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手領手,力笨手粗;以身領手,圓活松柔;以裆領手,心意神馳。

作者:真知趣

太極拳的主要身法一個裆是二個胯的組合,當我們在走架、推手時,兩個胯的左旋右轉,它的運作不完全相同,一個虛胯則另一個是實胯,一個是上提轉則另一個是下落旋。例如金剛的最後一個動作,在搗捶時它是前後上下的旋轉,也是由裆胯的組合來完成。是以兩個胯并非是同一個方向運作的,整個裆胯的運作,以及配合技擊的打法,千變萬化,我們把它叫作變裆。裆胯是太極拳的天機。所謂“天機”者,玄機關竅之意,凡動作變化全憑于此。不得此中奧秘,難以練成太極功夫。是以學練趙堡太極拳主要練的是運裆。

“裆”是天機玄竅,沒有裆的運作,就不存在趙堡太極拳,陳氏小架也一樣,合裆,走後裆。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見。裆胯在太極拳中起着提綱挈領的作用,如何運作,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以前老師用木偶戲的表演技巧來比喻太極拳裆胯的作用。木偶戲是用手來表演的,離開了手,就不存在戲文了。這樣形象化的解釋頗為得當,深感“以裆代手”的重要性。練趙堡太極拳如何“運裆”不可不知太極拳大家鄭悟清宗師,他之運裆極為精微,雖有若無,顯于見微。為什麼說“雖有若無”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顯于形,是以若有若無,使對方不知其深淺,未能知其變化,深藏不露,适于靈變。否則的話,也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洩于活機,亦非高人之所為也。當今陳氏小架陳伯祥大師其走圈亦小,不顯于形,運裆極為精微,合勁優佳。裆即由兩個胯組成,在一個中心兩個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轉,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這是一個太極圖的擺輪,是太極拳運作源泉,是陰陽變化之樞紐,動靜開合,虛實變幻之裆機。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兩腳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兩手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忽陰或陽、亦陽亦陰,這是陰陽消長重心虛實變換之關鍵。“以裆代手”,“以身領手”是趙堡太極拳由裆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繼之由裆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運轉,所謂“腹中有輪,旋轉如規”。使之“聚而鼓蕩,狀若璇玑,意活而運,氣如輪轉。”由外達内,由内達外,裆胯成為溝通之橋梁。“運裆”首先要看老師是如何啟動裆胯的,如果連這一點細微之處也看不出來,那麼就無法使自己走運裆圈,無法克隆這個裆啟的源頭,無法做到以裆代手的運作。這不僅是太極拳架進入上乘的主要組成,而且在推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形”的動靜對方必然十分敏感,而裆的運作不常為人所知。敵未動,不見其變,敵稍動,在其不知不覺中動在先,這在趙堡太極拳來講叫做“調裆”。力點也随着不知不覺中變換,不進則已,若進必令其跌撲,此皆在于“調裆”與“運裆”之關鍵。第一要掌握太極拳的要領;第二要練松至柔;第三要運裆,這是出内勁的關鍵;第四技法,沒有技法不能與人交技,缺一不成。有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松柔具到位,身體也頗健康,但沒有高超的技法,若逢推手動辄傾跌。趙堡太極拳其關鍵的修煉方法,主要就是調動裆胯的作用。

以手領手,力笨手粗;以身領手,圓活松柔;以裆領手,心意神馳。

為什麼把它叫做“裆”,因為它是兩個胯的組合。由于兩個胯的組合,我們便可以形成兩胯間的左右、前後、上下不斷的變化。杜元化把它比作“兩胯為天機,貴在松活”,其實胯并不能成為天機,真正能夠成為天機的就是兩胯,而兩胯就合成的裆的玄機關竅。修煉太極拳的學者,連這一點也無法了解,這是你把主要的東西都丢了。太極拳的真正功夫,尤其是趙堡太極拳的體用和内煉,都離不開裆胯的運作。太極拳能否入門,而它的關鍵主要是身法,而裆胯的運作就是身法的核心。“ 以裆帶手”實際上就是由裆來帶動手的動作,太極拳的千變萬化的動作都在手上,但是實際上它的根在于胯間。由裆胯來操縱整個形體動作,這是裆胯對外形的一種表現。同時它也是貫穿整個太極拳的修煉方法,也是統貫内勁運作的動力。當然技術高的老師,他的拿發不重于拿發你的手臂,而是拿發你的胯根。使你不得轉換,使你不能走脫,動辄傾跌。是以有拿人要拿根,發人要發人的重心。技術好的老師,諸如鄭悟清、侯春秀、李宗有他們裆胯變幻,高深莫測,兩個胯就像兩個萬向接節,可以随意變化,靈活無邊。

