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表工具價格誰最優?

我們在實際項目中選擇報表工具時,除了關心功能是否能夠滿足需求,也會非常關心産品價格,即報表工具在項目中的應用成本,包括購買工具的花費和投入的人力成本,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成本效益”。面對琳琅滿目的報表工具以及廠商包裝出來各種“高大上”的功能,想要“選對”,而不“選貴”有時并不容易。那麼,如何選擇适合的報表工具既能滿足項目需要,又能有效控制項目成本,達到高成本效益呢?這裡我們來談談如何根據不同的項目情況選擇不同成本的報表工具。

《國内十大活躍報表 BI 産品深度點評》一文中仔細點評了目前業界幾款重點報表 BI 産品的技術功能差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閱。我們這裡重點從商業模式、價格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來談這些産品。

目前市場上可以用來做報表的工具軟體,從收費形式上主要可分為四類:開源産品、國外商用産品、國内商用産品和潤乾報表。開源産品免費,國外商用産品通常以訂閱為主,按時間段按使用者數收費;國内商用産品則通常按伺服器收費,一次性永久授權使用;潤乾報表雖然是國内商用産品,也按伺服器收費且是一次性永久授權,但卻與衆不同,需要單獨講。

1. 開源報表産品

開源報表工具由來已久,其中以 BIRT 和 Jasper 最為活躍。作為國外的開源産品,中文文檔、漢化以及中文社群似乎是硬傷,但對于專業程式員這并不是大障礙。開源報表的主要問題在于對中國項目需求的不适應,但它仍有一些适合的應用場景,具體是什麼情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開源報表的能量圈。開源報表多以控件方式開發為主,這與國内主流的類 Excel 開發方式不同,使用上存在一定難度。使用過 BIRT 或 Jasper 的人都知道,這類工具隻能開發一些比較簡單的報表(正常清單、分組和交叉報表),對中國特有的“複雜報表”則無能為力(啥是中國式複雜報表?請戳:傳說中的中國複雜報表都長什麼樣?有什麼特點?)。開源産品的列印導出和圖形能力也比較弱,而國内項目對這類功能要求都不低。這都會對國内的報表開發者帶來非常大的困擾,工具不直接滿足時,就隻能寫死(二次開發),這樣會迅速加劇報表的開發難度、延長開發周期、增加項目成本。

有句話叫“開源的才是最貴的”,就是指當需求超出開源産品能夠直接 hold 住的範圍,需要專業程式員進行二次開發時,成本急劇上升超出直接購買商用産品的成本。這裡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有個直覺的認識。

假設一個項目中有 50 張報表(項目中有幾十上百張報表很正常)無法用開源工具直接實作,需要二次開發。以一個一線城市月薪 2 萬元(挺低的了)的程式員每周開發一張報表計算,報表實作的成本為:50 張 /4 張 / 月 *2 萬元 / 月 =25 萬元。

這個價格足夠買一套商用報表工具了,目前大部分商用報表的主流版本會在十幾萬範圍内,我們假設購買工具花費 15 萬元。然後,月薪 8 千的報表開發人員使用商用報表工具 3 個月(非常保守的估計)開發完這 50 張報表,總體成本是:15 萬元 +0.8 萬元 *3=17.4 萬元,遠低于使用開源工具。如果能更便宜地購買商用報表工具,整體報表實作成本就更低了。

如果開源報表能直接實作這 50 張報表成本又是多少呢?開源産品最大的好處是不要錢,這樣就不存在購買工具的成本,仍以月薪 8 千的報表開發人員 3 個月做完計算,報表開發僅需2.4 萬元就能搞定。

這樣我們就清楚了,在僅涉及簡單報表的項目中可以使用開源工具,這樣很劃算;而如果有較多報表需求超出開源工具的能力範圍,那最好就不要用了,直接選一個功能強大的商業報表工具更劃算。

那麼,什麼樣的項目中報表足夠簡單呢?

