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很多想做小紅書賬号的同學都不清楚該如何下手?在小紅書,作者跑通了27個品類的獲客。本文将彙總其中的一些玩法,總結了一些小紅書方法論,帶你一起重新梳理玩法,找到正确的營運方向。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過去一年,在小紅書,我們跑通了27個品類的獲客。

因為看到很多人業内人,寫得亂七八糟,作為小紅書生态的圈内人,也忍不住想要站出來,告訴大家,真的玩法是什麼。

一、一個核心:模仿最近爆款

我們總結出來的第一個方法論,是模仿爆款,而且一定是,模仿最近的爆款。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同一個稽核尺度下。很多人都知道我做賬号要模仿爆款,其實不夠的。幾年前火的内容,現在你來發,不一定火。因為這裡面有一個核心點:平台的稽核标準是一直在變的。之前能發,不代表現在還能發。

我舉個例子:池子,現在你再發,就不會火了。又比如說,做“育兒攻略”,我們一搜,出來下面這些文章,資料都不錯,都是爆款,但如果我要模仿的話,我會模仿右下角2023年1月11日産出的文章,而不是其他三個。雖然其他三個文章内容也不錯,但為了讓我的文章安全且容易爆,我會模仿最近的爆款。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是以,要想内容能在平台被收錄、被推薦,那最簡單的辦法一定模仿最近的爆款。因為那個文章平台最近已經稽核過了,證明選題、内容方向沒問題,那你也可以發,你也可以火。

不然,我們确實很難搞清楚,到底哪個詞,哪句話在平台敏感了。平台也不會具體告訴你。而所謂的敏感詞查重平台,查重的也遠遠達不到具體執行的标準。這個,也是我們的核心方法論,我們用這種方式,花了1年時間,從1個賬号,跑到300個賬号。

二.、三個方法論

1. 方法論一:可複制化矩陣

我們是堅決的矩陣号玩家。隻要當一個賬号跑通後,也就從曝光(閱讀)到引流(加微),到變現跑通後,我們一定是批量化、規模化地複制。變現已經跑通了,證明鍊路已經通了,那事實上,隻要加大流量,我們的産出就會不一樣。這就是所謂“可複制化矩陣”。

我們内部有一個講法,叫做榨幹選題。意思是說,隻要有賬号出現爆款,我們不會隻在這一個賬号發,因為單個賬号隻有那麼大能量,文章再爆,也就那麼多點贊收藏評論,也就那麼多私信;但10個賬号再模仿就不同了,聲量馬上不一樣了,我聲量即便達不到10倍,但是3-5倍還是可以的。

而且,這個爆款你不模仿,人家也會模仿,你測出來的爆款為啥要給到别人呢,還不如直接自己全消化了,然後再繼續下一個爆款。這樣基本上就把爆款選題的流量全部給“榨幹”了。

我們有些客戶一過來,也想買課,但看一下我的賬号的粉絲量,總是猶豫,覺得粉絲量太少了。但我說實話,我們在一些品類上,流量是可以達到壟斷式的(講“占了這個品類5成以上的流量”,會比較内斂一點)。因為我不是一個号,我是一堆号。

而且,我們不太看粉絲量。很多小白客戶,總以為粉絲量很重要。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虛的東西,粉絲量除了滿足一下虛榮心,或者騙騙甲方,根本沒啥用。我一個做香港優才的客戶,有個大号,粉絲量3萬,去年引流了10多個;有個小号,粉絲量1600,去年引流了1300+人。

如果不是做廣告,根本不需要在乎粉絲量,引流到私域,變現,才是重點!

我有時候也被這種小白客戶搞得很無語,但是要賺錢,也沒辦法。是以後來讓團隊做了下面這張圖,當客戶說我們粉絲量少的時候,我們就甩給他這張圖,告訴他,這都是我啊~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我們另外一個做上海落戶的客戶更絕。因為這個品類,客單價有幾十萬,也有上百萬。他就注冊了幾個公司。一個營業執照可以注冊3個專業号。他有的專業号做高客單的,有的專業号做低客單的。客戶加過來,覺得貴了,加到另外一個公司,他就用另外一個微信承接,但加來加去,都是他。隻不過換了不同的承接手機和微信了而已。那你說客戶怎麼可能跑得掉。

2. 方法論二:品類占領

品類占領和可複制化矩陣,有相同,也有差別。可複制化矩陣适合市場大一點的業務,矩陣化營運,品類占領适合垂類業務。

品類占領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品類不大,單日在小紅書内容産出也不多。咱們不妨多發幾篇。

比如說,我有個客戶做“福建舞蹈藝考”,這個品類,一天生産3篇内容,那隻需要一天生産3篇并被平台收錄,我們就能占這個品類50%的内容産出;一天生産7篇,我們就能占70%。先不論文章是否排在搜尋最前面,光曝光,客戶就很難逃出我的内容範圍。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你在小紅書一搜“福建舞蹈藝考”,出來的都是我客戶的賬号。有的賬号IP主打女老師,有的賬号IP直接打學校,還有賬号直接種草藝考教育訓練學校。我這個客戶,通了4個賬号,就占領了小紅書這個品類50%以上的産出。

