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6G将給人類帶來什麼?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劉玉英)"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6G将如何改變并帶來它?

中國工程院院士、IMT-2030(6G)推進組咨詢委員會成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在最近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6G願景。

目前是5G部署的關鍵時期,5G已經在礦山、工廠、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初步應用于陸地,但5G在人類社會中的滲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G将通信範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并且可以通過Wi-Fi從遠處進行連接配接。5G将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充到人與物之間的通信、物與物的通信、機機通信,并将所有事物配置設定給一定的通信功能,并可以根據資料做出決策。5G是人機網際網路,是人類社會空間、資訊空間和實體空間的互動過程,5G從這個次元改變社會,"張平說。

"6G改變世界,"張勇在談到6G願景時說:願景不一定在短期内可以實作,前方還有巨大的困難,需要"足夠"才能實作。

張平認為,6G是智寰社會,精準醫療、空海通信、數字孿生等都是具體應用。在人機網際網路的基礎上,如果有增量的未來,它可能會加入智能空間或意識空間,形成"萬物智能聯盟"。

據張平介紹,科學界一直在探索意識數字化、腦科學、腦通信等對人腦和機器通信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前忽略的"大易"通信在收發器之間将是未來通信的主要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它将解決人類意識或智慧參與溝通的問題。

"數字孿生"是6G願景之一。張平表示,通過數字孿生體将形成一個"雙世界架構",即一個真實的實體世界,而一個虛拟世界作為現實世界的延伸,現實世界需要在虛拟世界中對應現實世界進行映射。

張平提出了"精神"的概念,指的是人體的數字孿生體,是虛拟世界中各種特征的人類差異化數字抽象和表達,并建立了對每個使用者的全方位三維模拟。此外,Spirit還包括人類智能助手,全息業務和全感官業務。主觀資訊的感覺、編碼、傳輸、評價将是實作高品質業務的關鍵因素。

"願景應該進一步思考,技術話語要回歸現實,"張平認為,未來計算力可能比較大,需要考慮的因素,6G時代的計算力至少是原來的100倍,帶寬等技術名額可以達到10-100倍的改進,高精度定位應該達到更高的精度。

對于硬體技術,張平認為,6G技術應該包括無線蜂窩大規模天線、太赫茲、動态頻譜共享、通信感覺內建、智能超表面技術等。

"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實作6G願景,至少在2030年之後,"張先生說。目前,需要6G的需求,技術梳理,然後做标準化、産業化,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