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為何入侵阿富汗,又得到了什麼

作者:New視界

我們知道阿富汗是一個中亞地區的國家,全國97%的國土都是戈壁和丘陵,根本不适合農業的發展。自古以來,阿富汗地區經濟糟糕的一塌糊塗,因為此地所生産的糧食根本不能滿足人口發展的需求,這也讓阿富汗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從地理位置上講,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部連接配接蘇聯的中部、南面可以染指印度洋、西面可以控制中東諸産油國、東面則是中國的西北地區。占據如此險要的地理位置,是以阿富汗被稱為亞洲的“十字路口”,由于占據歐亞大陸橋的樞紐位置,曆來都是大國博弈的場所。在近代西方列強擴張史上,阿富汗成了沙俄勢力與英國勢力角逐的地區,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依靠強盛的科技實力,控制了阿富汗地區。

二戰結束後,由于英國在戰争中遭受重創,加上世界範圍内掀起一股民族獨立的浪潮,此時的英國國力急劇下降,已無力繼續控制阿富汗地區。英國撤出後,蘇聯趁勢彌補英國留下的空白,借以大規模的援助來拉攏阿富汗,希望阿富汗成為自己的小弟。蘇聯非常看中阿富汗的戰略位置,他需要阿富汗的地緣政治空間,以阿富汗為跳闆一腳跨入印度洋,掌握其在印度洋上的出海口。

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為何入侵阿富汗,又得到了什麼

不過,二戰結束後阿富汗一直恪守着“不結盟、獨立發展”的發展政策,然而這一切都随着達烏德的上台發生了改變。1963年,阿富汗國王查希爾修改憲法規定“王室的成員不得參與國家政務”。然而這一條令嚴重侵犯了身為國王堂兄達烏德的利益,野心勃勃的達烏德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為了有一天能夠重掌大權,達烏德不斷暗中謀劃着。當他看到蘇聯抛來橄榄枝時,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暗中派人前往蘇聯牽線搭橋,讓蘇聯成為自己的靠山。随後,達烏德在蘇聯人的幫助下,趁着國王查希爾在國外就醫的時機,趁機發動政變,成立阿富汗共和國,掌握了國家的大權。

當然,蘇聯人并不是什麼慈善家。自從達烏德上台後,開始不斷地對阿富汗進行全方位滲透,由于表現的太露骨,遭到了不少阿富汗人的反對。不甘心做傀儡的達烏德,從1975年開始不斷對親蘇勢力進行清洗,并積極向蘇聯以外的國際勢力尋求幫助。

1977年,達烏德通路蘇聯,在訪蘇期間,蘇聯最高上司人勃列日涅夫親自勸他“迷途知返”,希望改善阿富汗疏遠蘇聯的現狀,達烏德對蘇聯心懷不滿以一句“我是一個獨立國家的總統”表明自己的态度。

達烏德結束訪蘇行程回國後,立即逮捕了蘇聯在阿富汗培養的7個上司人,然而這也為達烏德一家帶來了殺身之禍。既然達烏德不為蘇聯所用,就必須培養下一個聽話的傀儡。在蘇聯的支援下,軍官出身的塔基拉發動政變,槍殺達烏德一家後,在蘇聯的支援下,塔基拉上台。

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為何入侵阿富汗,又得到了什麼

當然,塔基拉是蘇聯人一手培養的,不會忘記蘇聯人的恩情。一上台後,便推行了各種有利于蘇聯的政策,一切唯蘇聯馬首是瞻。然而,塔基拉卻忘記了阿富汗的實際情況,阿富汗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國家,實際上是屬于部落聯盟性質的國家,各部落的首領相當于坐鎮一方的“土皇帝”。當塔基拉在不遺餘力推行利好蘇聯人的政策時,卻嚴重侵犯了這些“土皇帝”的利益。

面對塔基拉咄咄逼人的政策,這些土皇帝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各部落首領聯合起來發動叛亂,且局勢日益嚴峻。到了1971年1月,叛軍已經掌控了70%的國土,而塔基拉能夠掌控的國土實屬有限,人口也僅有600萬人左右。而在這時,蘇聯内部已經出現直接出兵,幫助塔基拉料理家務的聲音,不過考慮到阿富汗是一個主權國家,貿然出兵會給西方國家留以口舌,自然這個提議沒有通過。