而很多的獨幕喜劇類、垂直類目,都可以用這種打法。我們代營運的一個客戶,專門做豪車,我們就是在用這種打法。說實話,你在小紅書看911,沒法繞過我。你看到的湖南IP的是我,其他地方的IP,還是我。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3. 方法論三:5分鐘觸達

5分鐘觸達也是我們營運的重點方法論。因為我們客戶不是所有時候,都在刷小紅書,那就要趁着客戶還在刷小紅書的時候,看到推廣文章的當下,需求最強的時候,馬上就觸達到客戶,馬上就引流加微。要過了幾天,再去發引流,然後客戶又不是當下立即看到,一來一回,一個星期過去了,客戶的需求都沒了…

我的團隊是能做到工作時間内,5分鐘就觸達到客戶,3句話内就把客戶引流到微信,進而快速成交。是以,我們的加微數是可以用公式算出來的:

加微數=(私信+評論+關注)*40%

假如說,我們的加微信數,沒有達到私信+評論+關注總和的40%,那就證明團隊需要督促。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大于這個40%。

但我們隻能做到工作時間内,5分鐘觸達到客戶,非工作時間,我不做要求。但因為我的團隊,引流資料和業績挂鈎,是以團隊往往下班,也能比較及時引流到客戶。

很多客戶都被我們執行力吓到了,因為剛私聊,馬上就加到微信了。

但我并不主張,通過私聊插件來做提升引流效率。雖然這樣還能更及時,但從平台的角度出發,平台是比較反感這麼被撸流量的。我們賬号還是比較寶貴的,雖然矩陣,但被封掉還是比較可惜的。

是以我從來不讓團隊用私聊插件來引流。正因為這個,我經常被朋友diss說,是血肉工廠,隻會用人工來解決問題。真不是我不想工具化,主要還是想要更安全地引流。而且我們base長沙,人力成本并不貴。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三 、 賬号執行三部曲

以上是我團隊方法論的部分,但做賬号,還是要遵從社群賬号規則的,是以,我們還總結出來了賬号執行三部曲。

1. 養号

首先,在小紅書,真存在養号一說。因為我團隊幾百個号測下來,養過号的和沒養過的,權重就是會不同,存活期也會不同。

其實從小紅書社群的角度也好了解,假如有幾家作弊的商家,搞了上萬個新号,瘋狂發廣告,那體驗怎麼好得了?是以,為了不影響體驗,平台一定會隻給真人賬号流量,帶營銷号屬性的,被平台标記的高危賬号,就不給流量了。

我們内部的養号技巧是這樣子的:

  1. 拿回家注冊。
  2. 前面3天不發内容,每天搜尋要做的品類相關内容,點贊、收藏、評論,每天刷的時間不低于15分鐘。
  3. 第4天開始,通過本品類相關的幹貨貼(優先選擇),或者互動貼測流量,小眼睛數高于100則賬号沒問題(幹貨貼:選取本品類贊藏多的文章洗稿後再釋出;互動貼:瞄準本品類人群提問,引導他們回答,然後在發幹貨貼)
  4. 粉絲數超過200或獲贊和收藏超過300後,開始引流。
  5. 七天後開始連wifi,前期不連公司wifi。

養号技巧講到的“幹貨貼”和“互動貼”,下面我都會寫到。

2. 拉權重

養号完了後,不能馬上就引流。其實這個時候,權重還是低的,我們必須要把賬号權重拉起來。

我們一定要站在社群的角度來考慮。本來你免費引流社群就不賺錢,你還不給社群創造内容。社群不封你才怪。是以,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優質内容, 給社群創造價值,社群才會相對應給我們免費薅流量。

那怎麼拉權重,其實也就是用上文講到的“幹貨貼”和“互動貼”。幹貨貼,就是點贊收藏多,但評論少,幹貨性質的文章,目的是為了拉權重,測流量;而互動貼,一般以問題的形式存在,目的是為了測流量,拉權重。像下面的截圖,左邊就是幹貨貼,收藏點贊很多,評論相對少;而右邊就是典型的互動貼,點贊收藏雖然不多,但是評論很多。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一般來說,權重拉個一個星期左右,可以開始考慮引流了。

3. 引流

很多幹貨貼本身就能引流。除此之外,引流貼就很重要了。在小紅書,很多創業粉都是我們引的。引流貼在創業類目特别突出。我就從這個類目講。

創業類目特别需要拉權重。這個類目拉權重,就是互相模仿,但很多人僅走到這一步就沒有後續了。但其實推薦項目才是最難的。你如果不拉權重,一上來就發下圖這樣的引流貼,馬上就違反“第4點第4條”。

跑通27個品類後,我總結出7個小紅書營運方法論

隻有當你有個200粉絲,或者有個300點贊的時候,你再去發項目引流貼,文章和賬号,存活的可能性,才會大一些。當然,也不是說你就完全沒問題了,而是說,被屏蔽、封禁的機率小一些。

本文由 @Kosan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