盤架時應該把裆胯作為主要的修煉方法,并與四肢軀體協調配合起來。諸如我們打趙堡太極拳第一式金剛,以前我們把它叫做金剛三大對,它是由三個裆圈組合而成。當我們打出金剛的扌朋捋,正好是畫了一個裆圈。右胯把兩手向前抄起,畫了半個裆,接着由右胯為主把兩手向右捋回,正好完成第一個裆圈。當兩手轉化成擠按的時候,則完成了第二個裆圈。最後由右手搗在左手心上,則裆圈由前後上下轉了一圈,也就是轉了一個立圓,這是第三個檔圈。通常我們在手上的表現還很清楚,但是發動于根的裆胯還是有一定難度。最後由老師手把手的教,一旦通過了以裆帶手的運作,那麼以後的動作就容易得多了,所謂觸類旁通,由此可以印證。真正的身法還是在人的關節上。我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給你們講過“四大節、八小節”?而這個四大節、八小節正是一種沾、粘、連、随的功夫。這是太極拳的根本技法,也是王宗嶽宗師所謂的化與發的懂勁階段。先師蔣發把它喻之謂知覺運動,其曰:“八卦五行,是人生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覺運動’之本由,知覺運動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勁;由懂勁後,自能階及神明。”上面說的太極拳的推手變化,主要是有賴于沾粘連随的聽勁,也就是知覺運動。而其根本的變化在身法,而身法的主要關鍵是四大節、八小節,一此有一此的變化,互相都有緊密的關聯。趙堡太極拳有這樣一首秘訣,它道出了太極拳身法的關鍵,而每句話都是至關重要。心靜如水百會懸,身動似蛇裆胯轉。兩腳着地滾湧泉,丹田儲動達十宣。一形連接配接上中下,左右旋轉環扣環。一動百變在虛實,兩儀真功形意神。當你練功到一定的階層,你就會感覺到這首詩的珍貴之處。在身法上要求身動似蛇,裆胯轉就是以裆代手,也就是四大節,左右各二節,左右各管半個身軀,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任憑對方用多大的力量,聽、化、拿、發功夫全在胯間。兩胯為天機 貴在松活老師說過兩手為兩扇門,各管左右半個身體。因為我們在交技推手中,關鍵就是打對方的中心,也就是拔去對方的重心所在。同時我們又要不斷的變換虛實,來保持自己的重心不被對方所制。拳經雲: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目的要讓對方不了解你的重心,捉摸不透你的變幻莫測。而其真正的關鍵在哪裡呢?我要說的是在我們的兩個胯。杜元化宗師說得好:“兩胯為天機,貴在松活”。他把胯比作了“天機”,是以說太極拳的關鍵,它的玄機主要是在兩胯。想當年吳全佑緊随楊露禅,在臨别時還纏着不放,要想求教的就是用胯的訣竅,他害怕老師還保留了絕密。我們在推手比技中,左右手腳各管半個身體,左來左擋,右來右遮。粘随走化雖在于手腳的變化,而其關鍵是在它的根節部分,也就是肩與胯,就像門得二個球形軸承。旋轉輕松而靈活,有時我們需要用單練得方法。對方向我右側進攻,我則以“右重則右杳”,也就是不用頂勁而走化。雖然講起來很明确,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但從技術上不那麼容易,它必須由裆胯密切的配合。在交手比技中,手與裆胯連接配接,就像似門的下軸柱,球面套着軸承座的旋轉,這種力量非比一般。當你與他推手進攻時,他可輕易地旋轉把你發出去,而他是以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其關鍵又在哪裡呢?道理很簡單,他的胯根就像是一個軸承座,随你用多大的力量,也能夠迎刃化解。這裡我并非要評論閻存文先生,他的單勢操作也不為人觀注。俗語說: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出自高人所傳。是以說學太極拳的關鍵要掌握裆胯的轉換,胯根就像是一個軸承座,它的威力十分強大。難怪老師要這樣說,不懂得裆胯的運用,就不是真正的太極拳。太極拳推手離不開身法,身法的關鍵又主宰于裆胯的運作。我們學習推手不能光從手法上下功夫,要知道它的聽、化、拿、發根本的關鍵,那就是裆胯的變化。但究竟是如何操作,如何運用,知者甚少,是以要成為高手有它獨特的技術要求。趙堡太極拳主要表現在“以裆帶手”,是由拳架之裆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同時由裆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源頭的運作,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腹中有輪,旋轉如規”,使之“聚而鼓蕩,狀若璇玑,意活而運,氣如輪轉”。由外達内,由内達外,裆胯成為溝通内丹之橋梁。這裡把運丹的狀況,描繪得非常生動,猶如腹中的車輪,輾旋轉環。其氣聚而鼓蕩,其形狀就像古人測量天地運轉,日月星辰的一個天文儀,它就是所謂的狀若璇玑,它像似圓體的一個軸承球,先輩把它說得很形象化,實際就是丹田一球。我們在練架時,要求中正平穩。尤其要做到的是上下一條線,所謂“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這是一種根本的訓練方法。當我們站立平肩裆時,前面是任脈,後背是督脈,而中間是中脈。這三條是道門丹功的主要經脈。

我們通過内氣上下前後的運作,沿着子午線的循環。上至于頂之性根,和下潛于黃庭的性命雙修,既循環于任督兩脈的運用,又激發起中脈的直達通道。這是練太極拳周天運作的基礎。諸如我們打的金剛、白鶴亮翅、倒卷肱、閃通背等,這些都是運用于上下前後,接通任脈、督脈和中脈的循環。真正太極拳的真架,并不重形于外的形架。趙堡太極拳并不嬌翩,但卻着重于内煉。當我們的拳架從有為的形架,漸漸進入到無為的真架,這是太極拳之根本。俗話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為本乎無為,無為為其本,有為為其标;無為為先天,有為為後天。故有先天之修,得先天之果;後天之法,得後天之根。是以修先天太極,必先自有為轉入無為,方能登上修之門。周天璇玑是太極拳内煉修真的重要部分,它是在功理功法和實踐中進行的,也是太極拳進入周天運作的一種方法,由前後、上下的子午周天法,也由自左向右,由右複轉左,息息歸丹的卯酉周天。先由有為之法的運轉,繼之慢慢進入環規,氣脈開始内通,其架輕柔圓通。此時進入無為的自然之修,這是順天道,不轉而自轉,猶如“丹田一球璇玑活”,拳架未動而丹田已經運起,不用任何意識,自能内氣鼓蕩,循經而運,狀若璇玑,可以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