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合利華張海濤:供應鍊“智”造更新可打開更多想象空間|外企看新機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視訊加載中...

( 全球首家調味品燈塔工廠裡“摸黑”生産雞粉,時長共58秒)

全球首家調味品燈塔工廠裡“摸黑”生産雞粉

過去三年,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集體陷入“寒冬期”,然而2B端餐飲業務占比達75%的聯合利華,在中國市場營收依舊保持了一個正向增長。

從2020年開始,聯合利華食品營養着手籌劃向“燈塔工廠”邁進,對天津食品工廠進行更新改造。通過技術賦能業務的整體布局,在個性化服務、訂單優化整合,以及産品全流程可監控可追溯三方面完成了數字化的“智”造更新。

天津食品工廠是目前聯合利華在北亞區最大的綜合型調味品生産基地,面對如此龐大的生産系統,“智”造更新如何是如何通過高度數字化、智能化,為企業高速、高效運轉進行賦能,進而實作逆勢增長的?

為此,在3月21日聯合利華天津食品工廠正式挂牌成為“燈塔工廠”之際,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就相關話題對聯合利華食品營養北亞區總經理張海濤進行了專訪。

過去三年食品零售業務翻倍增長

目前,中國是聯合利華飲食策劃最重視的市場之一,該業務在中國市場以2B業務為主。“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中),2B端的餐飲業務占到75%,2C端的零售業務占25%左右。” 張海濤透露,不過過去三年我們的食品零售業務增長迅猛,“可以說是在翻倍增長。”

例如“一醬到味”系列調味料産品都有不錯的銷量,其中“家樂酸湯肥牛”調味料成為爆款,在2022年上線叮咚買菜平台時,這款單品一個月銷售額超過200萬。

“一醬到味”系列是2018年上市的産品,産品理念是讓廚房小白也能實作行政總廚的水準。

這個系列在疫情三年成為爆款,展現了聯合利華在口味上的前瞻性。

張海濤自豪表示,聯合利華始終專注對于味道的研究,是以才能做成“味道”專家。

“我們從大約13年前,就開始追蹤年輕食客在家的就餐場景,包括一些消費行為的分析。正是有這樣的持續追蹤與資料積累,我們對于味道非常敏感,能夠預判,怎樣的味形能在未來成為一種流行,哪些味道與食材搭配可能會成為年輕人的一個趨勢。”

聯合利華張海濤:供應鍊“智”造更新可打開更多想象空間|外企看新機

當然光會預判味道還不夠,還要能生産、還原味道。

張海濤介紹,“我們擁有近100位廚師員工,85%曾有酒店、高端餐飲行政總廚的工作經曆。他們是不同菜系、不同餐飲類别的專業人士。”

同時,聯合利華飲食策劃在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杭州有5個研發廚房,上海總部的研發廚房還是中國國家奧林匹克烹饪隊的訓練基地,是以我們有足夠的專業背景能夠精準地預判流行風味,并進行創新、應用與制作。

為了能充分還原研發部門的創意,我們會按照全球最高标準去要求供應鍊實作最好的工業轉化。張海濤表示,從聯合利華全球業務來看,國内調味品業務發展表現都領先的,“中國不僅是聯合利華最重視的市場之一,更是我們尋求創新與突破的靈感之源。”

數字化提升服務價值

過去三年,聯合利華飲食策劃在C端業務持續增長同時,B端也在同步。“國内目前大約有700萬餐廳,我們為其中100萬家餐廳提供服務。”張海濤介紹,受疫情影響我們的很多服務難以面對面觸達,而通過數字化賦能則解決了這一困擾。

張海濤進一步談到,首先,通過大資料終端為目标客戶提供個性化方案,能夠更快速響應疊代的市場需求。“我們的客戶量是非常大的,線上下拜訪的形式之外,數字化可以讓我們的銷售人員打破時間跟空間上的一些障礙,更加實時地、更加全方位地為我們客戶服務。” 張海濤說。

此外,他透露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資料:“在過去的三年,我們在中國市場有序覆寫的客戶數量差不多提升了4倍,從20萬家增長至目前超過80萬家(注:一個客戶旗下通常擁有多家餐廳),而我們的銷售團隊人員(數量)并沒有什麼很大的變化。”

無論是C端零售業務翻倍增長,還是B端覆寫客戶量提升4倍,都得益于聯合利華天津食品工廠整個供應鍊系統的高度數字化與智能化。在經過三年“燈塔工廠”的搭建,聯合利華已躍升至調味品領域的全球數字化标杆。

據介紹,“燈塔工廠”由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共同評選,是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32家“燈塔工廠”,而聯合利華天津食品工廠是調味品行業全球首家榮獲此項殊榮的工廠。截至目前,中國的“燈塔工廠”已增至50座,持續排名全球第一。

未來行業核心競争一定是供應鍊

衆所周知,在疫情沖擊、國際大環境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企業對投資擴建更為謹慎。

聯合利華為何逆勢而行,将天津食品工廠更新成“燈塔工廠”。

“我們之是以這樣做,一定是基于需求端的變化和需求。”張海濤強調。全面數字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強調了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戰略高度。張海濤說道,“企業數字化的核心來源于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并通過智能制造和數字化供應鍊體系進行端到端的落地。”

國内消費市場越來越“卷”,年輕人對産品的需求變化也非常快,這對企業的供應鍊形成相當的挑戰。“在未來,供應鍊一定是企業競争的一個核心内容。”

張海濤舉例說,比如電商造節時需求的膨脹度,甚至可能高達平時的數百倍。銷售預測越來越難,而供應鍊AI預測上線後,進一步提升了預測準确率。通過定制化的AI模型,綜合考慮生産提前期、産能和需求的緊急程度等決策因素,我們可以将長期的需求計劃轉化為覆寫13周的工廠供應計劃,甚至更短。

可以看到,供應鍊的“智”造更新,正在改寫聯合利華食品營養業務的增長邏輯,打開更多的想象空間。“企業數字化的核心來源于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并通過智能制造和數字化供應鍊體系進行端到端的落地。”張海濤向表示,燈塔工廠隻是一個起點,未來将持續探索新趨勢和新技術,樹立新的“行業标杆”。

【記者】李劼

【海報】吳穎岚 譚唯

【統籌】姚翀

【作者】 李劼;吳穎岚;譚唯

南方産業智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