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作者:WHYLAB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市場上存在着這樣一些技術,它似乎并不太受待見,隻要它出現,就會吸引一些網友前來奮力吐槽。

有的隻是部分網友的追求過高而誇大吐槽,當然有的不無道理 —— 這裡我想給這些網友當一次嘴替,替大家吐槽一下這些被部分網友「嗤之以鼻」的技術 —— 你可以把它當作是個避坑指南,當然更多是給大家普及一些「數位梗」,大家當玩笑看看就好。

PWM 調光

OLED 傷眼罪惡之源?

「PWM 調光」應該是近期最受網友吐槽的一項技術了,我們之前在聊「類 DC」調光的時候也提到了 PWM 調光,是如今螢幕常見螢幕亮度調節的一種方式,跟直接改變面闆電路的功率來實作亮度調節的「DC 調光」不同,它是靠一定脈沖頻率的亮、滅,借助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來實作亮度調節的,PWM 就是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脈沖寬度調制的簡稱。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出于種種效益考慮,如今手機 OLED 面闆供應商硬體上基本隻做 PWM 調光,螢幕在中低亮度範圍會激發這種調光模式,且在此前大部分是以低于 240Hz 的低頻 PWM 為主,而過低的脈沖頻率被認為是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進而損害視力的,對低頻閃爍敏感的使用者來說尤為緻命,使得 OLED 面闆長期背上了傷眼的罪名。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有手機廠商提供了軟體層面的「類 DC 調光」,在面闆全亮顯示的基礎上套一層可變的灰色圖層作遮罩,來從軟體層面降低螢幕顯示内容的亮度,缺點是顯示内容品質會有劣化;近兩年越來越多面闆供應商開始量産千赫茲以上高頻 PWM 調光,肉眼基本無法察覺頻閃,相對更護眼些,且色彩和顯示方面基本不會有劣化。

三星 5nm & 4nm 工藝

「火龍」平台肩上的鍋?

這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事故,啊不,非常熟悉的故事了:高通前兩代的旗艦骁龍移動平台,分别被三星的兩代工藝制程拖垮了能耗,導緻前年的骁龍 888 平台(含年中小改款骁龍 888+),和去年的骁龍 8 Gen 1 平台口碑崩壞。

其中骁龍 888 和骁龍 888+ 平台背後用的是三星 5nm 工藝,具體來說是「5LPE / 5 納米低功耗早期」工藝,其實是從 7nm 的 「7LPP / 7 納米低功耗增強」工藝改進而來的,而去年骁龍 8 Gen 1 的 4nm 工藝,即「4LPE / 4 納米低功耗早期」,本質也還是 5LPE 工藝改進而來 —— 說到底其實都是三星半導體 7nm(7LPP)到 3nm(3GAE)這完整代際疊代過渡的中間産物。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 早期搭載骁龍 8 Gen 1 的機型

用了三星 5LPE 和 4LPE 工藝的骁龍 888、骁龍 8 Gen 1 能耗差的原因衆說紛纭,但能确定的是去年下半年的改款骁龍 8+ Gen 1 暫别三星半導體,改用隔壁台積電的 4nm 工藝(即 N4 工藝)後成功治好了「發燒」,帶着骁龍 8 Gen 2 在今年旗艦市場重振昔日雄風,高通的「新火龍門」才算告一段落。

不過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台積電的 4nm(N4、N4P)、5nm(N5)工藝跟三星的 4nm、5nm 其實不是真正意義的同一代産品,畢竟兩家公司的技術演進方向不同,隻是現階段雙方都默契地統一營銷名稱罷了,台積電技術上稍微領先些。

雙電芯

除了快充一無是處?

智能手機普及了不可拆卸電池設計後的一段時間裡,手機的锂離子電池基本都是單電芯的形态;而後快充技術的發展,雙電芯電池因能實作更高功率的輸入,帶起了 100W 以上,甚至 200W 功率的快充技術落地,雙電芯電池已經占據了如今智能手機的半壁江山。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雙電芯最大的優勢是能實作更快的充電,然而除此以外,有部分網友認為雙電芯在一些名額上的表現其實是不如單電芯的 —— 例如雙電芯比較占空間,一般電池容量做不大;兩個電芯互為「木桶效應」,一個電芯的性能差了會拖垮整組電池,即使是同一電池容量,雙電芯電池的壽命和續航普遍不及單電芯 —— 甚至有部分網友在網上看到雙電芯電池就會開始酸。

但事實上雙電芯在放電性能、電池容量、壽命等方面的表現并非絕對差于單電芯,像最近有好幾款 5000mAh 左右的雙電芯手機給出了上千次循環充電後還有 80% 壽命的成績。

三星 E5 螢幕

給 OLED 面闆帶來了「可視角度」問題?

