------------------------------------------------------------------

侏羅紀已經過去,那些曾經統治過地球的龐然大物——恐龍,也已經成為化石,隻出現在博物館和考古學家的化石資料庫裡。計算機行業進化速度發展迅速,IBM大型機可以說是IT“侏羅紀的恐龍”,但它依然存活并保持強勁的增長。

6月21日,IBM公司在美國紐約舉辦“z峰會”活動。在峰會上,IBM向與會人員展示了大型機z系列的幾款最新軟體,并向觀衆展示了IBM耗資10億美元、以期簡化大型機應用的成果。

2006年,IBM大型機收入增長了12%。2007年第一季度,較去年同期水準增長了25%。IBM資深VP、軟體團隊負責人史蒂夫·米爾表示:“回顧2006年,在伺服器領域,大型機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

IBM大型主機業務的強勁增長,部分原因是對海外市場的拓展。IBM大型主機年收入增長,主要來自亞洲、南美洲以及俄羅斯。在過去一年裡,IBM大型機在印度和中國市場收入增長超過100%。

在IBM大型主機的客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25家銀行和最頂級的25家批發商。它們應用大型主機處理大規模的資料。以中國銀行為例,每天需要處理3.5億個賬戶的30億個交易記錄,而IBM的大型主機能在60秒之内,完成300億個交易事項的處理工作。

諾查·丹瑪斯預言

大型主機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1964年4月7日,IBM推出了編号為S/360的大型主機。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類計算的曆史,實作了計算機系統任務的并發執行。

随着硬體和作業系統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世界發生了一場深刻的變革。随着個人計算機的崛起、CPU等硬體裝置的迅猛發展,使整個計算市場向兩個極端發展:面向高性能計算的超級計算機和面向通用任務的普通伺服器。超級計算機、大型主機和伺服器,成為計算市場三個不同的發展方向。有人預言,大型主機将會在技術的變革中走向死亡。

進入21世紀, IBM也在進行艱難地轉變。在超級計算機和通用伺服器的雙重擠壓之下,IBM的大型主機市場佔有率已經跌至曆史低谷。

适者生存的法則

在全球範圍内,大型主機的使用數量,僅相當于10年前的50%。是以,微軟公司平台戰略集團經理奧布林認為,IBM大型主機的裝機量正在減少,大型主機是一種已經過時了的技術。

随着刀片伺服器、網格技術的崛起,大型主機的使用範圍還将繼續萎縮。

但是,大型主機在運作許多不同的應用時成本最低;與伺服器叢集相比,維護大型主機需要的技術人員更少;大型主機的能耗量也更低一些。是以,有專家認為,上述優勢将使大型主機在未來10年繼續存在。

2003年5月,IBM推出了大型主機旗艦産品eServer z990;2004年4月,IBM又推出更具價格誘惑的eServer z890。eServer z890處理能力是eServer z800的兩倍,而價格降到20萬美元。與此同時,IBM大力推動開源軟體的發展,倡導和支援Linux作業系統。這樣做并不是為了對抗微軟,而是為大型主機降低成本而努力。

雖然機器本身銷量下降,但在IBM,大型主機帶動相關的軟硬體、服務業務,仍為其貢獻了25%的收入;大型主機帶來的間接利潤,為IBM公司帶來大約50%的營運利潤。機器的價格不斷下滑,大型主機的使用卻在增長,大型主機已經成為IBM的靈魂。

大型主機的未來戰略

IBM在會上還表示,該公司将從事系統管理、安全等關鍵領域大型主機的軟體産品研發。在此次峰會上,IBM推出了Tivoli zSecure V1.8.1套裝軟體,包括管理大型主機安全伺服器等方面。該套裝軟體允許使用者迅速地配置整個公司全新的安全政策;系統管理者可以設定大型主機的入口,也可以在zSecure中,用内置的智能程式監視可疑的活動。

在硬體安全上,IBM z系列大型主機提供了應用層次、作業系統層次、微處理器三個層面的安全保障。z系列部門總經理Jim Stallings表示:“雖然我們無法消除全部的威脅,但是,我們一直在尋找改善安全的方法。”

