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作者:白馬過隙彈指間

雖然說:“瓦罐不離井邊破,将軍難免陣上亡”,但曆史上有些将軍肩負着國家最後的命運,可以說一人身系一國之安危,他們一死,國家就緊跟着滅亡了!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看一看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一、李牧

若論曆史上死的最冤的名将,李牧絕對是其中的一位。

長平之戰後,趙國再無青壯之兵,随後的十年,李牧在雁門抵禦匈奴,他深溝壁壘堅守不出,匈奴以為膽怯,趙王也認為他無能,于是罷其職,一年後,趙軍與匈奴作戰屢敗,李牧被重新啟用。他繼續采用以前的戰法,匈奴連續好幾年一無所獲。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李牧

六年後,李牧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決心與匈奴一戰,他先是連敗五陣,用财物引誘匈奴離開他們擅長的草原,然後火速出擊,用重裝戰車包圍之。李牧僅用一戰就滅了匈奴十萬主力,然後又滅襜褴,敗東胡,收林胡,使北方遊牧民族十多年不敢再靠近趙國邊境。

李牧深知匈奴難滅,國内形勢又岌岌可危,遂想畢其功于一役,打痛北方胡族,自己才能抽身回國内。事實也正如李牧所料,當他被召回朝中時,趙奢、蔺相如已死,廉頗奔魏,李牧已經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将。

李牧

前236年,秦始皇加快了統一六國的步伐。王翦率軍攻取了趙的阏與、河間、安陽等城,占有了漳水流域。桓齮則攻取趙的平陽、武城,殺趙将扈辄于武遂,十萬趙軍盡沒。前233年,桓齮又乘勝進擊,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占赤麗、宜安,向邯鄲進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于是趙王遷從雁門調回李牧,以其為大将軍,率部南下,反擊秦軍。

不久,李牧便率八萬趙軍大破二十萬秦軍于宜安,桓齮兵敗潛逃,二十萬秦軍被殺的隻剩下八萬,趙國得到喘息之機。

前232年,嬴政再征兵卒二十萬,分别增援楊端和及王翦,秦軍前方可用兵力達到四十萬。楊端和與王翦發動兩面攻擊,李牧采取南守北攻,各個擊破的方針,司馬尚在邯鄲據守長城一線,他自己則率5萬主力北進,在番吾擊潰楊端和十萬秦軍,然後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擊南路的王翦軍,王翦料難獲勝,稍一接觸,即撤軍退走。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王翦

前229年,王翦與楊瑞和再次率秦軍四十萬攻趙,李牧僅率八萬趙軍抵禦。王翦不斷想找趙軍主力會戰,但李牧不斷利用騎兵的機動性騷擾秦軍,兩軍相持了近一年。

此時,王翦已經意識到李牧不除,難以滅趙,遂再行反間計,他派奸細入邯鄲,用重金收買趙王近臣郭開,讓其散布流言,說李牧勾結秦軍,準備謀反。趙王遷不加證明,便派宗室趙蔥和齊人顔聚去取李牧的兵權。

但李牧并不是一個迂腐之人,他知道自己一身系趙國存亡,于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交出兵權,但如此一來,昏庸的趙王更加害怕,他密令郭開除掉李牧。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郭開

前229年11月,外出查探敵情的李牧在歸途中慘遭顔聚伏擊,李牧及其親随100多人全被射殺,臨死前李牧大呼“天要亡我大趙啊!”李牧死後,顔聚斬其頭,封存後送往邯鄲。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虜趙王遷及顔聚,史稱“李牧死,趙國亡”。

二、斛律光

斛律光,字明月,南北朝時期北齊名将,史書稱他“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17歲時便于陣前生擒北周大将莫孝晖,被任命為都督。21歲時跟随齊世宗打獵,一箭射中大雕脖頸,被時人稱為“落雕都督”。杜牧有詩贊曰:“落雕都尉萬人敵,黑槊将軍一鳥輕。”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斛律光

