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動控制、語音控制和意念控制,你更喜歡哪種汽車功能控制方式?

作者:天和Auto

在非智能汽車時代裡,控制車輛的各項功能隻能靠手。

這是一個讓很多老司機困擾的階段,汽車空調、多媒體、收音機和模式控制等等,開啟或調整都要依靠按鍵,而按鍵上的基本都是用英文單詞或縮寫來标注,不懂英語就無法使用這些功能;可是這些單詞基本都是學習中遇不到的單詞,尤其是一些縮寫屬于行業專用術語,有些英語老師可能都不懂。是以真的是苦了很多老司機,不懂就隻能一個個的試,過程中總會出錯。

而且通過實體按鍵來控制也比較麻煩,過于多的功能需要對應的按鍵,在有限的面闆空間裡布局過多的按鍵會讓每個按鍵都偏小,誤觸的機率會很高;是以手動控制确實是比較麻煩,即便是智能化之後也沒有太大的轉變。

手動控制、語音控制和意念控制,你更喜歡哪種汽車功能控制方式?

智能汽車總會有一個大螢幕,汽車大部分的功能都會內建到大螢幕上,按鍵終于實作了漢字标注,隻不過按鍵的尺寸還是普遍偏小,誤觸的機率仍舊很高;是以智能汽車開始普及語音控制,也就是提供一個“語音助手”,類似于華為小藝、小米小愛和蘋果Siri,直接喊名字就可以激活語音助手,随後再說出指令就可以執行。

手動控制、語音控制和意念控制,你更喜歡哪種汽車功能控制方式?

這樣的語音助手看似也有些麻煩,畢竟需要先喊名字,其實并不用。

大部分的智能座艙都支援語音助手“免喚醒”,說白了就是直接說出指令就能執行操作;比如說“下一首”就能直接切換歌曲,說“打開天窗”也會直接執行。如果擔心被誤操作,比如聊天的時候說到“打開天窗”但實際并不是要打開的話,系統還可以設定“非全域免喚醒”,可以指定為多媒體或部分功能的免喚醒操作。

是以目前看來語音控制是最友善的,隻是有些老司機并不知道這些功能的使用方式。

手動控制、語音控制和意念控制,你更喜歡哪種汽車功能控制方式?

“導航”是語音控制裡使用體驗最好的,隻能手動設定導航的話,設定導航必須停車操作,或者由副駕駛操作;因為從打開到搜尋再到确認,整個流程快則幾十秒、慢則一兩分鐘,過程中的司機必然會将視線轉移到螢幕上,很多交通事故就發生在這個過程中。

語音控制可以直接說出導航目的地,語音助手會自動打開導航軟體并進行搜尋,司機需要做的隻是最後确認搜尋的目的地是否正确,正确之後語音确定即可;整個過程被壓縮到幾秒鐘或十幾秒鐘,全過程無需轉移視線,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了。是以還是建議老司機多使用語音控制,隻要體驗過就會放棄手動控制。

手動控制、語音控制和意念控制,你更喜歡哪種汽車功能控制方式?

語音控制不是最終的控車方式,意念控制才是最終形态。

說到意念控制可能會聯想到“特異功能”,然而并不是,我們是講科學的;意念控制是通過腦電波控制車輛,一般是通過頭枕來采集腦電資訊,采集之後通過控制單元分析腦電信号,從分析結果提取出需要執行的功能控制指令。

也就是說未來的汽車連語音交流都不需要了,想要控制車輛的某一項功能,需要做的隻是往後一靠,把頭貼在頭枕上再想一想就行。

手動控制、語音控制和意念控制,你更喜歡哪種汽車功能控制方式?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似乎由腦電控制還是顯得有些科幻,但上世紀的很多科幻片還把觸屏終端視為科幻裝置呢,能和電腦或機器人說話也是科幻片裡的橋段,可是現在機器人除了繁衍這項任務不能做、其他貌似都可以了。而且頭枕腦電控制系統的技術專利都已經被申請,申請這個專利的還是自主車企,是以這項技術距離普及應用已經不遠了。現在考驗的是市場使用者對于新技術的接受度,如果連語音控制都無法接受的話,這些技術就很難應用,無法規劃化則難以控制制造成本,想要普及也就是天方夜譚了。

那麼你習慣于哪種控車方式呢?

手動控制、語音控制和意念控制,你更喜歡哪種汽車功能控制方式?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天和MCN釋出,保留版權保護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