國内大多數軟體開發商面對的項目還是傳統行業的(金融、政府、廠礦、能源等),這類項目的報表常常都有紙質或 Excel 檔案作為原型,格式一般都不會簡單且不可更改,還需要導出列印,屬于開源報表難以對付的類型。而且報表需求經常還在變化,開始提的報表數量也許不多,但會越來越多,項目上了線,報表仍然不停地在增加和修改,報表沒完沒了基本上是常态,這時候使用開源報表工具大機率是要翻車的。

相比之下,新興網際網路行業的報表就要簡單一些,隻要在 WEB 上呈現出合理的資料,并不需要特殊的格式,大多數情況還可以自己設計樣式以刻意避開麻煩;而且這些報表對列印導出的需求都不高,甚至不需要。這種時候就比較适合使用開源報表,即不影響開發進度還能降低成本。

2. 國外商用産品

國外商用産品其實多以 BI(資料分析)和可視化為主,做正常的報表沒問題,但對中國式複雜報表的支援都很弱,像活躍的 Tableau、QlikView、PowerBI、BO 都有這個特點,這是國外産品(含開源)的“通病”。

從計費方式上來看,國外産品主要采用訂閱模式,按年(月)按使用者數付費(使用者數是計用戶端數量),這不同于國内商用産品按伺服器一次性永久授權。

從價格來看,國外商用産品普遍還是比較貴的。以 Tableau 為例,功能比較齊全的 Tableau Creator 每月每使用者需要花費 70 美元,以 10 使用者為例,折合成人民币的話每年約為:70 刀 / 使用者 / 月 *7(匯率)10 使用者12 個月 =5.88 萬元。價格看起來似乎還可以是不是?但是要注意了,這是每年都要付的費用,而且隻有 10 個使用者。如果拿 10 年的使用周期來算,這 10 個使用者需要花費58.8 萬元(假設這十年 Tableau 不漲價)。

國外産品在國内使用時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支援定制,産品基本都要獨立使用,難以內建到已有系統中,較差的內建性往往也是導緻高價格的原因之一。

什麼情況下使用國外商用報表産品比較劃算呢?

第一種情況,使用者數不多時。比如産品就是給一個或幾個資料分析師使用,這樣的項目就比較合适;還有可能就是為上司提供檢視服務的,這樣也可以選擇這類産品;

第二種情況,對可視化效果要求高時。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國外産品可視化效果都很好,比較“高大上”,如果項目對可視化效果要求很高也可以考慮這些國外産品,雖然現在使用一些開源圖表(有的報表工具已經內建)也能做出非常好的效果,但友善程度還是差一點。

第三種情況,獨立使用不需要內建時。就作為一個桌面的分析工具,或獨立的系統使用,不需要跟其他系統內建到一起。

第四種情況,項目預算充足時。這個不用太解釋了,有錢可以比較任性。

總體來看,國外商用産品的功能相對單一一些(如不支援複雜報表、不支援填報),可定制化程度也低,沒有廠商的本地化服務(一般實施傳遞工作都由國内的代理商完成),但在其主要功能(自助分析和可視化)涉及的方面表現非常優秀。是以,當需求正好落在其長項上,“較貴”的價格也并非不可接受,具體如何選擇就見仁見智了。

3. 國内商用産品

在國産軟體中,報表工具是少有的國産軟體占主導地位的軟體産品,這可能跟中國式報表比較特殊有關。國産商用産品中,以報表工具(非 BI)為出發點的産品主要是潤乾報表和帆軟報表,前者提出用于解決中國式報表的非線性報表模型目前是整個報表行業的标準。其他比較活躍的産品,smartbi、永洪 BI 基本都是以 BI 為主要切入點(跟國外商用産品比較像)而在複雜報表方面能力則略弱(但也遠強于國外産品)。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除了潤乾以外的所有廠商都采用相對傳統的銷售模式。銷售人員對接使用者,執行不透明的價格體系,同功能的産品也會根據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時期報出不同的價格,就是我們常說的看菜吃飯。使用者拿到産品價格會跟廠商多次談判議價,直到達成雙方都能接受價格。這個過程中銷售人員的作用明顯,畢竟客戶要針對實際的人才能開展談判,而對于廠商來說則需要銷售人員來把控整個複雜的銷售過程,其中有很多時候要依賴銷售的經驗以及銷售和客戶的關系。