為了提高在大型主機市場的競争優勢,IBM針對教育行業做了不少努力:在全世界範圍内向大學的計算機系學生介紹最新的大型主機技術,并把這項任務作為大型主機教育規劃的一部分。該公司已經在全球328所學院和大學進行了大型主機教育。另外,IBM建立了針對大型主機的線上會議系統。大型主機客戶、系統內建商、ISV軟體商和學術機構,能夠與IBM專家線上溝通、遠端調用開發工具以及最新的大型主機軟體。

除了鞏固高端使用者和培養潛在使用者外,IBM也開始努力發掘中端使用者對于大型主機的需求。今年5月,IBM在國内推出了一款專門針對中端使用者的大型主機IBM System z9。IBM表示,這款機器主要針對的使用者就是國内衆多的中小企業。

綜上所述,可以預見,大型主機在未來還将繼續生存。IBM針對大型主機大力倡整合、虛拟化,甚至進入SOA領域。由此可見,大型主機這頭“恐龍”還将繼續生存與進化,它的道路還遠遠沒有到達盡頭。

大型機ABC

大型機

大型機(Mainframe)是一種用于大規模計算的計算機系統,由于早期産品體積龐大因而被稱為大型機。大型機通常采用集中式體系架構,這種架構的優勢之一是其出色的I/O處理能力,因而最适合處理大規模事務資料。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網絡化和微型化日趨明顯,傳統的集中式處理和主機/啞終端模式越來越不能适應人們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大型機和小型機都陷入了危機。為了應對危機,一些大型機和小型機改變了原先的一些功能和模式,以C/S模式中的伺服器角色重新适應了人們的需求。

大型機的應用範圍

在國内,随着銀行、保險、證券、航空、鐵道部、海關等行業的處理資訊需求量猛增,對處理速度要求越來越高,要求響應時間越來越短,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行業對大型機的需求隻增不減。

從全球來看,美國、加拿大的大部分行業都在使用大型機作為伺服器,大型機應用人才需求逐年增長。

從國内市場來看,IBM大型機已經在金融、制造、交通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主要廠商

目前生産大型機的企業有兩家:IBM和UNISYS。IBM大型機是其z系列伺服器。需要說明的是,Sun和HP不生産大型機,但它們生産性能和用途類似于IBM大型機的高端Unix伺服器。

與超級計算機的差別

1.大型機使用專用指令系統和作業系統,超級計算機使用通用處理器及Unix或類Unix作業系統(如Linux)。

2.大型機擅長非數值計算(資料處理),超級計算機擅長數值計算(科學計算)。

3.大型機主要用于商業領域,如銀行和電信。而超級計算機用于尖端科學領域,特别是國防領域。

4.大型機大量使用備援等技術確定其安全性及穩定性,是以内部結構通常會有備份。而超級計算機使用大量處理器,通常由多個機櫃組成。

《大型機遠未過時》

(計算機世界報 2006年07月10日 第26期 B24)

大型機的價值在20世紀90年代沒有完全得到展現,原因是當時許多公司積極采用PC、分散業務。而如今,許多組織再次尋求集中IT職能,于是大型機在某些地方再度受寵。 

首款矢量電子超級電腦

大型機在某些地方再度受寵,但要找到熟悉大型機的年輕人才可能并非易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設想有可能從事何種領域時,也許會想到:Java、Linux和Internet,卻很少有人會想到大型機。

大型機分析人士、研究公司The Clipper Group的總經理Mike Kahn說:“大型機在過去15年的公關形象糟糕透頂。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型機被業界人士宣布壽終正寝,而這也不是毫無道理。”

Kahn指出,大型機的價值在20世紀90年代沒有完全得到展現,原因是當時許多公司積極采用PC、分散業務。而如今,許多組織再次尋求集中IT職能,于是大型機在某些地方再度受寵。

由于許多公司在找人取代長期以來管理大型機、現在即将退休的員工,大型機在西方國家的機會也随之增加。與此同時,由于中國、歐洲部分國家及其他地區的公司需要增強計算能力,最近它們也在購置或者打算購置大型機。

IBM推進大型機人才教育訓練

IBM開展的校園人才教育訓練計劃(Academic Initiative)實行與教育機構和公司企業合作的方式,承諾在2010年之前為全球市場培養2萬名具有大型機技能的專業人士。IBM希望全球參加其zSeries大型機課程的高等院校的數量在今年年底之前能夠增加一倍:從上個月的150所增至300所。(據我聽說國内好像有5所)當然,這不是完全無私的舉措。如果相關軟體及儲存設備的銷售額也算上,分析人士估計,IBM的大型機業務帶來的收入占到該公司總收入的25%左右。

