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作者:神奇海螺看世界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漁民捕撈藍鳍鮪魚

“海裡還有很多其他的魚,”這句陳詞濫調是這樣說的。 但是真的有嗎?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有 1,616 種魚類瀕臨滅絕; 另有 989 隻瀕危,627 隻極度瀕危。 雖然栖息地喪失和污染是這些物種數量減少的重要因素,但迄今為止最大的威脅是過度捕撈。

10:大西洋大比目魚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大西洋比目魚通常是底拖網漁業兼捕的受害者。

大西洋比目魚發現于新英格蘭/大西洋中部地區,是最大的比目魚。 它擁有 50 年的壽命,長度可達 4.5 米,重量可達 318 千克左右。 但由于這種生長緩慢的魚要到 10 到 14 歲才會性成熟,是以特别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 雖然大西洋比目魚通常是用魚鈎和線捕獲的,但它們在底拖網漁業中經常作為兼捕物被捕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它們列為瀕危物種,預計它們的數量在不久的将來不會恢複。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大西洋比目魚的存量處于非常低的水準。

9:白鲸鲟魚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白鲸鲟魚因其受歡迎的魚子而被過度捕撈。

雖然白鲸鲟魚因其魚片而廣受歡迎,但它的卵被稱為“真正的魚子醬”,被視為美味佳肴。 這些古老的魚原産于裡海,可追溯到 2 億多年前,體長可達 7 米,體重超過 1,588 千克,壽命可達 100 歲。 由于它們的卵很受歡迎,它們被嚴重過度捕撈——通常是用刺網捕撈——這是對該物種的主要威脅。 這尤其成問題,因為雄性在 10-15 歲時首次繁殖,而雌性在 15-18 歲時首次繁殖,估計世代長度為 20-25 歲。

除了捕撈壓力外,白鲸鲟魚還受到栖息地減少的影響,在過去幾十年中失去了 90% 的曆史産卵場。 由于這些壓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白鲸鲟魚歸類為極度瀕危物種,預計其數量将繼續下降。 統計資料顯示,1992 年捕獲了 573 噸,而 2007 年捕獲了 36 噸,捕獲量下降了 93%。 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報道,2020 年,7,000 條農場飼養的小鲟魚被釋放到多瑙河中,以幫助扭轉這種數量下降的趨勢。

8:南方藍鳍鮪魚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由于壽司在世界範圍内的流行,藍鳍鮪魚自 1950 年代以來一直被大量捕撈。

南方藍鳍鮪魚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它們的身長可達 2.4 米,體重可達 260 公斤,壽命至少可達 40 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南方藍鳍鮪魚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因為在 1973 年至 2009 年間,估計的産卵生物量下降了約 85%。由于壽司在世界範圍内的流行,該物種自 1950 年代以來一直被大量捕撈。 如果目前的魚類開發繼續下去,估計在 100 年内種群數量将下降到 500 隻以下。

7:橙連鳍鲑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橙連鳍鲑壽命可達140年

橙連鳍鲑栖息地廣泛,包括紐西蘭、澳洲、那密比亞以及東北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的海岸。 它的預期壽命可以超過 140 歲,達到 20 至 32 歲的性成熟年齡,使其成為天生易受過度捕撈影響的物種的縮影。 當魚群聚集覓食和繁殖時,漁民傾向于拖網捕撈橙鲷,進而加劇了過度捕撈的壓力。 由此産生的漁獲物消滅了幾代人。 橙連鳍鲑去皮和切片、新鮮或冷凍出售,在美國餐廳被視為美味佳肴。 盡管 IUCN 尚未正式審查該物種以确定其是否瀕臨滅絕,但許多其他組織已經認識到,在僅進行了 25 年的商業捕撈後,其數量就出現了顯著下降。 它們的身長可達 76 厘米,體重可達 6.8 公斤。

6:拿騷石斑魚

拿騷石斑魚生活在北大西洋西部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 這種魚可以長到 1.2 米長,重達 25 公斤,壽命可達 29 歲。 拿騷石斑魚受到商業和休閑漁業的高度重視,這意味着大量捕撈産卵群,這導緻大多數國家的數量嚴重下降。 其範圍内已知的 50 個聚合體中有 30 多個已經消失。 這種毀滅性的衰退使拿騷石斑魚獲得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極度瀕危等級。

