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禅修,寺廟比酒店更賺錢

作者:旅界

睡在寺廟是門賺錢的生意。

年輕人禅修,寺廟比酒店更賺錢

欄目 | 文旅商業故事

領域 | 酒店業

01

手指在螢幕間滑動,36歲的上海人倪怡突然被一片蒼翠的綠色和清幽的古寺吸引住了。

這篇打動倪怡的小紅書筆記,名為“峨眉山7天6晚輕斷食禅修”,時間是今年五一,費用是3800元。

醒目标題下,排毒、靜心、吸氧、自然療愈幾個直擊年輕人心靈的詞彙有機排列在一起,等待着“有緣人”的垂詢。

年輕人禅修,寺廟比酒店更賺錢

筆記收獲了上千個收藏與點贊,卻也有人發出靈魂一問,“不給我飯吃,沒有手機玩,還要收我錢?”

但更多的卻是被古寺青山、飄揚僧袍所吸引的年輕人,她們紛紛咨詢報名方式及日程安排。

固有的長假“打開方式”被改變,彌補精神内耗的生活方式開始崛起,MBA清華禅修班、周末禅修體驗早已遍布社交媒體,暗合近期爆紅的寺廟旅遊。

攜程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從2月起,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接近50%。

當北京雍和宮香灰手串一串難求,蘇州寒山寺需要付費的大鐘不知疲倦地反複鳴響,曾被打上“老年标簽”的寺廟旅遊進入了年輕人的視線。

事實上,在寺廟裡做生意并不是新鮮事,禅修+寺廟的組合也屢見不鮮。

杭州靈隐寺、黃山梓路寺、北京朝陽寺、重慶武陵禅寺,全國很多寺廟都提供了面向普通大衆的禅修體驗活動。

早在2001年,江西廬山的塔院率先成為年輕人中的“網紅”,這裡就開始舉辦禅修營。兩年前,一位旅行部落客在小紅書上釋出自己的禅修經曆,帶火了這裡,至今不斷有人自發打卡、記錄、分享。

年輕人禅修,寺廟比酒店更賺錢

其實,對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去哪裡并不重要。他們隻是需要一個接納他們的地方,暫時從煩惱和焦慮中抽離出來,讓身體和心靈都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

但2023年開年之前,禅修與斷食結合得并不緊密。

數次造訪峨眉山的田思算了筆賬,“山上基本上大小寺廟都是可以住宿的,多人間床位費基本在50元左右,有皈依證的大概30元就可以寄宿一晚,除了老師相當于沒有太多成本。”

她認為這種打着輕斷食名義的禅修價格肯定是貴的,但擊中了兩個年輕人關注的痛點——減肥與睡眠。

畢竟從線上表現看,消費者的需求目标十分明确,改善糟糕睡眠和緩解身體焦慮是最為突出的兩大需求。

“禅修都是其次,适合不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做功課,又想靜心療養的人。”田思表示。

筆記部落客亦深谙這一點,在有限的幾張圖裡拼命曬出學員體重下降的感言與逃離手機糾纏後的清心寡欲時光。

雖然曾在峨眉山常住的田思能辨識出,一些禅修班以心理咨詢、斷食療愈、冥想禅修的名義在割韭菜,但如果對禅修環境不很挑剔,一個少則數千元,多則上萬元的禅修班帶給年輕人的是一種“松弛感”。

02

随着露營、飛盤、騎行的爆火,地面上已經“卷”不動了,人們紛紛“卷”到寺廟。

年輕人上山禅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除了務實的改善睡眠與減肥,大緻可以分為如下幾類:一是在浮躁的社會裡“卷”累了,想找個機會“躺平”幾天;二是心裡積壓着很多事情,雜念很多而無法消化,想找個地方靜靜心;三是覺得人生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希望尋求人生的意義。

小紅書上與禅修相關的筆記有3萬多篇,而禅修之是以如此火,也與它的低門檻分不開,不少年輕人第一次入門,全憑自學。

在一家頭部電商工作的廣州女生許昕羽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周末禅修體驗的介紹,頓時興緻盎然,便挑一個空閑的周末,報名前往。

她在廣州最繁華的珠江新城集合,發車後到深圳最繁華的地方接了一批朋友,然後開往汕尾的一所寺廟。

一車近三十位師兄,抵達寺裡已經入夜,大巴在山裡繞行,不看導航早已分辨不清自己的方位。下車隻見一片漆黑,隻聞到淡淡的海腥味。有師傅接待,安排她們住下,十二人一間房,能聽見窗外蟲鳴。