加拿大皇家銀行是IBM大型機教育訓練計劃的行業贊助商,其技術副總裁Murray McBain說:“招聘到具有大型機技能的人不成問題,但要找到具備這些技能的年輕人卻有一定難度。”他一直在與莫霍科大學的教員合作,這所大學是開設IBM大型機課程的加拿大教育機構之一。

當初向莫霍科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發表演講時,McBain首先向他們介紹了大型機及其在如今計算領域的作用方面的最新動态。他說:“我們談論的Java、面向服務的架構(SOA)和多作業系統等話題很對學生的口味,他們不會昏昏欲睡,因為我們用的是他們熟知的術語。談到大型機就不一樣了。”

再次造訪莫霍克大學時,McBain帶了手下的三名進階經理,每人在大型機領域都有15年到25年的工作經驗,那樣學生們會明白這個道理:還是有高手在從事大型機工作。他說,下一步工作就是把自己在莫霍克的成功經驗搬到加拿大的其他學校。McBain認為,如同IBM與使用zSeries大型機的客戶一起造訪大學,可大大增強學生攻讀大型機專業的說服力。McBain說:“我們隻希望確定,學生能意識到大型機背後的機會、這些機會有多大。在《财富》1000強公司當中,95%的公司有相當大一部分業務仍在大型機上面運作;加拿大皇家銀行的業務大概有75%到80%在大型機上面運作。”

據分析師Kahn聲稱,缺乏足夠的大型機專業知識隻是問題的一方面。他說:“許多擁有計算機專業學位的大學畢業生其實沒在學習有關企業計算的知識。他們不懂大系統思維方式(big system thinking)。” 跟許多教師一樣,如今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也是在PC環境下長大的。Kahn說:“幾天、最多幾周就完成學業和課題,而不是幾周乃至幾個月。他們其實沒有從事任何大型課題。” 提到IBM大型機教育訓練計劃的成功時,Kahn問:“應當在何處開展教育訓練計劃?”他認為應當關注社群學院和夜校,這些學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而不是像有些知名的教育機構那樣比較注重嚴格符合工程和技術鑒定委員會(ABET)的要求。他強調:“更多的職業技術學院比較注重大系統思維。”另外,一些高等院校規定至少持有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的畢業生才能攻讀大型機課程。

Mike Bliss是IBM“校園人才教育訓練計劃”的項目經理,也是該公司的eServer zSeries技術支援和營銷經理。他強調,與規模較小的學校和社群學院合作起來比較容易。他說:“它們能夠更快地把課程開設起來,因為他們的辦事程式不像高等院校那麼繁雜。”

校園與現實社會的脫軌

作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Kahn采訪了許多計算機專業學生。他說:“學生們都在談論希望工作有保障,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會在三個月後就被解雇。大型系統有很大的保障系數。大型機方面的人才很吃香。”據Kahn聲稱,學生們聽到“大型機”時,最先的想法是如今是不是還有這種計算機,接着會質疑大型機在如今的主流計算當中的重要地位。接觸了大型機及大系統思維後,一些學生就會馬上會覺得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與實際現實中發現的東西之間存在嚴重脫節現象。

盡量鼓勵更多的學生了解大型機當然是件好事,但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報考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數量在急劇減少。Kahn估計,報考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過去三年減少了40%。

他甚至遇到過一所知名大學居然下調報考計算機專業課程所需的年級成績點數(GPA),希望以此增加入學人數。Kahn說:“網絡泡沫破裂是主要原因,如今學生每天都可以在報紙上看到外包。(他們外包了,我們機會就多了哈,哈哈)順便說一下,計算機專業學通了确實很難。而學生們選報的是覺得有意思、又不難的專業。”

據Kahn分析,問題的根源在于,許多學生早在上大學之前就放棄了數學或者其他理科。

與Kahn一樣,加拿大皇家銀行的McBain也對報考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人數整體下降表示了擔憂。他問莫霍克大學的教授們學生在攻讀什麼專業後,回答往往是生物醫學和驗證專業。McBain希望許多公司能夠進行合作、組建一個行業聯盟,這也許有助于鼓勵學生學習IT專業。這樣一個機構可以造訪高中和大學,安排IT方面的潛在就業機會。