如果采購産品的是軟體開發商,也常被稱為管道夥伴。這時要為開發商留夠充足的利潤空間,以友善軟體開發商轉賣産品擷取差價。為了避免多個管道夥伴在同一個項目上出現沖突,還需要有相應的報備機制,即管道夥伴需要在廠商那裡備案項目,以便後面可以正常拿貨。這個過程很複雜,是以也非常依賴銷售人員。不管是直接使用者還是管道使用者,因為産品價格不透明,最後的成交價往往會跟自己的砍價能力有關,會耗費不少精力,這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

從産品價格來看,國内商業産品的價格要比國外産品親民,但由于計費方式不同也不好直接比較。各家産品的清單價會有一些差異,但充分競争下來的成交價差異就不太大了,畢竟産品功能同質化比較嚴重,你比别人貴太多就賣不出去了。單純的報表功能(包括複雜報表、列印導出、圖表、DashBoard 和移動端支援)一般會在 10 萬元左右,加上 BI 大約會賣到在 30 萬元以上。這個價格是針對伺服器永久授權,也就是客戶付一次錢就可以一直用了,比起國外産品确實親民的多。因為價格不透明,每次實際成交價還和應用範圍和客戶情況相關,有時差别還會很大,是以上面的數字僅提供一個價位的參考,不表示一定要付到這個價格才能買到,也不表示用了這個價格就一定能買到。

對于軟體開發商,如果無法轉賣給終端,這個價格就有點不太劃算了。我們知道,現在行業軟體開發的競争非常激烈,開發商基本上不太可能自己承擔高達 10 萬元的工具成本。這時項目組甯願使用開源産品來縮減購買工具的成本(至于總成本能否縮減,就要看投入的人力情況了),這會導緻開發商在不同項目中使用不同報表工具,這無形又增加了人力成本,大家什麼工具都要學,什麼工具都要會。出現這種情況,更多的是無奈。

除了價格以外,國内商用産品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原廠的本地化(定制)服務。這個優點對一些不具備技術能力的終端使用者非常利好,特别是 BI 系統。這類使用者往往需要一個開箱即用的産品,但又有一些自身的業務特性需要定制,而自己又沒有這樣的技術能力。這時就需要報表工具廠商來提供本地化的支援服務。與國外産品不支援定制不同,國内商用産品的可伸縮性(或者說定制程度)都比較強,這就可以充分滿足這部分客戶的需求。當然定制服務還要收費,具體數字跟工作量和不同廠商強相關,通常可以達到幾十萬。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總結一下什麼情況下适合選擇國内商用産品。

第一, 使用者希望開箱即用時。

雖然國外産品很多也可以拿來直接用,但由于功能限制、使用習慣,尤其是價格因素,往往沒有國内産品來的舒服。使用者想要建設一個獨立的報表系統,也沒有什麼定制化需求,想買一個産品增加一下使用者、配置配置權限就能直接使用了,這時就可以優先選擇國内這些商用産品。

第二, 需要強定制時。

這樣的需求在一些中等規模企業上表現明顯,這些企業有很強的自身業務特殊性,同時又沒有相應的技術團隊(相當于軟體開發商角色)支撐這些個性化實作,這時就需要産品廠商提供相應的本地化定制開發、安裝部署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強定制的情況很少出現在大型使用者身上,原因是大型企業往往配備很強的資訊化部門(或下屬企業),他們往往會作為使用者(甲方)的乙方提供資訊化建設服務,是以不需要完全依賴報表廠商,但仍會需要廠商提供一些現場支援服務。