斛律光作戰勇猛,常常親冒矢石、不避斧钺,而且愛護士卒,有衛青之風,再加上指揮出色,其部隊戰鬥力極強。自北齊立國後,斛律光與北周接戰二十餘年大小數百戰,幾無敗績:天保三年,做為先鋒官出擊北周,多次敗敵,“擄獲甚多”;天保七年,率五千步騎大敗北周儀同王敬俊,俘獲千人,雜畜萬餘頭而還;河清二年,邙山之戰以五萬軍擊敗北周尉遲迥、宇文憲的十萬大軍;武平二年,率五萬步騎援救宜陽,大敗北周大将纥幹廣略,“取周建安等四戍”。

北周名将韋孝寬知道無人能勝得過斛律光,要想滅北齊必先除斛律光,于是便使出反間計,派人去北齊制造斛律光篡位的謠言,編成兒歌,在邺城傳唱。歌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當時北齊權臣祖珽和穆提婆等人又深懼斛律光,便不斷向昏君高緯進讒。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祖珽

公元572年,高緯引斛律光入宮,命北齊第一禦用殺手劉桃枝乘其不備,将其偷襲殺害,時年58歲。斛律光被殺後,高緯又株連其家,百餘口被抄斬于市。

五年後,北周武帝宇文邕滅齊,追贈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并指着诏書說:“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邺。”本來有斛律光在,北周是不會也不敢興兵伐齊的,李世民就曾說,“及明月被祖孝征讒構伏誅,周人始有吞齊之意。”

高緯自毀長城之舉令人痛恨,不過他也沒得到什麼好報應,不僅亡國,同年就被宇文邕以謀反罪名與穆提婆一起賜死。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高緯與馮小憐

三、孫傳庭

孫傳庭,大明最後的名将,《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崇祯末年,大明猶如快要沉沒的巨輪已是四處漏水:關外滿清虎視眈眈,窺探神器;北方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闖王義軍縱橫馳騁;中原大地赤地千裡,民不聊生。

與後金軍松錦之戰後,大明精銳損失殆盡,九邊兵馬均為老弱病殘之輩,而此時的袁崇煥、洪承疇、盧象昇等一杆名将已經死的死,降的降,唯有孫傳庭可以出戰。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孫傳庭

崇祯九年,孫傳庭在子午谷的黑水峪大破農民軍,俘虜闖王高迎祥;十年,孫傳庭率部擊潰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等起義軍,平定關中以南;十一年,指揮五路兵馬合擊過天星、混天星的起義軍,捕殺二千餘人,餘部潰散;同年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設伏,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

陝西境内的起義軍被鎮壓下去後,崇祯又急調孫傳庭回京防禦清軍,不久,孫傳庭與主和派的楊嗣昌及中官高起潛起了沖突,崇祯偏聽偏信,竟将孫傳庭貶為平民囚禁。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崇祯

在孫傳庭下獄的三年裡,熊文燦、楊嗣昌在鎮壓起義軍的戰争中連遭敗績,李自成也趁機在河南重新打開局面,擁兵百萬。崇祯無奈隻得從獄中提出孫傳庭,命他馳援開封。

孫傳庭第一次解圍開封後,崇祯又命他出任三邊總督,平定陝西起義軍,結果他在陝督的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崇祯帝又命他出關二次救援開封。

但是,孫傳庭就算再能打也是分身乏術,他一會南下鎮壓起義軍,一會又北上拱衛京師,自己的嫡系部隊都被搞沒了。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孫傳庭

面對如此形勢,孫傳庭主張編練軍隊,擴充糧草,待時機成熟再出關掃蕩闖軍,如同之前的黑水峪與南原之戰一舉殲滅農民軍主力。

可惜,崇祯催戰太急,懷疑孫傳庭養寇自重,屢次傳旨令其出關解救河南,解除開封之圍。無奈,孫傳庭隻能在尚未準備充分,兵馬尚未練成,糧草嚴重短缺之情況下出關作戰,不幸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

孫傳庭死後,明朝再也無人可用,第二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李自成

崇祯自缢前說,皆諸臣誤朕,其實未必,不說對袁崇煥,就連孫傳庭死後,崇祯也懷疑他詐敗潛逃,不給他撫恤,可謂刻薄至極。孫傳庭之死又是崇祯的一次自毀長城。隻能說,大明朝就亡在他自己手裡,怨不得别人。

