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瑞銀閃電四折收購瑞信 未來全球财富管理面臨的風險、挑戰有多大

作者:新京報

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銀集團(UBS)終于同意收購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本輪歐美銀行風險導緻的信心危機蔓延可能将得以遏制。瑞銀同意收購瑞士信貸,進一步惡化的憂慮将改善,不過瑞銀快速收購後對瑞信資産的處置過程仍将複雜。

瑞銀集團在3月19日的一份聲明中稱,根據全股票交易條款,瑞信股東将可以用22.48股瑞信股票換1股瑞銀股票,相當于每股0.76瑞郎,總對價為30億瑞郎,該交易預計将于2023年底完成,到2027年,每年将節省約70億美元的成本。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邱亦霖對貝殼财經表示,最近歐美銀行業流動性危機的影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貨币政策節奏調整以及激進加息已經影響了歐美銀行業整體資産負債機構,增加了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确定,目前市場對歐美銀行普遍缺乏信心,這一方面會影響中資企業的海外籌資投資活動,但也有利于增加内地資産的吸引力,吸引外資。

收購交易閃電完成,價格僅為瑞信市值的四折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收購計劃達成的時間相當的短暫,甚至被市場認為是在瑞士政府的撮合下強行合并的。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為解決瑞信危機,瑞士政府建議瑞信考慮收購瑞銀,兩家集團據悉均反對該選項。瑞銀更希望側重于其自身獨立的财富管理戰略,不願意承擔與瑞信相關的風險。而瑞信在獲得瑞士央行的流動性支援後,希望争取更多時間來實施轉型計劃。

随後有消息稱瑞銀集團計劃出價約10億美元收購瑞信,但瑞信稱将拒絕這一報價。但從實際公布的收購價格來看,30億瑞郎的價格僅相當于瑞信上周五收盤74億瑞郎市值的4折左右。行情資料顯示,瑞士信貸市值自2007年達到頂峰以來已經縮水98%。

瑞銀董事長Colm Kelleher表示,因為幾乎沒有時間進行盡職調查,而瑞信賬面上有難以估值的資産,瑞銀計劃将這些資産逐漸縮減。如果這導緻虧損,瑞銀将承擔前50億法郎,聯邦政府将承擔後90億法郎,是以政府的損失擔保是必要的。

另外,Kelleher還将考慮收縮瑞信近年來持續虧損的投資銀行業務,保留瑞信旗下表現較好的瑞士全能銀行(Swiss Universal Bank)。

瑞信已經無法獨立生存,瑞士當局全力支援收購

毫無疑問,上述兩家銀行的收購交易得到了瑞士政府、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援。瑞士金融監管機構(FINMA)表示,在FINMA、瑞士聯邦和瑞士央行合作下,瑞銀将全面收購瑞信。

FINMA已經準許瑞銀與瑞士信貸合并,認為瑞銀收購瑞信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瑞士信貸存在流動性不足的風險,這不是典型的“大到不能倒”的情況,而是一場信心危機。

瑞士央行行長Thomas Jordan在上周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鑒于瑞信是一家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必須迅速采取行動,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瑞士财政部長Karin Keller-Sutter稱,這是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這是穩定瑞士和國際金融市場所必需的。瑞信已經無法獨立生存了。

瑞信170億美元高風險債券價值歸零

FINMA在聲明稱,非正常的政府支援措施将觸發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約160億瑞郎(173億美元)名義價值被完全減記,即價值歸零,進而增強該行的核心資本,但私人投資者将分擔減記導緻的部分損失。

這将是目前歐洲AT1市場最大一次價值減記事件。AT1債券在金融危機後被引入歐洲,用于在銀行倒閉時承擔損失,如果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于某個水準,這類債券的持有人将面臨永久性損失,或者債券被轉換為股權。

此外,瑞士央行将向瑞銀提供1000億瑞郎的流動性援助,同時政府為瑞銀接管的資産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

全球财富管理行業的新巨無霸誕生,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這筆交易将建立一個擁有5萬億美元投資資産的全球财富管理公司。不過,2022年以來包括股市、債市、大宗商品、黃金在内的全球各類資産價格均出現較明顯的波動。近期歐美銀行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仍在發展演化,在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發生調整和變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财富管理行業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央行副行長宣昌能在3月18日的全球财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表示,近期,美歐個别少數銀行業機構暴露出的風險表明,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币政策的快速調整在産生外溢效應的同時,也存在内因影響。

過去長期低利率環境使部分金融機構習慣于在利率低波動性環境下擺布資産負債,缺乏對利率短期、大幅波動的預期和敏感性。矽谷銀行的資産負債特征使其對利率變化更為敏感并最終引發風險。

從目前情況看,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短期内能否明顯回落還存在不确定性,繼續保持較高利率水準也可能對銀行業等金融體系的穩健運作造成不利影響,這些都增大了貨币政策調控面臨的“兩難”甚至“多難”。财富管理和資産配置對這些重要宏觀變量的變化十分敏感,由于不确定性、不穩定因素增多,未來全球财富管理面臨的挑戰也在增大。

美國股指期貨周一開盤給出了積極的反應。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 Jerry Chen對貝殼财經表示,顯然金融體系穩定性和流動性比合并後帶來的衍生問題(裁員、壟斷、監管)更為迫切。

在美國,美聯儲在過去一周釋放了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存款一度在銀行間上演“大遷徙”。不論是美國的頭部大行還是以第一共和銀行(一周跌72%)為代表的地區性銀行的股價在周五延續下行。有媒體報道稱,拜登政府和巴菲特在周末取得接觸,後者曾在2008年和2011年向危機中的高盛和美國銀行注資。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