參與大型機教育訓練計劃的大學詢問IBM:學校如何為大型機計算課程劃分學期,以便幫助學生求職。據Susan LeVangia介紹,她是IBM公司“校園人才教育訓練計劃”的zSeries項目課程管理人員兼進階軟體工程師。

IBM與每家教育機構的關系各不相同。他們有些獲得了所有的IBM教學材料,而有些隻獲得一部分,另一些使用IBM提供的工具來開設自己的大型機課程。LeVangia說,IBM教學材料主要包括PowerPoint課程單元,每個單元裡面有二三十張幻燈片,包括備注文稿和實驗室練習。

IBM設立了大型機中心,那樣大學如果沒有自己的大型機,就可以登入使用。美國的大型機中心設在紐約,世界上任何大學都可以通路(???)。據Bliss聲稱,任何時間段都有三四十所大學在利用美國的大型機中心。他說,IBM還在巴西、中國、東歐和印度設有其他大型機中心,希望在歐洲增設更多的中心。

連結:大型機專業課走紅波蘭

波蘭波茲南的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擁有自己的大型機。這所大學向IBM購買了一台運作Linux的zSeries,以便在一台伺服器上支援55000餘名學生的所有電子郵件賬戶。大學副校長Bogusalw Mroz聲稱,這是這所大學的第二台大型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有了一台型号為4381的大型機。

波茲南大學是參加IBM的大型機教育計劃的第150所大學。Mroz說,開設大型機課程的第一個學期進展良好。說到将來,該大學打算注重更專業的課目,很可能會開設大型機安全這門課程。

與美國和加拿大不同,波蘭目前在報考計算機專業的生源方面沒有任何問題。Mroz聲稱,即将入校的學生之間競争激烈:每個計算機專業名額都有10名新生在争奪。不過他強調,還是沒法與生物技術等熱門專業相比。在這所大學,每個生物技術專業名額居然有80名新生在争奪。

IBM波蘭公司的系統和技術經理Kris Bulaszewski認為,與波南茲大學的合作非常順利。他為學生教授的大型機課程頗受好評。他希望能在今年年底之前與另一所波蘭大學開展類似合作。而如今,波蘭的政府、電信、銀行和制造商都在使用大型機。具有大型機技能的學生得到的薪水比較高,這有可能鼓勵他們留在國内發展。Bulaszewski說:“這是為了留住優秀員工而進行的投資。”與許多擁有IT技能的人一樣,

Bulaszewski看到波蘭變成了市場經濟國家、自由社會,在國外工作後也回到國内發展。

《 如何挽救大型機技術危機  》

作者: Mike Gilbert             2005-08-18 10:50:33

比爾·米勒在最近的News.com一個專欄中評論說,為了挽救因掌握傳統大型機系統維護技術的人員快要退休而産生的所謂大型機技術危機,業界已經做了很多努力。 然而,在開始恐慌之前,先不要為近在眼前的危機下意識地作出一番評論,我們要先想一想,我們所指的究竟是哪些技能?要維護傳統的系統,和運作傳統的軟體程式,所需要的技能是天差地别的。比如,大型機系統管理者的任務是安排工作時間表,保證系統安全,控制系統更新,而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用傳統的程式設計語言比如COBOL, PL/I, Fortran來編寫公司的商業邏輯結構。 其中有些技能是保證商業連續性所必需的。其它一些不很重要,要看公司的IT政策如何。把工作功能分離出來對了解你的公司裡技術需求很有幫助。當你想到維護和操作由傳統程式展現出來的75%商業事務都是這些人的責任時,讓他們覺得混亂就很危險了。 人們主要所關心的大型機技能難題的核心是技術人員的年齡。通常認為,這些有相應技術的人即将退休,不但帶走了系統專業人員,還帶走了他們為公司布滿資訊技術多年來積累下的商業知識。 這當然是個問題,聯邦政府的IT從業人員到50歲就已經羞愧不已了,而最近的調查表明,美國大型機程式員平均年齡在42到49歲。然而,如果能給這些員工再工作十年以上的機會,這種擔心就會不再集中于如何取代他們的技術能力,而是如何平衡他們所擁有的商業知識。各公司需要立即行動,整理他們的應用程式文檔,以更清楚地認識如果有人離開團隊,知識的損失會有多麼大。把政策性商業知識與日常的IT技能分開來是為适當的技能建立開端的重要一步。那種擔心中,另一個合理的部分是企業能不能恢複和保持技術團隊來跨越傳統世界與充滿Web Service, Java和.Net的新世界之間的代溝。擔心不該集中于如何取代他們的技術能力,而是如何平衡他們所擁有的商業知識。 商業領域和學院領域都承認,要單獨傳授一項技能或語言都不再具有優勢。這是協作性所必需的。而現在的差別很模糊。同一時代的平台都對大型機産生越來越高的壓力,而大型機本身也開始融合Linux, Java和Web Service,緻力于消除新舊系統之間的隔閡。