塔基拉除了每天被武裝叛亂的政事忙的焦頭爛額外,還與助手阿明發生了嚴重的沖突。塔基拉打算以舉辦宴會為理由,邀請阿明參加宴會,趁機除掉阿明。不料消息洩露,阿明搶先動手,除掉了塔基拉。

上台後的阿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遂停止了很多塔基拉執政時期所推行的親蘇政策。當然,這一系列舉措引起了蘇聯人的不滿,于是蘇聯派出特使與阿明展開談判,阿明原本熱情予以接待。不料在緊張的談判過程中,阿明身邊的護衛失手殺死了特使,蘇聯特使被殺後,阿明百口莫辯,隻能一頭紮進美國人的懷抱。

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為何入侵阿富汗,又得到了什麼

阿明為了博取美國人的歡心,準備劃出兩個軍事基地讓美軍駐紮。阿明的所作所為,蘇聯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特使被殺,這分明是在打蘇聯人的臉,一個小國敢這麼欺負蘇聯,如果不教訓一下阿富汗,那以後還怎麼繼續帶小弟。面對倒向美國的阿富汗,蘇聯内部經過一番讨論後,最終決定出兵阿富汗。

1979年12月,蘇聯以打着幫助阿富汗政府鎮壓反政府武裝的名義,先後出動了280架次的大型運輸機。在24号到26号這幾天中,蘇軍105師被運輸機投送到喀布爾國際機場以及巴拉姆空軍基地。

12月27日,蘇軍在5000名士兵的内應下,克格勃特工炸毀了喀布爾中心的電信大樓,随着爆炸聲的巨響,蘇聯坦克兵控制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經過短暫的交鋒後,蘇軍把阿明及其家人趕往總統辦公室,強迫阿明簽署蘇聯遞交的“阿富汗請求蘇聯出兵的邀請書”,遭到了阿明的拒絕。懷恨在心的蘇聯人,槍殺了阿明和4他的個妻子,及其24個子女。

在蘇聯的支援下,28号淩晨2點40分,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巴布拉克·卡爾邁勒通過喀布爾電視台宣布成為阿富汗的新總統。

為了一舉拿下阿富汗,蘇軍在兩國邊境共集結了6個師,總人數高達16萬人,兵分兩路出兵阿富汗,為期10年的阿富汗戰争正式打響。蘇軍憑借着現代化的機械部隊,以及先前對阿富汗所做的滲透準備,在短短的一周内,便占領了阿富汗主要的城市及其幹道,并控制了阿富汗同巴基斯坦與伊朗的邊境要地,而阿明政府軍所控制的10萬部隊,基本上沒有反抗便繳械歸順了新的政權。

蘇聯在占領阿富汗期間,凡是有膽敢反對的阿富汗官員,一一對其下毒鸩殺。占領阿富汗後,蘇聯出現了得隴望蜀的想法,總想一舉拿下印度洋的出海口,這本是沙俄時期就已制定的夢想。從阿富汗往西看,可以直接染指波斯灣地區,控制石油産地。一旦蘇聯掌控了中東的石油區,世界局勢将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為何入侵阿富汗,又得到了什麼

讀到這裡,我們會想為什麼蘇聯會如此執着阿富汗地區呢?原因如下,1979年前後是美蘇争霸的關鍵時期,中亞地區對美蘇來講是必争之地。二戰後,蘇聯一直被大國沙文主義所籠罩,一直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而中東又是歐亞非三大洲的結合處,此區域連接配接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黑海和裡海,更是歐亞大洲的十字路口,蘇聯想要稱霸世界必須掌控中東地區。

從戰争道義上講,蘇聯是站不住腳的。自從出兵阿富汗後,國際上很多國家紛紛譴責蘇聯這一侵略行為。甚至蘇聯在舉辦莫斯科奧運會時,還遭到了衆多國家的抵制,紛紛放棄參加奧運會。

