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重度手機閱讀依賴者的七點建議

給重度手機閱讀依賴者的七點建議

我個人是非常重度依賴手機閱讀,電子書、公衆号文章、刷朋友圈、各種新聞、簡書文章等等,我發現我一天至少有3小時在看手機(特别是對于職場人來說,除了工作你還有幾個3小時?),這引起了我家人的不滿,實際上我從手機上閱讀是為了“學習”,而最後為什麼我不但引起了家人的反感,實際上我在手機上确沒學到多少有營養的東西呢!

直到後來我做了一些改變。

總結如下(下面會細講):

1、不再追熱點新聞和事件。

2、追有品質的作者,看高品質的朋友圈。我現在關注的微信公衆号不超過6個,但它們每一篇文章我都會閱讀,同時我把很多朋友圈設定為“不看他的朋友圈”(PS:我特别想關注的朋友雖然每天隻發一個标點符号我也不會這麼設定的,比如我老婆),當然我建議如果我的朋友覺得我的朋友圈無用,也可以設定為不看。

3、在讀一篇文章時,專注去讀。

4、對于好的文章要重複閱讀,每次閱讀的收獲都大不同。

5、認真去了解作者說的話,多思考,多舉一反三,最後為我所用。

6、學會留言互動。

7、為好内容付費。

昨天看到鬼腳七的一篇“給重度手機閱讀依賴者的七點建議”文章,似乎和我最近做的改變不謀而和,因為我上面的一些改變給我帶來了很多好處,是以我決定把鬼腳七的這篇文章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

給重度手機閱讀依賴者的七點建議

一、多讀些跟“熱點”無關的内容

我曾經在朋友圈說過這樣的話:

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按關鍵字屏蔽你正在使用的app或網站的資訊,比如最近我就特想屏蔽“人民的名義”、“白百合”兩種關鍵詞。

最後得到很多我覺得是高品質讀者的贊同。

我承認,八卦很吸引人,爆款文章有它紅火的原因,但終究,它們都會像潮水一樣退去,留下的隻有填不滿的空虛和無聊。

我以為,讀書應該讀經典。經典就是經曆了時間淘洗的書。手機閱讀也一樣。

白百合出軌、林丹約嫩模、周立波吸毒,看這些,殺時間,耗精力,沒有任何營養。它們的共性是——當時很火爆,但不超過200個小時,再勁爆的消息都會被人遺忘。

對待這類事情,知道就好,不值得投入精力。這很考驗人的自制力,它們會勾引人的好奇心。

心就像一杯水,隻追求表層不斷湧現的新鮮事,就會一直流于表面,日益浮躁,沉不下來,始終渾濁,唯有遠離是非,靜下來,才會漸漸清澈。

摒棄了對熱點内容的獵奇閱讀,你才會有時間接觸更有價值的内容,這是手機閱讀的一個前提——學會取舍,當心,别被熱點消費了。

二、如何鑒别文章好壞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你花了十分鐘去閱讀一篇被标題吸引進去的文章,最後發現這篇文章沒有任何營養,氣的你忍不住連罵幾句作者SB。

然而,你依然浪費了你的時間。

如果你已經學會了取舍,下面我來告訴你如何鑒别好壞。

首先,選擇好的作者。你認為平時寫文章不錯的公衆号,無論他出什麼文章,你都可以看看,畢竟作者會愛惜自己的羽毛。例如,鬼腳七的公衆号,推送的第一圖文都是我親自寫的,廣告放在第二圖文;還有一些作者雖然第一圖文也放廣告,但廣告寫得很有水準。

其次,選擇對的朋友。看看你的朋友圈,哪些人是你覺得水準比你高的,他推薦的文章,一般都不會錯。不過注意,不要隻選擇你認同的觀點,要學着虛懷若谷,不然你隻能看見你想看見的世界。

第三,遠離标題黨。微信編輯套路多,标題黨或成第一大黨。平淡無奇的文章,起一個誇張的标題,讀者的眼球被撩得不要不要的。

下面列舉一些标題黨,建議直接遠離。

《孩子吃奶粉的七大禁忌,一定不能越雷池一步!當爸媽的趕緊收藏》

《太恐怖了,整個朋友圈都在瘋傳這個視訊》

《史上最全面的微信營運教程,讀完就能拿20萬年薪》

《這些東西千萬不能吃,央視已曝光,趕緊轉發!》

一言以蔽之:一切标題黨,都是耍流氓!

時刻謹記,遠離标題黨。雖然偶爾錯過一兩篇好文章,但你會遠離大量爛文章!

三、善用碎片時間,安靜閱讀

你是不是越來越喜歡一行一段的文章?你是不是越來越傾向讀有1、2、3..... 小标題的内容?你有沒有發現文章稍微長一點,就看不下去了?

這不是個好現象。它說明你的頭腦習慣了快節奏,無法等待。

你以為那是簡潔,其實是快餐,快餐可以充饑,但沒有營養,不适合成長。長期吃快餐,會導緻人體質變差!