四、陸抗

陸抗是三國後期名将,東吳前都督陸遜之子,陸遜死後,陸抗成為了孫吳的擎天之柱。當時,西晉已經滅蜀,天下十有其九,而東吳之是以還能支援,就因為陸抗的存在。

陸抗最巅峰一戰就是以三萬吳軍大破八萬晉軍的西陵之戰,當時世代鎮守西陵的步家叛降西晉,司馬炎為了接應步闡,兵分三路進攻東吳,一路以羊祜為統帥率主力五萬進攻江陵,一路由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還有一路則是荊州刺史楊肇直奔西陵接應步闡,面對西晉聲勢浩大的威壓,如泰山般的壓力,“三國時代最後的名将”陸抗不但頂住了,還收複西陵,生擒步闡,使西晉八年不敢南下,直接将名将羊祜打成了“僞名将”。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陸抗

陸抗雖立大功,卻“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将士歡心”。

孫皓在位期間,荒淫殘暴,胡作非為。陸抗雖遠駐西陵,但是聽說朝政混亂,深為憂慮,曾多次上書。但均不為孫皓采用,陸抗鞭長莫及,也隻好恪盡職守,慎保邊圉。孫皓雖然殘暴酷虐,但卻知道重用陸抗,是以陸抗鎮守西陵,成為晉國最大的阻礙。

有陸抗鎮守邊境,羊祜也知道滅吳時機未到。于是對吳軍采取懷柔政策,每次兩軍交戰,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羊祜

但是西陵之戰僅僅兩年後,陸抗的生命便來到了終點。274年,陸抗重病在床,他上書孫皓,一定要重視西陵,稱之為“國之西門”,交代如果西陵有危險,一定要傾國争之。但是顯然,孫皓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陸抗死後,羊祜立刻上表,準備伐吳事宜。但是羊祜不久也重病去世,臨死前推薦杜預代替自己,果然杜預率領大軍南下,吳軍一戰而潰,孫皓投降,三國歸晉。這時距離陸抗逝世僅僅過去了六年。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孫皓

五、檀道濟

檀道濟,東晉末年名将,劉宋開國元勳。他出身寒微,一生大部分時光都在軍隊中度過,他從軍二十餘載,從底層士兵一路晉升至大将軍,可謂金戈鐵馬、戰績顯赫:劉宋建立前,讨平魯山、鎮壓盧循起義。讨伐桓謙作亂、平定荊州司馬休之。作為北伐先鋒大将,攻取東都洛陽。劉宋建立後,扶保宋文帝劉義隆登基,後元嘉北伐,檀道濟一路殺到濟河,攻克“鐵壁堅城”滑台,與北魏大戰三十餘場,盡皆完勝。其“唱籌量沙”之法至今被稱為“最完美的撤軍”。

檀道濟将其一生累積的作戰經驗撰寫成書的《三十六計》更是流傳後世,成為重要的軍事著作遺産。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檀道濟

然而如此一良将卻死于猜忌,而且還是死于有“賢君”之稱的宋文帝之手。公元436年,劉義隆患病時,有人對他說:“安知檀道濟非司馬仲達也!”于是忌檀道濟威名,召還殺之。

雖然檀道濟死後,劉宋四十三年才亡國,但自毀長城的典故就出自檀道濟。《南史·檀道濟列傳》記載,檀被逮時,脫帻投地,怒雲:“乃壞汝萬裡長城!”

