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徐曉軒柯越25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本外務省、中國外務省、日本國家新聞局和日本演講NPO共同主辦的第17屆"京東京論壇"開幕。論壇以"大變革下的中日關系與國際合作重塑——面向兩國關系正常化50周年的思考"為主題,彙集了來自中日兩國的100多位各領域嘉賓,共同探讨、深化經貿合作、加強安全等重要問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開幕式上的視訊緻辭中提出了中日關系的五大方向。
王毅說,目前,中日關系正面臨關鍵發展節點。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重溫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心,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檔案的精神, 繼續以中日友好合作為使命,更清晰、更徹底地把握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确方向,進而更加堅定有力地開拓未來50年的發展前景。

王毅在緻辭中提出了五個努力方向:一是重塑互信,夯實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第二,更新合作,實作兩國之間更高層次的互利。第三,控制分歧,減輕兩國關系穩定發展的負擔。第四,擴大交流,改善雙邊關系的社會環境。第五,加強合作,為雙邊關系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主旨演講中提出,在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日中兩國需要盡快實作以下三點。第一,雙方應恢複并加強在政治、文化、經濟和公民社會領域的對話與交流。其次,面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雙方應達成更多共識。第三,日中兩國應采取行動,消除和避免誤解,建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互信關系。
日本外務省官員宣讀了日本外相牧道雄的講話。毛木認為,國際社會正處于深刻變革的時期,日中關系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明年,兩國将迎來兩國關系正常化50周年,"我們需要按照日中關系的要求,建設一個新時代,使兩國關系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和建設性發展。
在北京-東京論壇開幕前夕,中國外事局和日本演講NPO聯合釋出了關于中日關系輿論的最新發現。資料顯示,過去一年,中日兩國人民對彼此國家的印象有不同程度的惡化。
針對這一結果,中日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原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2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他"預料之中",并表示,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日本群眾自發地向中國提供了大量援助, 營造當時良好的氛圍。但随着美國政府開始圍繞新冠病毒"傾盆大吉",少數日本群眾和媒體受到影響的中日關系逐漸開始發生變化。特别是今年3月以來,日美舉行"二加二"會談并發表聯合聲明,明确形成了聯合打壓、遏制中國姿态,這讓中國人民和媒體感到,日本的整體姿态發生了變化。
此外,台灣問題也是"改變基調"的一大原因。程永華告訴《環球時報》,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一條紅線。解決台灣問題和日本主張的所謂"安全問題"是兩回事。中國一貫堅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純屬中國内政,其他國家以此打壓中國是"錯的"。
新政權初期,中日兩國上司人首次通電話。程永華認為,此次呼籲非常積極,對兩國關系具有"前瞻性"的引導作用。中日之間還存在許多問題,有些問題在一段時間甚至幾年内都無法解決。這就要求兩國通過對話控制分歧,尋求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擴大兩國共同利益,為兩國人民謀福利,這将對兩國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2022年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然而,福田先生在開幕式上的主題演講中表示,"氣氛不是很熱烈"。"目前的情況,如果關系得到改善,預計還需要一些時間,"鄭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說。特别是3月以來,一些日本政客對中國充滿敵意,使雙方難以讨論如何慶祝建交正常化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