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碼研發拼“内功” 美妝行業整“妝”再出發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許禮清 北京報道

萬物逢春,美妝行業的新征程已經啟程。

近日,各個美妝品牌在陸續交出成績單之後,紛紛緊鑼密鼓地開啟全新的戰略布局和改革。《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多家美妝企業了解到,提高品質、優化體驗等方面成為品牌方們接下來的發力點。“我們跟蹤最新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觀察到當下消費者需求變化呈現為品質化、中高端化、優體驗。”提及當下消費者需求變化時,珀萊雅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

記者了解到,品牌方們都對2023年的美妝市場抱有期待。而消費複蘇、消費更新無疑會給行業帶來利好,尤其是在國潮背景下,通過網絡大主播的流量加持,本土美妝品牌發展迅速。不過,随着國際品牌的不斷深入布局,新品牌的不斷湧現,行業競争也在日益加劇。

上海悅妝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白雲虎表示,當下,消費者需求已經發生變化,梳理國際品牌的業績和過往發展路徑,可以看到,美妝不能一味地去打“價格戰”,而走向中高端的底層邏輯還是品質。同時,美妝品牌尤其是現階段的本土品牌,一定不要走進流量“陷阱”。

“卷營銷”轉變為“卷研發”“卷功效”

相較前三年,今年的化妝品市場更加活躍。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零售資料,1—2月化妝品的零售總額為656億元,同比增長3.8%,這也是繼去年7月之後首次的正增長。在新的消費環境中,美妝行業的發展展現出了新的趨勢和變化。

“從産品、供應鍊和消費者洞察三個方面來看未來國内美妝發展趨勢,可以觀察到國貨品牌從‘卷營銷’轉變為‘卷研發’‘卷功效’的趨勢。具體而言,國貨品牌正在加碼研發投入,通過知識産權、研發團隊、創新成果等,打造有競争力的高品質産品;也在建構更靈活的供應鍊,幫助企業提前預測并有效應對未來的不确定性和系統性沖擊;同時,相比國際品牌,國貨品牌擁有更貼近中國消費者的洞察。”珀萊雅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貨美妝正是靠着大規模營銷占領消費者心智,而從現階段美妝企業的動作來看,“研發”越來越受到關注。

記者從珀萊雅處獲悉,在品質化消費趨勢下,珀萊雅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其2022 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率 2.33%,母公司半年度研發費用率為 4.69%(2021年同期為 3.76%),2022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率為2.41%、研發費用為9537萬元。

這在另一家國貨品牌貝泰妮身上也有所表現,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2023年,耗資近5億元的貝泰妮新中央工廠已于今年3月13日正式竣工投産。不僅将大大提升集團供應鍊效率,降低對于部分供應商和生産商的依賴,完善供應鍊内部閉環,也能響應國家綠色減排的發展理念。

對于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從業者的感觸或許最為深刻。上海家化相關負責人表示,美妝消費者的理念、行為變化,消費管道變化以及細分、個性需求的變化,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而“卷研發”的另一個原因,或許與細分賽道的高速發展不無關系。将視線聚焦到産品的細分賽道上可以發現,功效護膚賽道或許将成為品牌方角逐的競技場。

前瞻産業研究院資料顯示,預計到2025年,功效性護膚品的市場規模将增長至1250億元。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國産新品牌、老品牌,國外大牌都紛紛來“搶食”功效護膚賽道。早期的主角多是薇姿、雅漾等國際大牌,近幾年薇諾娜成為新晉品牌,“國産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已推出多個功能性護膚品牌,同為玻尿酸大廠的福瑞達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頤蓮、瑷爾博士等功效型護膚品牌。

對此,逸仙電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功效護膚等細分領域勢頭正猛。而護膚品類的發展也更考驗企業的研發能力、品牌建設能力、管道能力。在過去這一年,化妝品行業加速進入品牌精耕、聚焦品質的時代,近兩年間國貨美妝品牌對研發的重視肉眼可見地在上升,行業進入比拼“内功”的新階段。

多樣的品牌邏輯

記者發現,在企業不約而同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在品牌戰略上,不同的美妝企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的集中推行大單品戰略,也有的選擇多品牌發展。

就大單品戰略,回顧過往幾年,有太多耳熟能詳的産品成為了某一功效或者品類的代名詞,例如雅詩蘭黛小棕瓶、嬌韻詩雙抗精華等産品,充分展現了大單品的強勁勢能。

這在國貨品牌也有所展現。據了解,珀萊雅自 2020 年啟動大單品戰略以來,相繼打造了紅寶石精華、雙抗精華等大單品。這一戰略也讓珀萊雅的成績表現亮眼。近日,珀萊雅釋出2023年1—2月主要經營資料。經初步核算,報告期内,公司實作營業總收入7.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5%左右;淨利潤0.8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3%左右。