檀道濟死後南朝再無名将,元嘉二十七年,北魏霸主拓跋焘帶兵打到了長江邊的瓜步山,劉義隆在石頭城登樓相望,見魏軍氣勢極盛,吓得屎尿齊流,等侍從為他更衣之後,他竟癱坐在龍椅之上,悲歎道:“若道濟在,何至于此!”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劉義隆

檀道濟是以也被稱為“長城名将”。

六、蒙恬

秦始皇崩于沙丘時,當年滅六國的名将死的死,歸隐的歸隐(王贲滅六國後即随父歸隐,而後來的章邯還隻是一個管理皇室私财和生活事務的“少府”),隻剩下了一個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的蒙恬。

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不僅将長子托付給了他,遺诏更是讓其輔佐扶蘇登基,“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然而蒙恬卻辜負了這份信任。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蒙恬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沙丘之變”後,胡亥遣使者賜扶蘇、蒙恬死,扶蘇大哭之後,決然赴死,蒙恬雖然在一旁勸阻,但并沒有拿出實際的行動來,隻是要求“更訴”。

胡亥雖然連馬跟鹿都分不清,但也知道蒙恬乃國之柱石,殺之不利。于是當他聽到扶蘇已死,就打算釋放蒙恬,然而趙高卻唯恐蒙恬不死,不利于自己掌控胡亥,于是就對二世說:“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賢而俞弗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誅之。”胡亥在猶豫片刻後同意誅殺蒙氏兄弟。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胡亥與趙高

蒙恬死前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但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不過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是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于是吞藥而死。三年後子嬰出降,秦國滅亡。

可以說蒙恬之死間接導緻了大秦的滅亡:

1、蒙恬之死使大秦失去了最後一名當年橫掃六國的名将,使章邯獨木難支。如果蒙恬替代王離,巨鹿之敗不可能上演。

2、蒙恬死後,雖然蒙家軍沒有反叛,但卻造成秦軍内部離心離德,這是王離率領的蒙家軍舊部被項羽所敗的原因之一,也是章邯坐視王離被擊敗的關鍵因素。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章邯

3、蒙恬之死,是章邯投降項羽的誘因之一。

巨鹿之戰後,項羽部将陳餘送信給章邯,說起當年白起和蒙恬的悲劇:“白起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勝數,而最後竟然賜死。蒙恬為秦将,北逐匈奴,開辟千裡,最終竟然斬于陽周。為何?功勞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是以羅織罪名,用國法殺死他們”。章邯深以為然,為自己計,便順勢降了項羽。

七、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人,因父親被誣謀反,一家人被楚平王殺害,遂出昭關東逃。來到吳國都城蘇州時,他已經身無分文,于是隻好吹蕭乞食(這就是伍子胥“乞丐之祖”的由來)。恰巧吳國公子姬光經過,見他竟然在鬧市中行乞卻毫無奴顔婢膝之态,料定此人必定不凡,于是便将伍子胥帶進王府。

二人交談甚為投契,伍子胥詳述冤仇,姬光大為震動,更賞識伍子胥的非凡才能,便留下來委以重任。伍子胥推薦專諸給姬光,最終刺吳王僚後姬光繼位成為吳王,是為阖闾。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伍子胥

阖闾繼位後,采用伍子胥、孫武的計策,北邊擊敗齊、魯,威鎮晉國,南邊收服越人,成就霸主基業,伍子胥也領兵大敗楚國,拿下其都城郢都,鞭屍楚平王,報了大仇。

阖闾死後,夫差繼位。公元前494年二月,夫差以伍子胥為大将,親率大軍從太湖水路進攻越國。兩國在太湖一帶展開大戰,結果越國大敗,勾踐隻帶了五千殘兵逃回會稽,不久即被吳軍團團圍困,勾踐沒有辦法隻能求和。雖然伍子胥堅決反對,但夫差卻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将伍子胥賜死。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越王勾踐

伍子胥仰天長歎曰:“奸臣伯嚭作亂,大王反而殺吾。吾使你父稱霸諸侯。在你未被立為太子時,幾位公子競相争立,吾冒死力争,才使你被立為太子。你為王後,想将吳國分一半給吾,吾不敢有這種奢望。現如今你竟聽信奸佞小人之言而殺吾。”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于他死後将其雙眼睛挖出,挂于東門,“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乃自刎而死。

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滅亡。夫差羞于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後舉劍自盡。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吳王夫差

如果有伍子胥,勾踐不可能在吳國為奴三年還能毫發無損的回到越國,如果有伍子胥,夫差也不會輕易被西施所惑,讓勾踐有十年的喘息之機,是以西漢劉向言:“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吳用之而霸,夫差殺之,國卒以亡!”