第三, 開發商轉賣時。

前面我們說過,這個價格不太适合開發商自用,成本太高。但如果可以轉賣給終端使用者,則不僅可由将成本轉移出 ,而且由于其不透明的價格體系,還可能賺取一些差價。

4. 潤乾報表

潤乾報表無論從商業模式還是價位上看,與其它國内商用産品相比,都是一個奇葩,需要單獨作為一類來讨論。

潤乾報表定位純粹,就是中間件工具。換句話說,就是用來被內建的。甚至其産品體系内提供的 BI 相關功能都能內建到現有系統中。這跟其他國内外其他商用商品就有很大不同了,沒法開箱即用。好處是內建性非常好,可以任意嵌入到已有系統中使用,這樣在使用時就很靈活,沒必要再做單點登入、權限同步等等這些事情。

這個産品形态注定了潤乾報表的使用者群體主要以軟體開發商為主。開發商将潤乾報表內建到自己的系統中來解決報表和 BI 的問題,再将整個系統傳遞給終端使用者使用。另外一些具備相應技術團隊的終端使用者也可以使用,技術團隊相當于他們自己的開發商了。

潤乾報表沒有采用傳統不透明價格的銷售 - 客戶模式,而是執行了無銷售人員的線上直銷模式,産品價格透明,直接公布在官網上,使用者可以從網上下單采購産品,沒有現場售前交流,也沒有銷售人員跟單,全程标準化。

潤乾報表的價位更是直接比國類産品低了一個數量級。最低版本售價是 1 萬,功能已與其他國内商用産品售價 10 萬以上的版本相當,而且已經包括相對完整的開源 BI 元件;擁有衆多獨創特色的最高版本售價也隻 6 萬,各版本功能特點可以參考潤乾報表版本解析。

針對軟體開發商,潤乾報表還提供了年買斷方式。使用者在購買後一年内可以不限量使用産品,俗稱随便用。這一年内取用的授權都是永久使用的,年買斷裡的“年”是指取用授權這個動作的期限。

年買斷價格從 8 萬起, 如果一年做 20 個項目,每個項目平均成本不到 5000 元,這是其它商用産品無論怎麼談判也不可能降到的價位了。

事實上,價格還可以更低。潤乾還附帶網際網路營銷推出了一系列打折的方法。官方宣傳中包括緻電客服就能擷取 9 折優惠券、通過積分兌換可以獲得最低 5 折優惠券。最低多少錢能買産品你自己算算吧!

潤乾報表這個價格意味着什麼?

按照前面的舉例,專業程式員月薪 2 萬,年薪 24 萬(不考慮社保公積金),而潤乾報表的買斷價格隻有 8 萬,這意味着用不到一個員工的成本就可以擁有不限量使用的報表工具,這已經低于使用開源産品的擁有成本了,相當于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報表研發部。這樣無論什麼樣的項目都可以采用同一工具,競争激烈時報表工具可以低價甚至免費,反正成本固定,怎麼賣都很靈活。

那這樣比起來,豈不是所有項目都應該選擇潤乾報表了?

其實也不盡然。

潤乾報表的産品形态是中間件,主要用來被內建,不算一個開箱即用的産品,還需要應用技術人員在外圍做些開發和服務工作,而潤乾本身又不提供現場服務,選用潤乾報表後還需要其它軟體開發商(或大客戶自己的技術部門)協助才能傳遞給客戶使用。整個流程下來,産品的價格很低,但外圍的開發和服務成本要另算,這部分費用有時甚至遠遠超過産品本身。對于需要完整解決方案的客戶就要整體評估一下是否能找到合适的應用開發團隊以及總成本是否合适了。

不過,對于有技術能力的軟體開發商,潤乾的價格确實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隻是,透明價格體系以及低廉的價格基本上讓中間商無利可圖,想通過轉賣它賺錢就不太現實了。

總結

最後,對于如何選擇高成本效益的報表工具我們來總結一下。

  • 對于報表簡單的項目,選擇免費的開源報表工具是個不錯的選擇;
  • 對于使用者數不多,或者對可視化效果要求較高,尤其是不差錢的使用者,可以選擇國外産品;
  • 項目預算充足且技術能力不強的終端使用者或需要原廠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和高品質現場服務的使用者比較适合選擇國内商用産品;
  • 關注産品本身技術功能而對現場服務要求不高的軟體開發商(也包括有技術團隊的終端使用者)适合選擇潤乾報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