對于大單品戰略,白雲虎認為,“傳統的美妝消費習慣是有連帶性的,比如水乳或者眼妝部分的成套使用。但現線上上銷售成為主陣地,尤其是主播在有限的時間内介紹産品時,使用單品的效率更高,同時價格比套裝禮盒更低,更能刺激消費者産生購買行為。”

“企業做大單品一定不是完全獨立的,而它是在某個系列中具有上司作用,同時其他産品也不錯,能夠以點帶面,比如從精華,逐漸拓展至眼霜、面霜、面膜、水乳品類。此外,大單品需要科研創新去支撐,比如雅詩蘭黛小棕瓶等都是通過技術研發創新不斷更新疊代。”白雲虎表示。

行業人士高先生告訴記者,一個有潛質的大單品應該具備三大特點。首先是獨特性,即産品具有獨特的功效、配方或設計,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求。其次是可複制性,即産品的制作工藝和原材料可以被穩定地複制,以確定産品的品質和一緻性。最後是品牌本身已經在市場上建立了一定的聲譽和信譽,消費者對品牌有一定的認知和信任。

而除了堅守大單品戰略,也有企業選擇多品牌發展。貝泰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貝泰妮集團将持續挖掘深厚的品牌積澱,拓展多品牌發展的無限可能。”

同樣走多品牌戰略的逸仙電商則是彩妝+護膚品業務。從逸仙電商的商業版圖來看,除了彩妝品牌完美日記等,還收購DR.WU達爾膚、EVE LOM和Galénic法國科蘭黎等護膚品牌。從業績上來看,2022全年護膚業務實作營收增至12.4億元,增長44.8%,占總營收比例上升至33.5%。

逸仙電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逸仙電商來說,護膚和彩妝是同樣重要的業務,在彩妝及護膚的大衆、中端、高端,公司都希望有品牌相應的布局,進而服務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提供給他們更立體化的變美方案。

實際上,多品牌并行發展的戰略,也有一定的底層邏輯。産業經濟投資專家、海南博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告訴記者,目前國貨美妝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很大程度上靠營銷驅動,對比國際品牌,本土品牌還處于比較初步的發展階段,市場産品品類尚不豐富,市場熱度、認知度有待進一步培育,核心硬核技術缺乏。未來,需要培育本土新銳品牌,提高本土品牌市場競争力和出海能力。

快功夫與慢功夫

實際上,回顧近年來的美妝行業,本土品牌快速崛起的重要一點就是電商平台的助推,尤其是直播帶貨、超級主播帶來的流量加持。

不過,白雲虎告訴記者,流量能帶來銷量,但品牌不能過于依賴管道營銷。種草、直播帶貨、低價引流、打造爆款等是過往美妝行業的一貫做法,可流量能夠轉變成多少“留量”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品牌的建立不是僅靠一時的低價去實作,而是需要圍繞産品和技術下慢功夫。

顯然,在經過流量助推、營銷活動等快功夫之後,美妝行業正在慢下來,不是放棄營銷徹底轉變,而是兼顧營銷與研發、服務等。

這種慢最直覺的展現就使企業不斷地将數字化、智能化融入到美妝行業的發展當中,或是利用高新技術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或是通過數字化營運,做好消費者維護。

記者注意到,上海家化在去年9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2022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上,首次亮相了AI定制化、AGEs熒光掃描探針、微流控、膠囊頻射儀等前沿科技裝置。

上海家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開發了3D皮膚斷層成像掃描器,可通過對皮膚各層結構的三維重建,反映從表皮到真皮結構的形态變化,實作實時、高分辨、無創的檢測。在智能護膚領域,上海家化亦進行了大膽嘗試——膠囊射頻儀。”

也有企業通過數字化增強消費者黏性。貝泰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構築的私域流量池(包含私域與公域結合)包括旗下王牌薇諾娜基于微信小程式搭建的“專櫃服務平台”和“小程式商城”、公衆号、視訊号、微信社群和線下導購等。

對于上述情形,白雲虎認為,做品牌需要的是打磨好産品,建立自己的主陣地,反複接觸使用者,與使用者深度溝通,建立黏性。尤其是本土美妝品牌需要時間去沉澱,去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在優化使用者體驗過程中,要用數字化的方式去挖掘,比如以AI人工智能、Block Chain區塊鍊和XR虛實互動等為底層技術的加持下,将線下管道的場景,以數字孿生複刻的方式實作線上重塑,可以為消費使用者提供随時随地的3D空間感體驗和互動。”白雲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