今天的IT專業人士通常不會希望有隻關于一種技術的直線型生涯路線,更希望有經常變換角色的機會。為了留住熟練的員工,公司可以利用這一點在為靈活的IT結構搭建服務和商務元件時通過項目合作的基本方式來使用傳統技術。因為關鍵的傳統技術人員退休的時候還沒有來到,IT公司還有些時間來確定技術的平穩過渡。但前提是他們要努力吸引新的擁有技術與商務混合技能的人員,以及確定現有人員可以随時将他們對傳統系統的知識以及他們掌握的商務流程。

《大型機人才後繼堪憂》

    2005-8-25      閱讀人次:8395

 Art Louise與許多大型機專業人員沒有什麼兩樣。他在系統以及程式彙編語言(例如COBOL)方面有着30多年的經驗。今天,COBOL這樣的彙編語言(彙編語言?)在企業資料中心仍然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卻已經不是大多數IT新人們首選的技能了。

現在,這種代溝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可見。負責管理Group Health公司大型機的Louise就表示,像他所服務的公司一樣,很多企業不久将在管理大型機相關應用方面遇到困難。

Louise預測,第三方軟體與更新後的大型機作業系統的內建,以及軟體與定制應用整合等需求,将是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他說:“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到學校去學習COBOL語言。但實際上,這卻是一個系統管理工作中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

IBM和其他廠商也對目前IT人員大型機技能的缺乏表示了擔心。

BMC軟體公司的副總裁兼總經理Bill Miller說: “我個人覺得這方面出現了嚴重的技能短缺。大學以及其他的教育機構在過去的10年間并沒有向市場提供具有彙編語言技能的人員。”

IBM近期談到IT技能代溝的問題時說,目前全球已經有150所院校參與了IBM公司所發起的“校園人才教育訓練計劃”。這個于2003年啟動的計劃包括有關IBM z系列伺服器的教育訓練。IBM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将參與此項計劃的院校數量增加一倍。

Share使用者組織的基金管理者、Rocket Software公司經理Bob Shannon說:“我想使用者正在意識到存在即将發生潛在問題的事實。”Share組織目前正管理着很多與大型機相關的教育訓練計劃。

然而,這家使用者組織以及其他大型機的支援者,在吸引更多年輕的IT從業者投身大型機技術方面,仍然面臨着異常艱苦的戰鬥。

例如,Northern Illinois大學便是參與了一項大型機計劃的學院之一。該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助理Penny McIntire說,問題在于,學院的新生中存在着一種固有觀念,他們常常認為大型機是一種古老而無趣的技術,盡管掌握大型機技能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之高。

她指出,Northern Illinois大學的教學人員結構也可能從側面強化了這種觀念。他說,很多教授大型機課的教授都年紀比較大。現在學院非常擔心,當這些教授退休時該如何找人替代他們。

如今,IBM已經通過将Linux安裝在大型機上的做法,來吸引更多IT技術人員對大型機系統的興趣。慶幸的是,事實正朝着他們希望的方向發展。目前已經有不少技術人員表現出對大型機管理及開發技術的興趣。

與此同時,一些IT管理者也對大型機的使用做出了堅定的承諾。紐約州政府的CIO Jim Dillon在近期就曾表示:“我們将在一段時間裡繼續使用大型機。”

Dillon指出,他特别喜歡大型機所提供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他說,即使紐約州政府已經将很多的應用遷移到開放系統之上,但他仍然希望繼續利用大型機專業人員的管理技術,  以及其他相關的業務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