八、林仁肇

林仁肇,福州人,體魄健碩,臂力超群,骁勇善射,精通兵法,渾身刺有虎紋,人稱“林虎子”。五代時南唐鎮海軍節度使,史稱“江南存亡之所系”。

林仁肇原是閩國裨将,與陳鐵齊名。閩國滅亡後,歸家閑居。

956年,南唐中主李璟因後周軍攻打淮南,命鴻胪卿潘承佑到泉州召募勇士。林仁肇被潘承佑推薦為将軍,率偏師救援壽州。林仁肇先拔城南大寨,又破濠州水栅,壽州之圍遂解。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林仁肇

八月,後周軍又在正陽建浮橋,以扼南唐援軍進路。林仁肇親率一千敢死士,船載薪柴,欲乘風放火。不料,風向突變,火攻不利,周軍大将張永德趁機進戰,唐軍大敗。這時,林仁肇單槍匹馬,殺入敵陣,橫沖直撞,勇猛異常,後周軍矢箭齊發,都被單馬殿後的林仁肇打落在地,周永德大驚道:“彼有人焉,未可薄也。”不敢再追擊。後來,南唐割地求和,林仁肇被任命為鎮海軍節度使,鎮守武昌。

林仁肇忠勇雙全,可惜不逢明主,有心報國,無力回天。970年,林仁肇私下向後主李煜進言道:“宋淮南兵弱,又連年征戰,正是可乘之機。陛下隻需給臣數萬兵馬,臣就能奪取淮南。陛下可對外宣稱臣起兵反叛,臣若成功,功在陛下,臣若兵敗,陛下可滅我滿門,以示陛下并不知情。”李煜聽後驚道:“千萬不要胡說,這會連累到朕的。”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林仁肇

李煜不僅不聽,此後更把林仁肇任命為南都留守,調離了對宋的前線。

林仁肇雖然善撫部衆,但卻不善謀身,他愛憎分明,不拘小節,更不喜歡拉幫結派,與朝中的皇甫繼勳、朱令赟等人組成的利益集團格格不入,另外他對李煜的不理國事,隻會寫些風花雪月的詞也深感不滿,經常當衆責備。

于是,皇甫繼勳、朱令赟等人常在後主面前進讒言,稱林仁肇有通宋和自立為王之心,但是由于沒有實證,李煜隻是心生懷疑而已。

什麼是真正的“擎天博玉柱”?盤點曆史上身死國滅的八位名将!

李煜

但很快,證據就有了,隻不過這個證據是敵國提供的。

當時的趙匡胤,久聞林仁肇的大名,也知道他的軍事才能,是以非常忌憚,知道如果想要順利拿下南唐,一定要搞掉林仁肇。

趙匡胤先安排人将林仁肇的畫像懸挂于自己的禁中,然後利用南唐鄭王李從善到汴京朝貢的時機,假借酒意,上演了一出“蔣幹盜書”,他故意讓李從善看到畫像,并說:“林仁肇已準備降宋,此為信物。”又指着樓台亭閣道:“且已為築大第,以待其至。”

趙匡胤

李從善回國後一說,本來就已經對林仁肇不滿的李煜也不查證事情的真實與否,便立馬以皇帝賞賜的名義,用毒酒将林仁肇鸩殺了。

後來為南唐殉國的門下侍郎陳喬就說:“令仁肇将外,吾掌機務,國雖蹙,未可圖也。”意思就是,若使林仁肇在外帶兵,我陳喬在中央掌握朝政,那麼雖國小力弱,宋也難以圖謀。然而李煜自毀長城的做法,最終還是将南唐推上了亡國之路。

僅三年後,宋軍就攻破南唐首都江甯府,俘虜李煜。

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亡國後的李煜,因為一首《虞美人》,也被趙光義鸩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咎由自取,值不得同情。

除了上述八位,大家還認為有哪位名将可以稱得上擎天玉柱,身死國滅呢?歡迎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