年輕人禅修,寺廟比酒店更賺錢

淺睡一晚,第二天六點就起床了。洗漱後随師傅做早課,早課的主要内容是師傅念經,但許昕羽完全聽不懂,也沒有文本可以參考,隻能感受其氛圍。

跟想象中不同,敲木魚的頻率并不高,大多數時間裡還是師傅在念,肅穆的空氣讓人很容易靜下心來,期間當然沒有人閑聊,一些經常來此禅修的師兄甚至還學會了經文,雖然不大熟練但也能跟着師傅念一兩段。

這是一種人與人互動的方式,語言有時候并沒有那麼重要。

下午抄經之後,許昕羽又幫寺院打掃。在她看來,說是幫忙,其實也是一種修行,打掃落葉,可以視作審視人和自然關系的過程。有師兄是理發師,就經常在客堂幫其他師兄理發,作為行善的方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香火和禅修,即使費用高昂,寺廟修行本身帶來的反差感與沉浸體驗讓一部分年輕人為之沉迷。

就像當下網際網路流行的電子木魚、賽博拜佛一樣,形成強烈的反差感,讓年輕人忍不住就想進去裡面,享受一下“大悲”還是“小悲”的快樂。

同樣,一些禅修商家所組織的修行班命名也沿襲了寺廟僧人的慣例,午餐和晚餐被稱為“過堂”,坐禅被稱之為“入定”。

與其他的消費不同,心靈層面的消費,不僅僅是購買産品,它其實還包含着一種更深層的交換。

總之,每一種日常可見的生活碎片,都是一句禅語;每一句交流,都藏着禅機。

很顯然,寺廟禅修的本質已經不再是禅修了,它與竹筒奶茶、圍爐煮茶一樣,已成為當下一些年輕人解除内心焦慮的一種新方式,是一種情緒體驗。

03

禅修之外,酒店、民宿、露營、瑜伽等都成為“加法”。

江西廬山風景區内,拉客的司機師傅曾經一頭霧水。他們常常遇上獨自出行的年輕人,要去小天池山。送到山腳附近,這些年輕人便拾級而上,消失在密林間。

年輕人禅修,寺廟比酒店更賺錢

一位江浙禅修組織者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旅界,禅修主題的療愈空間可塑性非常強,無論是在寺廟周邊的度假酒店抑或露營地,這種子產品化的延伸空間都廣受歡迎,甚至可以成為一種常态化的旅行度假産品。

2020年7月,日本宣布推出首個寺院民宿訂房平台“寺泊テラハクTerahaku”,為遊客提供寺院體驗服務。目前已有超過100間寺院在網站上線,未來3年預計突破3000間。

厚厚的榻榻米,蒲團床墊,燒着暖爐的矮桌和古雅的拉阖門,宿坊滿足了遊客對傳統日式住宿的所有想象。

年輕人禅修,寺廟比酒店更賺錢

以京都仁和寺為例,其“寺泊”服務于今年5月開放,旨在希望通過利用東京蓬勃發展的旅遊業來支撐其日益減少的收入。

為了吸引富有的客人,寺廟翻新了一處傳統的日式木屋。此次翻修工程耗資1.57億日元,包括抗震、室内設計和園林綠化。每個晚上隻有一組人可入住寺廟,而這一“天價”并不包含餐食。

然而入住于此的遊客可以獨享曆史上大祭司辦公的場所,也可以在宮廷雅樂和插花表演中沉浸式體驗古典日式文化的韻律。

寺廟寄宿也是在南韓的傳統寺廟中體驗寺廟的日常生活并感受南韓佛教修行精神的旅行度假目的地。

一些赴韓旅行的外國遊客可以在營運外國人寺廟寄宿的寺廟親自體驗修行者們甯靜的日常生活以及南韓佛教文化和傳統文化活動。

南韓寺廟寄宿項目依寺廟而多少有些不同,不過大體都有誦讀佛教經典以端正佛教禮儀的禮佛、集中精神冥想的參禅、鍛煉身體與心靈的佛教式修行法108拜等。同時還可以體驗寺廟飲食方法——缽盂供養和茶道。

寺院不僅是為失意者遮風擋雨的容身之所,它遠離紅塵,安靜,沉默,亘古不變,人們可以在其間思考一些“形而上”的問題,即使難免粘上那麼一點銅臭味。

出于對“不能吃飯”的憂慮,倪怡最終放棄了“峨眉山7天6晚輕斷食禅修”,來到了廬山的諾那塔院精心禅修。

付了足夠的費用,寺裡閑暇的時光很多,她看書、打坐,有時走上諾那塔院的高處,繞着供奉諾那祖師舍利子的白塔轉圈。更高處還有一間無住亭,那裡能看到廬山雲海,以及每天的日出日落。

難得的體驗到這種“禅宿”,倪怡認為走進寺院是為了之後能更好地投入生活,讓她能實在地了解當下的不确定性,并尋求一絲平靜。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年輕人禅修所形成的的住宿、旅遊産業鍊?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