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的曆史總是能夠在朝代更疊中得以延續,當一個國家從統一走向分裂,從強盛走向衰弱的時候,物流也會随之發生改變。而這也是曆史發展的規律之一。
隋朝的統一以及經濟的發展,為物流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而在隋炀帝時期,不僅物流行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物流行業在經濟上的發展也是極為迅猛的。
隋朝在曆史上僅存在了200多年,但卻創造了一個強盛繁榮的時代,這背後自然少不了經濟上的支援,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物流行業所帶來的益處。
在隋朝時期,不僅僅是在交通、資訊技術、倉儲、商業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一、隋朝的交通運輸網絡
隋朝在建立初期,并沒有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但其對物流的發展卻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隋文帝時,都城長安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了,人口衆多,經濟繁榮,“關中自高祖以來,以是富庶,民物殷阜”。
隋炀帝即位後,雖然繼承了隋文帝的政策和制度,但是也很重視對交通的建設和發展。
為了加強對交通的管理和控制,隋炀帝在首都洛陽設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有一部專門負責對交通運輸的管理。
隋朝在京畿地區設立了廣陽門、通化門、左掖門等4個大型城門,在關中地區設立了弘農門、少陽門等2個大型城門,并且還在洛陽、長安兩大都城外修建了12座大型驿站。
在這些交通要地設立驿站不但可以滿足商隊往來的需要,還能夠有效地保證軍糧和軍用物資的運輸。
為了加強對各大城市和交通要地的控制和管理,隋朝政府還設立了很多專門負責管理交通事務的機構。
比如在京城設立有驿長、驿丞等職位,專門負責管理京城内外各種道路、橋梁和渡口;而在地方上則有驿丞、驿尉等專門負責地方交通事務。
除此之外,隋文帝還設定了很多有關運輸方面的官吏負責管理運輸工作。
這些官員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免和考核的,也代表着朝廷對地方交通的直接管理。
這些官吏不僅可以将各地收集來的物資運到京城附近集中存放,而且還可以對運輸線路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和維護。
二、隋朝的驿站
驿站是一個重要的物流中轉站,其作用非常大。
最早的驿站,是為軍情、邊事、情報傳遞而設定的,但随着戰争形式的改變,這些機構已難以滿足需要了,于是便産生了各種類型的驿站。
據《隋書》記載,“天下三大驿……有北驿、西驿。”
這是我們所見的最早出現的驿站名稱,它們分布于中原地區和西北地區,而南方驿站則分布在東南和西南。
唐朝時,中原地區的驿站數量已經達到了100多個,西北地區也有70多個。
但是在全國範圍内,還沒有出現一個集軍事、經濟、文化、政治于一體的綜合型驿站。
唐朝以後,中原地區和西北地區驿站數量急劇增加,在全國範圍内都有分布。
這些驿站不僅負責傳遞文書和軍事情報,還負責對外交流和商貿。
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路”的概念,其涵義是指“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之間所經過的道路”。
這就把道路分為了五級:
第一級為進階道路——京師道、河北道;第二級為中級道路——廣平道(今北京)、陳倉道(今陝西西安)等;第三級為低級道路——蒲津道(今山西永濟西)、陽曲道(今山西陽曲)等;第四級為低級道路——津關道(今河北正定)、常山路(今河北正定)等;第五級為低級道路——深溝橋。
由此可見,宋朝時期的道路是由五個等級構成的。
但要注意的是,宋朝時期的驿站管理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嚴密,很多時候是有“走行”和“駐站”之分。
并且驿站的主要運力還在牛、馬,驢等牲畜。隋炀帝在遠征高句麗時,便曾利用驿站,增加了軍隊的運輸能力,保障後勤補給。“人馬皆給百日糧,又給排甲槍稍,并衣資戎具火幕。人别三石以上,重莫能勝緻。下令軍中士卒有遺棄米粟者斬。軍士皆于幕下掘坑埋之。隻行及中路,糧己将盡。”但這種方法容錯性較低,一旦遭遇意外,便會導緻軍中斷糧,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隋朝郵政系統的建設在中國郵政史上具有開創性,這是大陸曆史上第一個建立了郵政系統的朝代,也是大陸最早的郵政網絡。