為了支援阿富汗人抵抗蘇聯,美國當即拟定了一整套對抗蘇聯的辦法,決定從經濟、政治、外交、軍事上實施全面懲罰。據估計,在長達10年的阿富汗戰争中,美國耗資60億美元用來援助聖戰組織,來幫助他們訓練戰士、購買武器,還向阿富汗遊擊隊提供“毒刺”防空飛彈,給予蘇聯飛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而對于阿拉伯國家來講,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是赤裸裸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挑釁。各個伊斯蘭國家積極給予阿富汗提供援助。甚至巴基斯坦不僅給阿富汗遊擊隊提供物資,還允許他們自由跨越國界,躲避蘇軍的打擊。

為了反抗殘暴的蘇聯人,從1981年開始,阿富汗各部落聯合成立阿富汗聖戰伊斯蘭聯盟,不斷地和蘇軍鬥智鬥勇。對于蘇軍來講,除了國際上的譴責外,最糟糕還是阿富汗地形的限制。我們知道,阿富汗位于伊朗高原之上,國家90%以上的國土為山麓、峽谷、沙漠,這些惡劣的地形讓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失去了用武之地。

在經過長期與蘇軍作戰後,阿富汗遊擊隊懂得利用熟悉的地形,常常利用出其不意的手段給蘇軍制造麻煩。遊擊隊也在與蘇聯人地對抗中不斷發展壯大,1980年遊擊隊僅有2萬多人,到了1982年人數擴充到了30多萬人。雖然這些遊擊隊缺乏重武器,但是輕武器的水準并不差,例如AK47、毒刺飛彈、107火箭炮等。

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蘇聯為何入侵阿富汗,又得到了什麼

随着戰争的持續,蘇聯人也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在戰争中,蘇聯軍隊繳獲了五花八門的戰利品,如美國的武器、日本的藥品、德國的睡袋、英國的迷彩服等,這說明阿富汗并不是孤家寡人。

蘇軍在與阿富汗遊擊隊戰鬥中最領令人頭疼的是,遊擊隊經常采用圍點打援和地雷陣,例如蘇軍的武裝直升機剛降落到地面,遊擊隊的107火箭彈便呼嘯而至,打完就跑,來無影去無蹤。

随着戰争的曠日持久,原本蘇聯内部高漲的愛國熱情出現了動搖。因為阿富汗戰争的性質,讓各個階層出現了抵觸的情緒,更讓蘇聯的軍隊紀律受到了嚴重的腐蝕。很多士兵以自己從阿富汗戰場得到的勳章感到恥辱,阿富汗戰争也讓高度凝聚的蘇聯民心就此崩潰,更是讓軍隊、人民及聯盟中央出現了很大的鴻溝,這種裂痕是任何措施都無法補救的。

從經濟角度上講,進入到80年代以來,蘇聯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國家持續采取窮兵黩武的政策,使得國家民不聊生。甚至有的蘇聯專家表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到1990年時日本将會取代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目前蘇聯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而不是在阿富汗戰場上做無意義的事情,要知道阿富汗戰場上每天要消耗1100萬美元,在多年的戰争中蘇聯已經花費了200多億美元,如果戰争繼續進行,這将對岌岌可危的經濟無疑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當然,蘇聯高層也認識到戰争繼續持續下去将會變得毫無意義。面對日益惡化的國際環境,蘇聯最終變成了孤家寡人,從蘇聯發動戰争伊始,便遭到了諸多西方國家的制裁,緻使蘇聯失去了最重要的資金、技術和裝置來源。

1988年,阿富汗戰争迎來了問題的解決方案。随着國際援助的不斷增多和阿富汗遊擊隊的壯大,遊擊隊對蘇軍所掌控的重要城市不斷發起進攻,甚至出現了蘇軍掌握城市,遊擊隊掌握農村的現象。在這種雙方膠着,任何一方不能單獨獲勝的狀态下,1988年4月14日,蘇聯被迫接受了日内瓦協定,決定到1989年2月15日,将部隊悉數從阿富汗撤離。

在整個阿富汗戰争中,蘇聯前後一共投入了150萬軍隊,耗費450多億盧布,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這場戰争對阿富汗來講,損失是巨大的。阿富汗有130萬人失去生命,200多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500多萬人背井離鄉逃亡海外。

一場不正義的戰争将蘇聯推到風口浪尖上,讓它盡受孤家寡人的滋味。因為戰争的非正義性,也讓國家各族人民之間出現了裂痕,民生的日益凋敝讓國家與人民之間開始離心離德,成了壓倒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蘇聯成了全世界人民,也包括本國人民的衆矢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