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作者:鐵馬冰河wu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陳玉成,原名丕成,廣西藤縣人。(1851年)金田起義時,14歲的陳玉成随叔父陳承镕參加太平軍, 被編入童子軍。

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後,被任左四軍正典聖糧、職同監軍。1854年6月,随西征軍二攻湖北武昌,充任先鋒,率500敢死隊缒城攀援而上,率先登城殺退守軍,打開城門,大隊人馬随後魚貫而入,一舉攻取了武昌城。

太平軍第二次攻克武昌,16歲的陳玉成立下頭功,因功被擢升殿右十八指揮,旋即升為殿右三十檢點,統陸師後十三軍和水師前四軍。克武昌後,陳玉成成為太平軍中最年輕的将軍。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因前鋒林紹璋慘敗于湘潭,西征受挫。陳玉成率部随主将胡以晃、曾天養參與反攻湖南嶽州(今嶽陽)之戰,與湘軍滿族悍将塔齊布激戰,老将曾天養陣亡,作戰失利,西征軍餘部退回湖北漢陽。

湘軍發起反撲,旋即進入湖北,收複了武昌。武漢失守後,陳玉成率部轉入湖北東部,後奉命駐守江西九江。

1855年,再随燕王秦日綱西上 ,勢如破竹,連克湖北黃梅、廣濟、蕲州、黃州,接着奇襲武昌,再次占領戰略重鎮武漢。随即一鼓作氣攻拔德安府、雲夢和随州,陳玉成率部在安陸、應山一帶與清軍鏖戰,大破固原提督孔廣順、署理湖北提督讷欽、總管德額愣等人的部隊,殲敵無數。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安陸、應山之戰後,陳玉成聲威大震。随後,他奉命率軍前往安徽廬州(今合肥)作戰,旋即統兵破解蕪湖之圍,積功晉升東官正丞相。

1856年春季, 陳玉成又随燕王秦日綱率4萬大軍東援鎮江,帶領幾個勇士乘船沖破清軍重圍,入城聯絡守将吳如孝,内外夾攻,大敗江蘇巡撫吉爾杭阿的兩萬清軍,旋即趁勢渡過長江,一舉攻破清軍江北大營,又連破揚州、浦口、儀征, 随秦日綱出其不意回師反攻高郵, 團滅蘇撫吉爾杭阿的近兩萬八旗、綠營大軍,混戰中擊斃吉爾杭阿。

同年6月,聯合忠王李秀成、燕王秦日剛、侍王李世賢等各軍一舉摧毀清軍江南大營,攻占句容,陳玉成率部猛追落荒而逃的江南大營統帥向榮、悍将張國樑,旋即與江南大營清軍殘部激戰于丹陽, 陳玉成被子彈擊中負傷。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1857年春,陳玉成率軍與福建提督秦定三部作戰,擊敗了秦定三,奪占舒城,接着攻取六安,因清軍圍攻甚急,北上霍邱與撚軍會合,與撚軍聯手攻克正陽關,圍壽州(今安徽壽縣)而不克,轉戰湖北東部 ,不久折回安徽。同年10月,受封成天豫(爵名)、又封正掌率,和贊王蒙得恩、忠王李秀成同主天朝軍政。

1858年初,率軍北上圍攻河南固始,久攻不克,再度南下湖北,占領麻城。因遇清軍阻抗又回到安徽,封前軍主将。7月,與李秀成等在枞陽鎮舉行軍事會議,約期合兵共救被湘軍重重圍困的天京。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要救天京,必先救安慶。9月,與李秀成等合兵于滁州烏衣渡大破清兵,在江蘇浦口殲敵萬餘,第二次摧毀江北大營。 随後,陳玉成又破六合。11月,同李秀成率軍馳援安徽三河(太平軍囤積軍事物資的重地) ,團滅湘軍悍将李續賓所部精銳6000多人。是役,曾國藩胞弟曾國華及數十文武将吏均被太平軍打死。三河之役後,太平軍複奪舒城、桐城,重創湘軍。

