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反擊戰戰場中,我軍炮彈頻頻在越軍陣地炸響,可團長卻一臉疑惑:“炮兵還沒來,誰打的炮?,團長舉起望遠鏡後,開心的笑了......
1979年對越還擊戰,我軍參戰炮兵有炮兵師,以及各軍、師、團、營屬炮兵,為最大程度發揮炮兵作用,這些炮兵部隊經過重組,變成多個炮兵戰術群,僅是在火力這方面來講,就已經超過越軍的戰鬥力。
在這場戰争中,炮兵李金斧展示出了驚人的威懾力,然而當打聽到李金斧背後的故事,更是讓人不僅感慨。
在參軍之前,李金斧曾是村裡有名的鐵匠,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鑄就一手精細的打鐵手藝,多年的工作環境,讓他力大無窮,表面看上去瘦弱,實則骨子裡的狠勁難以想象。
盡管身為鐵匠的李金斧,靠着名氣和手藝賺錢,緻使生活方面不愁吃穿,但李金斧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參軍入伍,報效國家。
後來,李金斧踏上了參軍的征程,打聽到部隊所在位置的消息後,李金斧立即找到了部隊團長,“我要當兵,你不收我,我就不走了。”
團長見這小夥子有點意思,于是舉起手指向外面的訓練場,“讓我看看你的本事”,盡管李金斧在多個訓練項目中都以失敗告終,但他骨子裡的那股沖勁,讓團長倍感欣慰,這是遇到好苗子了。
就這樣,李金斧順利進入部隊,成為了團長手底下親力親為的士兵,在後來的訓練期間,盡管李金斧再怎麼吃苦耐勞的練,都無法達到一個普通戰士的訓練标準。
雖然李金斧始終保持堅持不懈的心态,但不達标的訓練成績,讓他在戰友的眼裡始終被看不起,私下,團長曾多次教導李金斧,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或許李金斧真的不适合做一名沖鋒陷陣的戰士。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李金斧接觸到高射炮,在幾番嘗試過後,頓時提起興趣,團長見到李金斧對炮兵的喜愛,表示不如就讓他做一名炮兵,正好李金斧是鐵匠出身,對精确位置的瞄準可能更加有天賦。
可還沒等來得及訓練,部隊即将面臨與越軍的戰鬥,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李金斧二話不說,在敵人來臨之際,很快琢磨出高射炮的使用方法。
1979年初,團長帶領部隊奉命進攻316高低,面對敵人的火力進攻,戰士們無所畏懼,硬是在槍林彈雨中擊退敵人。
沒過多久,眼看敵人準備退縮,我軍乘勝追擊打的敵人措手不及,接着,團長帶領衆戰士進行圍攻,可就在團長帶頭沖鋒時,随着三聲炮響,所有人将目光轉向後方。
因為此時的敵軍高低已經被這三聲炮響給埋沒,“炮兵都還沒到,哪來的炮聲,竟然能如此精準地擊敗敵軍高低,三炮穩紮穩打,毫無浪費,穩紮穩打地擊中敵人的要害。”
而後,團長随手拿出望遠鏡,對着我軍後方一頓掃射,原來,正是李金斧用高射炮擊中的敵軍高低,“嘿!不愧是我帶出來的兵,有本事。”
一個新兵蛋子短短時間内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當場讓所有戰友們刮目相看,從此,李金斧成名為了名副其實的“三炮”戰士。
在李金斧的身上,能夠看出隻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結果就能讓自己滿意,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怕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在李金斧的火炮支援下,敵軍的316高地成功被我方拿下,他的最後一擊,當場将20名敵軍殲滅,團長為此專門為李金斧表彰表揚,特别授予“戰鬥英雄的”榮譽稱号,是戰友們心中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