三星上一代「外賣」的 OLED 面闆,即 E5 基材 OLED 面闆在推出之時,确實重新整理了量産手機 OLED 面闆的亮度,很大程度是靠「微棱鏡」技術聚光實作的,但背後也帶來了諸如可視角度變窄等其它問題,遭到了部分挑剔的網友嘲諷。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所幸三星也意識到 E5 基材「微棱鏡」帶來的衍生問題,在今年最新的 E6 基材優化了「微棱鏡」技術,減少了可視角度和色彩的問題,當然手機廠商也可以在 E6 基材 OLED 面闆上選擇不搭載這項技術。

曲面屏

有人暈 3D,就有人暈曲面屏?

距離世界上第一款量産的邊緣曲面屏手機,三星 Galaxy Note Edge 的誕生已過去了 9 年時間。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這 9 年時間裡,單曲面屏手機進化為雙曲面屏,一度成為手機界的弄潮兒,被越來越多的 Android 廠商模仿跟進;最終在全面屏時代進化成為所謂的「瀑布屏」,曲面屏的設計确實拓寬了螢幕自身的邊界,但越來越多的使用者也開始發現了,過大曲率的曲面屏卻收窄了使用者的視野,而且泛綠的曲面邊緣也确實影響觀感,整個市場又漸漸回歸了直面屏,或者小曲率微曲面屏的實用審美,就連三星今年的 S23 Ultra 再進一步削弱了螢幕兩邊曲面的曲率。

HDMI 2.1(TMDS 協定标準)

電視、顯示器、筆記本忽悠消費者的籌碼?

HDMI 2.1 其實已經普及挺長一段時間了,理論上它能帶來最高 48Gbps 的傳輸帶寬,是上一代 HDMI 2.0 最高 18Gbps 的兩倍多,能支援高幀率的 4K 顯示并支援動态 HDR 顯示 —— 可以說 HDMI 2.1 是 PS5、XBox Series X 這類支援高幀、HDR 遊戲機連接配接電視的必備橋梁。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然而就是如此先進的 HDMI 版本,在 HDMI 組織的一通操作下,「天才般」地将 HDMI 2.0 變成了 HDMI 2.1 下的一個标準 —— 換句話來說,就是 HDMI 2.0 的命名方式已不存在,舊的 HDMI 2.0 标準也能叫做 HDMI 2.1,如此一番操作,就給了不少廠商在宣傳上名正言順混淆視聽的機會。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 某産品官網關于 HDMI 2.1 的小字說明

真想确定你買的電視、電腦、顯示器支援的是「真 · HDMI 2.1」還是「僞 · HDMI 2.1」,可能還得找官網頁的小字說明 —— 支援 FRL 協定标準的就是「真 · HDMI 2.1」,它是實作 48Gbps 帶寬的必要技術,而且針對遊戲,還支援 VRR 可變重新整理率技術和 ALLM 自動低延遲模式技術。而「假 · HDMI 2.1」/「真 · HDMI 2.0」隻有 TMDS 協定标準,帶寬 18Gbps,最高隻支援 4K 50Hz/60Hz 顯示,VRR、ALLM 技術一個都沒有 —— 是以有 TMDS 字眼的,就是「僞 · HDMI 2.1」。

USB 3.1 Gen 1 / USB 3.2 Gen 1 / USB 5Gbps……

跟 HDMI 2.1 一樣的「卧龍鳳雛」?

這裡給大家念幾個概念,看大家是否分得清:

USB 3.0、USB 3.1 Gen 1、USB 3.2 Gen 1、USB 5Gbps

其實這四個概念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都是 USB 3.0 技術在不同 USB 代際标準上的不同表達 —— 這樣看來 USB 3.1 跟 HDMI 2.1(TMDS 協定标準)可真是「卧龍鳳雛」?這可不是,USB 3.x 系的命名可要比 HDMI 2.1 混亂得不止一點半點。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這一切「得益」于 USB 标準化組織(USB-IF)的一系列騷操作,讓 USB 3.0 從名稱上分别「進化」成了 USB 3.1 Gen 1、USB 3.2 Gen 1、USB 5Gbps,而後面的 USB 3.1 則「進化」成 USB 3.1 Gen 2、USB 3.2 Gen 1×1,USB 3.2 的版本則叫 USB 3.2 Gen 2×2、USB 20Gbps —— 以上這段文字我檢查了好幾遍,應該沒錯。

對比看來當初 Wi-Fi 聯盟給 IEEE 802.11n、IEEE 802.11ac、IEEE 802.11ax 技術直接改名為 Wi-Fi 4、Wi-Fi 5、Wi-Fi 6,做的是一件值得載入曆史的大好事。

USB 2.0

部分水桶旗艦的半永久短闆?

問:都 2023 年了,還有哪家旗艦還在用着 23 年前釋出的 USB 2.0 接口?

答:iPhone 14 全系、小米 13、一加 11 等等。

生來就是原罪?這些技術為何不受「網友」待見?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USB 3.0 釋出至今也已經過了 15 年,吐槽的權力還是交給各位吧,我這裡就不重複了。

上面的幾個吐槽還沒戳到你心坎上嗎?下面将話筒交給大家,在評論區聊聊你最想吐槽的技術,如果在評論區遇上你的「嘴替」,也請别吝啬你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