5:紅手魚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紅手魚曾經在塔斯馬尼亞東部被發現,但現在它隻存在于澳洲弗雷德裡克亨利灣的兩個小亞群中。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紅手魚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隻剩下大約 100 隻成年個體。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該物種面臨的威脅包括産卵基質的喪失、栖息地的喪失和退化、水污染和淤積以及本地海膽密度的增加。 它們也呈鮮紅色到淺粉色/棕色,長度不到 10 厘米,是以很難找到。

4:歐洲鳗魚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歐洲鳗魚不尋常的生命周期催生了過度捕撈。

歐洲鳗魚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波羅的海和地中海,它們面臨着一系列獨特的生存挑戰。 它們有一個迷惑的發育周期,從它們在海上出生開始,一直延續到内陸數千英裡的淡水溪流中,在那裡它們可以長到 1.5 米長。 當它們達到性成熟時,即 6 到 30 歲之間的任何地方,它們都會傳回大海産卵。 如果它們出海的路線被阻斷,它們會傳回淡水并可以存活 50 年。 但如果它們回到鹹水并繁殖,它們就會死去。 由于這種不尋常的生命周期,任何在海上捕獲的鳗魚都是尚未有機會産卵的幼鳗。 該物種面臨的其他威脅包括氣候變化、栖息地喪失/退化、入侵物種、寄生、污染、捕食和不可持續的開發。 這導緻了歐洲鳗魚的災難性過度捕撈,以及 IUCN 的極度瀕危等級。

3:冬鳐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冬鳐是一種迷人的物種,衆所周知,它可以通過快速的電流震懾捕食者并擊暈獵物。 大多數發現于大西洋西北部,從加拿大的聖勞倫斯灣到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 曾經被認為是“雜魚”的冬鳐現在被收獲并加工成魚粉和龍蝦餌,甚至出售供人類食用。 對該物種的拖網捕撈增加導緻意外捕獲幼魚,這些幼魚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更小、更豐富的物種。 這導緻冬鳐的數量驚人地下降,它們達到性成熟的速度很慢,而且後代很少。 專家将這些因素歸咎于自 1970 年代以來成熟個體數量減少了 90%。 這種毀滅性的衰退使冬鳐獲得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等級。

2:中華鲟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2021 年 4 月 10 日,一隻中華鲟在中國中部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中遊泳。

曆史上曾在中國(黃河、長江、珠江、明江和清塘江)日本和南韓西南部發現過中華鲟。 然而,現在僅在長江和珠江以及東海和南海中發現。 它們已經存活了超過 1.4 億年,但現在它們的日子似乎屈指可數了。 該物種曆來被過度捕撈,1981 年葛洲壩大壩的建設阻斷了中華鲟的遷徙路線,使其無法到達産卵地。 目前僅存一處産卵場,位于葛洲壩壩下。 是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它們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這種非常大的魚可以重達 450 公斤,長到 4.8 米并且至少可以活 35 年。 1983 年至 2007 年間,政府确實試圖在長江中放養 900 萬條鲟魚,但由于沒有任何辦法讓這種魚繁殖,種群數量并未增加。 目前,年繁殖率估計在 0%-4.5%之間。

1:大西洋藍鳍鮪魚

海洋中 10 種最瀕危的魚類

也許是最具标志性的瀕危魚類,大西洋藍鳍鮪魚占據了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區。 作為海中速度最快的魚類之一,該物種可以長到 4.6 米長,體重超過 900 公斤。 該物種作為鬥士的聲譽使其成為休閑漁民的熱門捕獲物。 以每條魚高達 100,000 美元的價格計算,它也受到商業漁民的高度評價。 藍鳍鮪魚被嚴重過度捕撈,大多數專家認為,如果不及時幹預,這種生長緩慢、成熟緩慢的物種将會滅絕。 然而,國際監管很棘手,因為衆所周知,藍鳍鮪魚會在海洋中遷徙數千英裡。 到目前為止,控制收成的努力基本上都失敗了。 大西洋藍鳍鮪魚在所有方面都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威脅,因為自 1970 年以來,東大西洋和西大西洋的種群數量至少下降了 5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