在隋朝以前,大陸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郵政系統,當時交通工具也很落後,是以政府為友善各地區的聯系,在各地區都設有郵驿機構。
但是各個地區所設定的郵驿機構并不相同,這就造成了當時資訊傳遞速度非常慢,不僅傳遞速度慢而且傳遞範圍也小。
這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是以隋朝建立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郵政系統。
當時各個地方設定了驿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驿站,這些驿館大多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或者是偏遠山區。
當時政府為了友善各個地方的資訊交流和傳遞都會設立驿站,這些驿站除了負責傳遞資訊以外還負責傳遞軍情。
當重要事情或者是緊急情況發生時會使用專門的交通工具進行運送。
隋朝時期所建立的郵政系統主要是為軍事方面服務。
因為當時隋朝統治者經常發動戰争,是以需要保證軍隊随時能夠得到後勤保障和軍情情報。
當時政府為了更好地保障軍情安全就在各地設立了軍驿作為軍事通信工具。由于軍驿具有傳遞迅速、速度快等特點,是以當時各個地區都設立了軍驿機構。
當時各個軍驿機構主要負責傳達軍事情報和運送緊急物資等重要任務。
而在這些軍驿機構中主要有兩種類型的機構:一種是“行人館”,另一種是“驿樓”。
行人館就是由當時政府專門為軍隊服務的郵驿機構,他們負責傳遞軍隊中需要傳遞的檔案或者是需要傳遞緊急任務等重要資訊。
三、隋朝的商業
在隋朝商業的發展方面,當時出現了不少大城市,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洛陽城。隋文帝曾經在洛陽城中進行了一次大型的商業活動,并對洛陽城中的一些道路進行了擴建。
隋朝在都城洛陽的四周地區都建立了規模較大的商業中心,其中以洛陽最為著名,也最為繁華,成為當時國家的經濟中心。隋文帝楊堅曾經在洛陽城中舉辦過一次大型的商業活動,為了促進商業發展,當時專門設立了管理商品交易的機構--市舶司。
市舶司就是負責管理海外貿易以及海上貿易的機構,其主要職責是為國家和朝廷進行海外貿易活動提供相關的政策、法令等服務。市舶司可以為政府進行商品交易提供便利,是以對于發展經濟有着很大促進作用。
在隋朝時期,國家還對一些重要港口進行了擴建和調整,其中位于洛陽東北方向的洛陽港就是一個重要港口。洛陽港是當時國家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港口,而隋文帝楊堅也曾在洛陽設立過市舶司。
市舶司除了主要負責海外貿易以及海上貿易之外,還負責管理和維護國家的對外貿易。當時隋唐時期的國力強盛,對外貿易也非常活躍,是以隋王朝在都城附近設立了專門的市舶司以及管理海外貿易等相關事務。
隋文帝時期還在洛陽城中設立了專門管理糧食和手工業産品以及貨币等相關物品的機構--倉廪院。倉廪院主要負責國家倉儲物資管理以及保管工作,而倉廪院中所存放的物品都是國家所需要使用到的物資,是以倉廪院還負責監督國家倉庫中各項物資的管理工作。
作者觀點:
隋朝物流的發展成就不僅展現在其物流的發展方面,同時還展現在當時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方面。
隋朝建立之後,國家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并且在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運輸業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成就,并且還出現了不少管理機構。
這些管理機構的設立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撐,而隋朝時期物流事業的發展也是在這些機構的管理之下得到了很好地發揮。
隋朝物流事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當時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對後世産生了很大影響,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财富和經驗。
參考文獻:
1《隋書》:“天下三大驿,有北驿、東驿,蓋以四方之路通,而天下之物得緻矣。”
2《隋書》:“凡四方之物得緻,皆令出使,以通其往來。”
3《舊唐書》:“諸軍府置有行人館、驿樓……又在天下之要地,于京師設行人館。”
4《舊五代史》:“諸州及諸道置行館凡一百二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