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作者:心雲故事

清朝的皇帝都很出名,比如康熙、雍正、乾隆。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名聲在外的臣子其實也不少,比如:索尼、鳌拜、多爾衮等等。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但是清朝有一名三朝元老,才最值得大家關注,此人名為孫嘉淦。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他為官有兩大特點:第一、直言敢谏;第二、為官清廉。

孫嘉淦敢言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孫嘉淦在翰林院做了一名庶吉士,這是明清時期的小官,短期的臨時編制。

但是,不能小瞧這個官職,因為很多名人都做過這個官,比如張居正、曾國藩等等。

是以,這個"庶吉士"被稱為内閣搖籃。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雍正那會剛繼位,才經曆九子奪嫡的慘烈,當時心情甚為悲傷。大臣們都三緘其口,明哲保身,不敢向他提任何意見。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但是,孫嘉淦卻敢直言,還敢往雍正的傷口上撒鹽。因為在他的上疏中,提到了三件事情:"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

九子奪嫡,是雍正最忌諱的話題

是以,僅僅"親近兄弟"四個字,就足以要了孫嘉淦的命。

不出所料,雍正看了孫嘉淦的奏折後,勃然大怒,決意要斬了他。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這時候,一個人為孫嘉淦說了好話,總算保住了他的一條小命。

這個人的名字叫朱轼,是雍正的輔臣,他當時說了一句話"嘉淦誠狂,然臣服其膽。"

雍正一聽,明白了朱轼的意思,轉念一想,笑笑說"朕亦且服其膽。"

就這樣,孫嘉淦的命保住了,而且他直言敢谏的名聲也傳開了。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後來,雍正駕崩,乾隆上任,孫嘉淦提出的"三習一弊"谏言,得到了乾隆的恩寵。

因而,孫嘉淦從禮部侍郎,直接遷為刑部尚書。

孫嘉淦清廉

孫嘉淦不僅直言納谏,而且還十厘清廉,整個為官生涯,經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也就是以做了三朝的清官。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有一次,孫嘉淦又得罪了雍正,可文武百官紛紛為他求情,希望能夠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百官們對于孫嘉淦一緻評價是"孫嘉淦太憨,但他不愛錢。"

這樣的評價雖然顯得粗糙,但是卻極為精準。

最後,雍正"物盡其用",充分發揮他不愛錢的優點,讓他去銀庫任職。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因為這事兒,還惹得果親王允禮老大不樂意,他覺得這世界哪有不愛錢的人呢?

于是,身為戶部上司的果親王允禮,決定來一次突擊檢查,看看這個孫嘉淦到底是不是真如傳言那樣不愛錢。

這一查,果親王允禮也服氣了,絲毫不差。本來是想捉他的小腳的,結果卻成了幫他表功了,從這以後,雍正又重新重用他了。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孫嘉淦的清官之名流傳甚廣,但是在他告老還鄉的時候,卻用幾輛馬車裝了幾十個箱子,浩浩蕩蕩的傳回故鄉。這事兒很快就傳到乾隆的耳朵裡,甚至有人告訴乾隆,這孫嘉淦就是沽名釣譽之輩,僞裝成清官的巨貪。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孫嘉淦回鄉路上,就被乾隆派來的人

暗中追上,偷偷的檢查了一番,一旦

證據确鑿,就要動手将孫嘉淦這個老

賊繩之以法。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隻不過這一查,讓乾隆覺得很尴尬。

因為在這些箱子中,沒有發現貴重物品,全都是一些石頭。

後來經過詢問,乾隆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孫嘉淦一生為官清廉,回鄉時就隻剩下兩袖清風。

榮歸故裡本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孫嘉淦卻覺得自己兩手空空回去不妥,這樣會丢朝廷的臉,于是想出用石頭裝滿箱子撐場面,給鄉紳們一個富貴的假象,以保全朝廷的臉面。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于是,乾隆下旨,對孫嘉淦重重有

賞,專門派人将他的石頭換成了銀

子,以此來表彰對清廉官員的嘉獎。

後來變了

在孫嘉淦告老還鄉兩年後,又被乾隆啟用了。

但是,他在晚年的表現,卻與以往大為不同。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孫嘉淦在晚年時期,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居官八約:"事君笃而不顯,與人共而不驕,勢避其所争,功藏于無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無用,以守獨避人,以清費廉取。"

總體來說,就是告誡自己,為官要謹言慎行。

這樣的為官之道,與孫嘉淦早期的直言敢谏,有了巨大的反差。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在孫嘉淦晚年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著名的案子﹣﹣僞奏稿事件。

乾隆十六年,有一份羅列乾隆罪狀的稿件,以私下手抄的方式傳播極廣,甚至遍布全國,并且僞稱孫嘉淦是作者。

乾隆知道後大怒,開始大範圍排查,隻不過無從頭緒,一年之間,因為此事牽連甚廣,許多官員都是以事殒命。

孫嘉淦聽說這件事後,早沒了以往的膽子,吓得魂飛魄散,将自己辛苦寫的《春秋義》《詩删》《南華通》全都付之一炬,害怕留下什麼文字獄的口實。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隻不過,孫嘉淦最終還是因為恐懼,導緻自己每日擔驚受怕,病情加重之下,不久就離開人世了。

縱觀孫嘉淦的一生,就能讓我們看懂什麼叫理想、現實和人性。

從貧苦出身,高中進士為官,到直言敢谏,做一名兩袖清風的诤臣,再到最後謹慎為官,最終死在恐懼之中。

三朝元老因清貧怕被嘲笑,回鄉時帶了數箱磚頭,皇帝說:換成金銀

孫嘉淦的一生,勵志、傳奇、清廉,成為他廣為流傳的品質。

最終,在面對生死問題上,曾經的"強項令"也變成了一個謹小慎微之人,這也是人性。

清貧時無所畏懼,富貴後驚懼纏身,讓人惋惜的結局。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