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和解潮”會帶來哪些新商機?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作為長期地區競争對手的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在中國斡旋下握手言和,雙邊經貿往來日漸升溫。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網站22日稱,伊朗同沙特關系的迅速改善,對該地區的影響将是深遠的。該地區最重要的争端之一可能結束,整個海灣地區的經濟聯系将得到拓展。随着周邊其他國家的關系加速“化幹戈為玉帛”,世界正在探讨中東地區“大和解”的可能,以及未來可能孕育出的更多商機。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企業憑借自身優勢,在這一地區有望迎來更多的機會。

中東“和解潮”會帶來哪些新商機?

區域經濟迎來重大利好

沙特與伊朗達成“北京協定”後,沙特财政部長賈丹随即宣布,沙特“很快”将在伊朗投資。伊朗經濟事務與财政部長漢杜齊表示,伊朗準備恢複與中東地區所有阿拉伯國家的經濟聯系。伊朗商會稱,伊朗私營部門已經啟動與沙特經濟互動的計劃,将成立“伊朗-沙特商會”,派遣企業代表團互訪。

長期以來,美國在該地區推行以防務關系為先導的地區安全架構,試圖打造“中東北約”增強對伊朗威懾。現實表明地區陣營對立隻會不斷加劇緊張局勢,迫使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不斷加大國防投入。在俄烏沖突爆發前,沙特的軍費開支一度高居全球第三位,并長期在武器進口排名中高居榜首。

在波斯灣的另一端,伊朗也深刻感受到地區局勢惡化帶來的經濟壓力,美國的“極限施壓”政策更是直接壓縮伊朗對外經濟合作空間。沙特與伊朗這份“裡程碑式”的協定有望将地區的主基調過渡到建設、發展上來。

伊朗總統萊希上台之初,将擴大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列為經濟發展計劃優先事項之一。最新資料顯示,周邊國家已經占據伊朗61%的非石油貿易量、57%的出口額和47%的進口額。伊朗國家通訊社發表社論稱,如伊朗與地區國家的協定順利執行,“鄰國優先”将成為伊朗經濟發展的重要前進方向,與周邊國家經濟合作将迎來飛躍。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沙特伊朗兩國的經濟願景很相似,都有擺脫單一的能源結構,做強做大經濟格局的意願。

目前,沙特正着力實施“2030願景”,加強經濟多元化發展,将沙特打造為國際貿易、旅遊和投資中心。地區關系專家安卡裡認為,沙特能否實作宏偉目标,維護地區穩定和保障國家安全是關鍵,伊朗此前一直希望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和國内生産能力,将自身打造成聯通亞歐大陸,輻射非洲的國際貿易和過境運輸中心。據俄羅斯衛星網22日報道,伊朗經濟事務與财政部長漢杜齊表示,伊朗希望在本屆政府任期内,即2025年前完成“國際南北運輸走廊”建設。分析人士表示,沙特等地區阿拉伯國家未來有希望加入該經濟項目建設。

沙特在與伊朗斷交前曾計劃建設海合會——伊朗自貿區,分析認為,兩國開始恢複外交關系為這一構想再次提供機遇。叙利亞、伊拉克、葉門、黎巴嫩等處在地區沖突一線國家亟需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未來,地區市場将增加新的容量。

中東能源産業有望協作發展

海灣地區最為重要的兩大能源國家關系迎來改善,也在深刻影響國際能源市場。卡達半島電視台23日稱,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都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成員,根據2022年的資料,沙特阿拉伯石油儲量超過2600億桶,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氣儲量約8萬億立方米。伊朗石油儲量超過2000億桶,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儲備國,天然氣儲量約34萬億立方米。此前,兩國在能源市場上各自持有立場。近年來,美對伊朗油氣出口實施嚴厲制裁,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也在打擊伊朗在歐佩克等組織和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影響力。

随着沙特和伊朗和解帶來的地區整體外交氣氛緩和,海灣地區能源生産和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增強。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分析稱,中東地區國家主要收入來自油氣出口,追求較高的油價符合區域相關利益。如果伊朗和沙特團結起來,歐佩克在産量政策上很可能不會遵循美國的政策。

伊朗國際能源研究所負責人約卡爾表示,伊朗與沙特在能源領域合作前景廣闊。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天然氣需求量巨大,伊朗向相關國家出口天然氣可作為與地區能源合作的第一步。此後,伊朗可與地區國家合作勘探開發油氣田,并吸引阿拉伯國家在伊朗能源産業上下遊投資。約卡爾認為,未來兩國還有希望開展合作,在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國共同投資電力設施和能源運輸管道。

盡管能源産業合作的大門已經逐漸打開,但卡達半島電視台22日的報道認為,同為能源大國的沙特和伊朗仍有潛在的合作障礙,兩國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競争經濟體,因為出口都依賴石油及其産品,這可能會限制兩國經貿關系回歸路徑,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實施聯合投資,為兩國推出可以使用新技術開發的增值産品。

中企新機遇

中東地區近來“暖風頻吹”,叙利亞、阿聯酋、埃及和土耳其等國也張開雙臂擁抱和平。在沙特和伊朗走向和解的背後,中國起到的積極作用得到多方關注和肯定。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網站22日援引沙特官員的話稱,美國以“安全”換取低價石油的舊模式已經死了,德黑蘭和利雅得都認為,他們将從中國恢複地區關系的努力中受益。

《外交事務》雜志稱,沙特阿拉伯的戰略自主遠景表明,利雅得希望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保持密切和獨立的關系,伊朗也在經濟領域積極“向東看”。報道認為,多方都在歡迎中國在海灣地區不斷深化作用,伴随着中國在該地區内愈發蓬勃的經濟利益,中企或能迎來更多的機會。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海灣阿拉伯國家、伊朗的經濟願景有很強的互補性”,王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美對地區經濟影響力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和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總量越來越多,合作的類型、深度和廣度上也越來越全面。未來中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以及伊朗的經貿聯系有望變得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好。

北京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吳冰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這一地區進行投資合作,中企有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比如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和數字經濟等領域。中企要發揮優勢,同時也要敏銳地把握對方國家政策。

伊朗“向東看”戰略計劃重點發展與中國等非西方國家經濟合作。伊朗政府制定的“生産力發展”計劃,在能源、礦産、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産等領域規劃了大量項目。

在汽車工業領域,伊朗汽車市場需求量較大,制造技術亟待更新更新。伊朗政府計劃繼續提高中伊汽車産業合作水準,吸引中國投資,擴大聯合生産汽車規模。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伊朗計劃建設400萬套住宅,德黑蘭建築合作聯合會負責人巴哈布爾表示,中國企業在建築領域處于先進水準,應與中方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經驗。伊朗還規劃了多條國内和跨境鐵路、公路,亟需外國投資和技術。在礦産領域,伊朗擁有世界探明礦産儲量的約7%,銅、鐵、鋁等礦産資源豐富。近期,伊朗在哈馬丹省發現850萬噸锂礦儲量,成為新能源汽車産業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