陳玉成率部西進潛山、太湖等地,逼迫湘軍從安慶外圍撤走。

1859年3月,陳玉成率軍複奪六安,接着在官亭之戰中将署安徽巡撫李孟群部殲滅。李孟群被太平軍俘虜,不屈被殺。同年6月,陳玉成功封英王。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11月,陣斃湖北提督周天培,收複浦口。浦口位于天京西北方,與天京隔江對峙。

太平軍進階将領會議決定,兵分兩路,搗入清軍後方,進攻武漢。因為當時的湘軍主力大都在安徽、江蘇以及南京周邊,後方空虛,攻擊武漢,可以迫使湘軍回援,減輕天京壓力。

太平軍的兩路大軍分别是:北路軍由陳玉成率領,從皖北入鄂;南路由李秀成率領, 從皖南經江西入湖北。最後,兩軍從南北夾擊武漢。

1860年春,陳玉成往攻潛山,被湘軍挫敗,又攻太湖,再次失利。5月,會同各軍徹底摧毀清軍江南大營,滅敵數萬,乘勝攻取丹陽。随後,陳玉成渡江攻揚州等地,不克,隻得西上圍攻安徽全椒,複經江蘇入浙江,相繼攻占長興、孝豐、安吉、潛陽、臨安、餘杭,兵鋒直逼杭州,見清軍戒備森嚴,遂往嘉興解圍。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1860年秋,自長江北岸西征,會合撚軍一同進發。1861年3月,進至湖北黃州府,因遭遇英軍軍艦阻撓,加上陳玉成對英國人抱有一定幻想,旋即放棄進攻武昌的計劃。陳玉成放棄攻取武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李秀成失約不至。

當時,曾國藩、曾國荃重新圍困安慶,且對安慶志在必得,不可能分出許多兵力回救武昌。太平軍如果堅持進攻,重新占領武昌是大機率的事。

一心牽挂安慶之圍的陳玉成,最終放棄了開辟湖北戰場,于1861年3月間率部折返安徽。

陳玉成從湖北撤軍,與忠王李秀成的消極态度有很大關系。李秀成一門心思經營他的蘇福省,隻想死保江南地區,對西征毫無興趣。盡管後來他在洪秀全的一再催逼下,被迫統軍緩緩進入湖北,援救安慶, 但數萬精銳主力仍舊留在江南。1861年5月,好不容易抵達武漢外圍地區的李秀成聽說陳玉成已回師安慶,又獲悉江西東北部的太平軍作戰失利的消息,迅速從湖北撤出,東進浙江,占領了杭州。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圍武昌,救安慶的政策本是正确決策,由于李秀成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加上陳玉成态度不堅決,患得患失,結果半途而廢,安慶依然被曾國荃圍得像鐵桶一般。

從1861年3月起,陳玉成督軍全力進攻圍困安慶的湘軍。由于曾國荃為進攻安慶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所部吉字營又兇悍善戰,因而安慶之戰反複進行了5個多月。盡管陳玉成部作戰非常勇猛,但湘軍死戰不退,并于8月初攻破了彈盡糧絕的安慶城。陳玉成隻得率領餘部退走。戰死在安慶城内外太平軍,至少有兩萬多人。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安慶失陷後,天京以西幾乎全部成了湘淮軍的天下,太平軍隻能局促于蘇、杭等有限地區,天京無險可守,岌岌可危。

安慶被曾國荃攻破後,陳玉成率殘部退守桐城、廬州。1862年初,英王陳玉成派部将陳得才、賴文光、梁成富、藍成春等率軍遠征西北,欲開辟新的戰場。5月,他率主力從廬州(合肥)突圍,往北到壽州,因年輕缺乏政治經驗,為屢降屢叛、反複無常的淮北團練頭目苗沛霖(曾被洪秀全封為奏王)誘騙抓捕,旋即被擒送至颍州清将勝保軍營。6月4日,在檻送北京途中至河南延津時被勝保淩遲處死。陳玉成被殺時年僅24歲。

少年得志的英王陳玉成:軍事奇才,政治幼稚,最終被叛徒誘捕淩遲

【插圖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