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作者:經史

李密是隋朝末年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曾經在唐玄宗年間發動過多次起義,對隋朝末年政治和社會的不公進行抗争。

他的軍隊曾經在數次戰役中擊敗隋朝的軍隊,控制了大片地區,并獲得了大量的群眾支援。

他曾經坐擁二十萬的軍隊,其中包括名将秦瓊和徐世勣等人,但為什麼在一夜間敗亡呢?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李密在人生低谷之時遇到了這位重要的人

“此夕窮塗士,郁陶傷寸心。”——《淮陽感懷》李密。

公元616年李密與楊玄感在河南建立了自己的反隋軍隊共同起來反對隋朝。

反隋起義持續了兩年之久,到了公元618年起義軍因為多種原因開始分裂,李密和楊玄感的關系也出現了沖突。不久之後,楊玄感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去世。起義軍的分裂和楊玄感的去世使得起義軍的力量大大削弱。

之後隋朝派出的大軍趁機反攻,起義軍被迫撤退。起義失敗後被捕,李密用計得脫。脫後在流亡生活中寫下了這首《淮陽感懷》五言詩。之後在淮陽隐姓埋名,郁郁不得志。而就在李密人生處于低谷之時,遇到了一名叫王伯當的人。

一朝時運會,王伯當在淮陽當地算是擁有一定勢力的人物,王伯當看到李密的才華和能力,便援引薦舉他加入瓦崗寨,希望他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和本領。李密于618年加入瓦崗寨。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反隋義軍:瓦崗寨

“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谥。” ——《淮陽感懷》李密。

瓦崗寨是一個由原本流浪在外的土匪和失意士兵組成——創始人:翟讓。

瓦崗寨原是一個普通的山崗,後來被這些起義者占領,成為他們的根據地。領袖翟讓原是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民,因受到隋朝統治的欺壓和剝削而起義,他率領一些愛國之士,宣揚“綠林義氣”,号召廣大群衆起來反抗隋朝統治。

瓦崗寨起義很快得到了廣泛響應,不少有志之士紛紛前來投靠,使得瓦崗寨起義軍的實力迅速增長。他們依靠當地山地地形,采取遊擊戰術,經常襲擊隋朝軍隊和官員。起義軍士氣高昂,嚴格執行軍紀,取得了不少勝利,被譽為“山中奇軍”。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李密加入瓦崗寨後,很快就展現了自己的才華,成為了寨中的重要人物,指揮着瓦崗寨反隋義軍共同對抗隋朝。

然而,瓦崗寨起義也遭受了許多挫折。隋朝為了剿滅這支起義軍,多次派兵進攻,但都被起義軍擊敗。隋朝最後動用了大量兵力,包圍了瓦崗寨。

起義軍雖然英勇抵抗,但仍不敵隋軍的猛烈攻勢,最終瓦崗寨被攻破,翟讓和許多起義軍士兵犧牲。

隋軍的攻破使瓦崗寨損失慘重,義軍人數也傷亡衆多。李密接管瓦崗寨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掌權的他為再次反抗隋朝做準備。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他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斷招募新的部隊,壯大自己的力量。此外,他還采取了一些慷慨激昂的政治宣傳,号召人們加入反隋的行列,共同推翻隋朝的統治。

瓦崗寨的起義軍如雨後春筍,勢力和人數不斷壯大,反隋義軍達到了數十萬人,李密率領軍隊再次對隋朝發起反抗,數月便攻打到了隋朝都城洛陽。此後李密的起義軍聲勢浩大,成為了隋朝末年實力最強的三大義軍之一。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李密洛陽之戰:一個反隋鬥士的悲劇

隋朝末年,腐敗和暴政成為了群眾不滿的焦點。

李密帶領着瓦崗寨起義軍奮起反抗,他的目的是為了反對隋朝政府的不公和追求民主自由。

李密起義的初衷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援,他數次擊敗了隋朝的軍隊,控制了大片地區,一路攻打到洛陽。他的軍隊中有許多名将,如秦瓊和徐世勣等人。他們的勇氣和決心鼓舞了無數的群眾,成為了反抗暴政的象征。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李密的軍隊逐漸被隋朝軍隊所削弱,他的部下也逐漸離心。

在洛陽經過數月的圍攻後,似乎推翻隋朝已近在咫尺,但瓦崗寨的起義軍也傷亡慘重,進攻洛陽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糧草補給,幾乎到“彈盡糧絕”。相反,隋朝的軍隊則有充足的糧草儲備,可以支撐他們在戰場上的長期作戰。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盡管李密有一支龐大的軍隊,但他們大多是由群眾組成的,缺乏訓練和裝備。相比之下,隋朝的軍隊經過長期的戰争,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武器裝備,是以在戰鬥中具有很大的優勢。

至此後李密的部下開始喪失信心,很多人開始背叛他。最終,李密的親信劉仁恭向隋朝投降,并将李密出賣給隋朝。

隋朝派出了所有的軍隊進行了反攻,并迅速消滅了反抗軍的主力部隊,李密的軍隊在隋軍反攻的面前潰敗,最終導緻了他們的失敗。

李密被捕後,在被押往京城途中,他把自己的劍藏在衣服裡,在被押往京城的途中,他突然拔出劍來選擇了自殺。

洛陽之戰發生在隋朝晚期,時為天寶十四年,李密在這場戰争中的表現受到了争議。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首先,李密的失敗在于沒有充分了解突厥的防禦工事和軍事實力。他缺乏足夠的情報和情報分析能力,是以對突厥的情況了解不足,導緻他的攻擊計劃沒有得到足夠的調整和準備,在作戰中沒有充分地協調。

此外,他的軍隊沒有足夠團結,沒有足夠配合,這導緻了攻城戰的進展緩慢,而且還給突厥提供了足夠的機會來進行反擊。

最後,這場起義的失敗充分暴露了當時李密軍隊上司層的問題。

李密上司的瓦崗軍雖然擁有20萬大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等,但由于上司層内部互相傾軋,且缺乏政治智慧,最終導緻了全軍覆滅。這也對軍隊上司層提出了警示,強調了上司力量的重要性。

李密之死:坐擁20萬瓦崗軍和名将秦瓊徐世勣,為何一夜之間敗亡?

起義反抗的失敗使得隋朝末年的政治動蕩更加劇烈,最終導緻了隋朝的滅亡。而隋朝的滅亡則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成為中國曆史上的輝煌時期之一。

參考文獻

  1. 《資治通鑒》
  2. 《李密與隋朝的戰争》(《故宮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2期)。
  3. 《隋末農民起義與李密》(《史學月刊》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