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作者:知臨财經

數字勞動的曆史生成

每一種理論的産生都與它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它們都是曆史發展過程中的産物。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從傳統的機器化大生産時代邁入數字時代,其生産力水準和勞動方式都發生了突破性的變化。随着數字時代的蓬勃興起,數字勞動也應運而生,數字勞動的出現是生産關系适應生産力的結果。資本主義國家以資訊通信技術為依托轉向新的發展階段即數字資本主義時期。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方面,資訊通信技術已然成為數字資本主義時期先進生産力的代表,同時也是數字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數字化”成為各部門核心的生産要素。同時,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受時空限制的傳統勞動方式,在吸納更多勞動者的同時也迫使勞動方式發生轉變。另一方面,傳統勞動方式也存在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無法适應數字時代的迅猛發展,此外,雇傭成本的增加也促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變化,這就是數字勞動出現的曆史動因。

一、數字資本主義的出現

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将我們帶入了資訊時代,人類經曆了蒸汽、電氣、數字時代等發展階段。在工業革命時期,傳統的工廠變成機器化大工廠,生産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資本主義在這一時期内不斷擴張并逐漸在世界範圍内确立了它的統治地位,同時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打破了以前區域、時間的壁壘,使得個人、社會、國家都走向了開放。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現如今,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将資本主義推向了新的曆史階段即數字資本主義階段。數字資本主義應數字時代而生,是資本主義最新孵化和誕生的發展階段,同時,資訊通信技術在推動數字時代發展時起着關鍵性作用,也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生産關系、生産方式以及勞動方式向數字化的變革。

數字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曆史時期,在這個時期,數字技術使跨國鍊生産成為可能,其中生産資料産品的數字基礎設施歸資本家所有屬于私有的,數字媒體融入到資本主義企業中成為盈利的主要來源。

“數字資本主義”一詞于二十一世紀初被美國傳播政治經濟學家丹·席勒啟用,他在撰寫的《數字資本主義:全球市場體系的網絡化》一書中分析了人工智能、資訊通信技術等媒介的發展并從資訊通信技術層面定義了數字資本主義,在此基礎上他認為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狀态是數字資本主義。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另一方面,資訊通信技術與數字技術已經不再是遊離于資本之外的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資本将資訊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運用在生産領域,以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資訊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喪失了原有的獨立性,淪為資本家的附庸,資本家正是通過對核心技術的控制來實作資本和技術之間的共謀,進而為自己的“剝削事業”找尋合理的由頭,進而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

數字資本主義的興起意味着以資訊産業為基礎的新經濟發展為發達國家的支柱産業,在生産、流通、交換和配置設定領域将圍繞數字技術發生一輪新的變革,其生産力水準也将發生前所未有的突破和飛躍。

與此同時,資本家為了促進數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建設的一系列數字化平台将淪為新的剝削工具,成為隐蔽性極強的數字化的社會工廠,而我們在無意識中變成了提供免費數字勞動的勞工并無償為資本家創造剩餘價值。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實際上,數字資本主義的出現隻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的階段,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内在沖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數字資本主義時期的到來加深了資本主義的内在沖突,是以,我們還需要站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立場重新審思數字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時代變革和挑戰,同時想好應對挑戰的政策和方法。

二、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

資訊通信技術是當今先進科學技術的代表,也是支撐資本主義國家支柱型産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并且使其在新一輪的發展過程中占據優勢。資訊通信技術(簡稱ICT)是融合通信技術和資訊技術特點的新概念,市面上所有通信裝置、應用軟體或服務都與之相關。

當今世界,以資訊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網際網路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改變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交往和傳播方式,換句話說,網絡社會開啟了人類曆史的新征程。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這裡我們發現:通過移動網絡通信公司可以實時鎖定一個人的位置,通過安全窺探鏡頭可以精确地捕捉一個人的身影,通過網絡媒體的點選率與觀看率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喜好,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界限不再明晰,甚至于在過去看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現下都客觀且真實的存在着……在那裡,我們所有的舉動都會被記錄在冊,被網際網路出版商和廣告商所利用;

在那裡,你所有的行為都暴露在資本家的監控視野之下,無償的為資本家創造着剩餘價值;在那裡,我們每個人無一不是這次數字風暴的受惠者與受害者,無論你适應時代的變化與否,我們都得揣着智能手機出門,用微信與支付寶掃碼付錢,在與人交流時使用社交軟體,在檢索書籍時點開查找軟體等等。

美國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認為,人類進入了第三次浪潮,也就是他所稱的“資訊時代”,這個發展變化意味着一股巨大的變革浪潮正沖擊着我們今天的生活,繼而引發巨大的曆史轉變和革命性的進步,是以這個社會是一個“全新的社會”,而在資訊通信技術的催生下資本主義進入了資訊時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字時代,這個時代孕育并生産了數字資本主義。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網際網路平台也是資訊時代的伴生物,它是指為人類的生産和再生産活動提供數字化服務和分享的平台,國内的網際網路平台主要包括抖音、微信、微網誌、百度、快手和QQ等,國外的網際網路平台主要有谷歌、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這些平台所提供的用途不一樣,其産生的商業價值也不一樣。

但是平台間的共性卻是同一的,這些平台都将數字勞動者(數字勞工)産生的資料資訊也就是一般資料作為商品出售給廣告商,廣告商通過算法推演向每個數字勞工提供精細化的服務,進而為資本家創造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便産生了數字勞動與數字勞工(數字勞動者)的概念。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由此可見,數字勞動的産生離不開資訊通信技術的支援,如果沒有資訊通信技術,數字平台就不可能産生,勞動者也就沒有從事數字勞動的場所,資本家也就無法實作在數字平台對其進行剝削,是以,資訊通信技術的産生是數字勞動誕生的鎖匙。恩格斯認為勞動是解開社會全部曆史之謎的核心所在。顯然,在資訊時代的勞動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勞動方式也發生了轉變,這也成為資訊時代在勞動方式上的新變化。

三、勞動方式的變化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是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發展史,勞動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它是曆史得以繼續的基礎,也是人得以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曆史演進的過程中,人類的勞動方式與各個時期生産力發展水準、生産關系以及與之相适應的社會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随着機器的遍及,雇傭勞動發展成主要的勞動方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雇傭勞動直接為商業利潤的産生提供擔保。雇傭勞動的曆史特殊性不僅在于它的契約形式,這種形式并不等同于強制性的奴役形式和農奴制的附屬形式,還在于它補償勞動的模糊性,因為雇傭勞動者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他創造的價值開始超過雇傭他的工資。

資訊通信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勞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此外,與機器大工業時期伴生生長起來的馬克思,其雇傭勞動理論也經曆了萌芽、形成和完善的過程。是以,雇傭勞動是指:在資本主義生産關系下,資本家雇傭勞工進行一系列生産活動的勞動。随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雇傭勞動做出了系統的論述,資本主義的生産必須要雇傭勞動才能進行。對馬克思雇傭勞動思想的研究有益于夯實數字勞動的理論基礎,加深對它的了解與認識。

随着時間的推移,馬克思所處的機器大工業時代發展為資訊時代,資本主義迎來了新的春天,在數字資本主義和資訊通信技術的催生下,勞工的勞動方式發生了變化,由先前的雇傭勞動發展為具有雇傭關系的數字勞動和不具有雇傭關系的數字勞動,其勞動者也發展成數字化的生産者即數字勞工,相較于之前的雇傭勞動,資訊時代的數字勞動被剝削的範圍更廣,完成剝削的手段更為隐秘,對人的自由的壓縮和限制也更為全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