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吞吐量、TPS、QPS、并發數、響應時間(RT)、吞吐率概念

一、QPS: 每秒鐘處理完請求的次數;注意這裡是處理完。具體是指送出請求到伺服器處理完成功傳回結果。可以了解在server中有個counter,每處理一個請求加1,1秒後counter=QPS。

二、TPS:每秒鐘處理完的事務次數,一般TPS是對整個系統來講的。一個應用系統1s能完成多少事務處理,一個事務在分布式進行中,可能會對應多個請求,對于衡量單個接口服務的處理能力,用QPS比較多。

三、 并發數:系統能同時處理的請求數

四、RT:響應時間,處理一次請求所需要的平均處理時間

五、吞吐率

我們一般使用機關時間内伺服器處理的請求數來描述其并發處理能力。稱之為吞吐率(Throughput),機關是 “req/s”。吞吐率特指Web伺服器機關時間内處理的請求數。

另一種描述,吞吐率是,機關時間内網絡上傳輸的資料量,也可以指機關時間内處理客戶請求數量。它是衡量網絡性能的重要名額。通常情況下,吞吐率“位元組數/秒”來衡量。當然你也可以用“請求數/秒”和“頁面數/秒”來衡量。其實不管一個請求還是一個頁面,它的本質都是在網絡上傳輸的資料,那麼用來表述資料的機關就是位元組數。

六、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在一次性能測試過程中網絡上傳輸的資料量的總和

例子:

QPS(TPS)= 并發數/平均響應時間 或者 并發數 = QPS*平均響應時間

一個典型的上班簽到系統,早上8點上班。7點半到8點這30分鐘的時間裡使用者會登入簽到系統進行簽到。公司員工為1000人,平均每一個員上登入簽到系統的時長為5分鐘。能夠用以下的方法計算。

QPS = 1000/(30x60) 事務/秒

平均響應時間為 = 5x60 秒

并發數= QPS*平均響應時間 = 1000/(30x60) x(5x60)=166.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