在碎片化的時代,你更需要的是安靜地閱讀。安靜地閱讀,不是指周圍的環境沒有聲音,而是指你的專注力。

公衆号的文章,一般五分鐘能看完。試着練習讓自己專注五分鐘閱讀一篇文章。相信我,這種練習會讓你受益良多。培養專注力,你可以這樣做:

選擇一篇文章,點選打開,不要跳躍,不要快速滾動,無論外界條件如何,靜下心讀完。最開始五分鐘,看2000字的文章,再是10分鐘,看4000字的文章,慢慢适應,半小時看一萬字的文章。

恭喜你,你已經能夠重新收回你的心了。

四、重複閱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個有重複閱讀習慣的人必定是一個優秀的讀者,一個積極的、有創造力的人。

閱讀品質的高低,從來和數量無關。遇到好書記得要重複閱讀,特别是類似《論語》《老子》《金剛經》等經典。

手機閱讀也同理。好文章是有生命力的,會随着閱讀的逐漸深入而展現不同層次的魅力。

有人說我會做筆記。這是個好習慣,盡管很少有人會重新看筆記,但做筆記的過程會讓你印象深刻一點。不過,看手機做筆記有點難。

如果你沒有讀完,你不要以為收藏儲存後會讀,90%的人收藏内容後不會再打開,但願你能成為那10%。

為此你可以試着養成一個習慣,看到好文章先轉發到朋友圈,朋友的點贊和留言會提醒你這篇文章的存在,每天睡前,集中一段時間,重複再讀一遍今天轉發的好文章。

有人擔心重複閱讀浪費時間,還不如讀點新的。真不用擔心,你以前不是一直沒有重複閱讀麼?也沒見你增長多少知識。試試重複閱讀,對一些好文章,看個三五遍。

試試吧,不會讓你損失什麼。

五、讀懂作者要傳達的資訊

聽鑼聽聲,聽話聽音。語言和文字的表達是有限的,作者想傳達的資訊是無窮的,你真的讀懂了嗎?

讀者有兩類:一類是全盤接受。作者說什麼就是什麼,毫不懷疑;另一類是時刻想着找漏洞,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得意洋洋跳出來反駁。

舉個例子:鬼腳七寫了一篇文章,講“因上努力,果上随緣”。全盤接受的讀者會想:說得真好,總結的太對了,七哥滿滿正能量,我們要努力,還要随緣;另外一類人會說:切,寫這些雞湯有個屁用,一天到晚裝逼,取關!

說實話,這兩類讀者,都不好,他們都走到了極端。對于作者要傳遞的資訊,他們完全錯過。

一次好的閱讀體驗,要敞開心扉,讓所有資訊進來。不批判也不認同,要去了解:生活中什麼是因,什麼是果?生活中如何才算努力,怎樣才是随緣?作者講的道理,我的經曆中有沒有執行個體,有沒有可以借鑒的....... 看上去問題很多,實際上隻是幾個念頭,用不了幾秒。

了解文字背後的資訊,不僅是一次有效的閱讀訓練,也是吸收文章精華的過程,隻有為我所用,才不能算浪費時間。

六、優雅的互動

自媒體的好處之一是讀者可以和作者零距離互動。這在紙質化閱讀時代是無法實作的。聰明的人可以通過互動收獲良多,愚蠢的人則損人不利己。

怎麼才算優雅的互動?最低的要求,不拍馬屁,不罵人。

人不能活成一團情緒,在文章下留言抒發情緒是最不優雅的行為。網絡給了人一個叫“匿名”的面具,很多人帶上面具卻暴露了内心。平時很有教養的人可以動辄破口大罵,平常很懦弱的人可以變身鍵盤俠。你以為沒人知道,但其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果把這些留言放出來,還有幾十萬粉絲知,難道不覺得丢人嗎?

互動的本質是資訊交換,見不到面,更是靈魂的溝通,優雅的互動是彼此提出有價值的資訊,這樣才能平等交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篇文章隻提供了一個讨論的範圍,作者期待的是讀者閱讀後的真實回報,是否有幫助,是否有收獲,你又有怎樣的看法,等等。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不僅期待從留言中發現知己,更期待從中找到高人。每一條互動,都是一個緣起,緣起甚深,且行且珍惜。

七、支援你喜歡的作者

我有一位朋友,據他說他隻關注了2個公衆号(AAAA和BBBB),而他對這兩個公衆号的每篇文章都會贊賞(這兩個公衆号我也關注了,我每次都是看到了他的贊賞)。有一次他在自己的公衆号上寫了一篇不錯的文章,AAAA公衆号(超級大号啊)作者直接找到他說願意幫他轉發推廣。

為好的知識付費,好的知識會越來越多,同時你也可以會得到這個産出知識體的回報。

微信開通贊賞,讓很多人對内容的價值有了概念。你吃了一頓美味要不要付錢?看了一場電影要不要付費?看中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要不要花錢?

有人說,我蹭飯、在家看盜版、穿别人給的衣服,那恭喜你,你消費的是自己好不容易積攢的人品和道德。

不管信不信,這個世界始終是動态平衡的。換言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習慣了拿來主義的人,遇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也會因為一點點門檻而錯過,還自以為聰明。

所有人都需要認同,但不止于認同。支援你喜歡的作者既是鼓勵,也是動力,是他們持續産出好内容的力量之一。網際網路之是以成為新時代的生活方式,就是因為它讓陌生的靈魂有了“聯結”的可能。這種聯結的本質叫做信任。

願你也能做些改變,好好利用手機這個工具,而不是被手機無限侵吞你的時間。當然,我也在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