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作者:風度mensuno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 五擺五折:

一個什麼都聽、什麼都不精的音樂愛好者。

● 強叔:

唱片A&R、樂評人,音頻玩具愛好者。聽過的耳機可能比聽過的歌還多。

五擺五折:看強叔的個人介紹裡,總少不了一句話——讓喜歡耳機的朋友能夠欣賞到更多美好的音樂;讓喜歡音樂的朋友能更好地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對于這句話,你有什麼想補充說明的?音樂和裝置,兩者的關系是什麼?強叔:我覺得如果以一個完整的形容來進行概括的話,我願意将音樂内容本身形容為血液的流動,而裝置則是肉身及骨架。音樂内容如同血液般為生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裝置則打下整個基礎架構,為音樂内容做好支撐。如果内容本身非常出色但是裝置不行,那展現出來的一定不會是非常完美的内容;而裝置非常完美但是内容本身差點意思的話,最終呈現出來的也不會理想。

五擺五折:不知道強叔是不是常常被一些網友或朋友詢問,比如“我想買一個耳機,預算在1000元以下”,對于這些類似的問題,你有什麼想說的?

強叔:客觀地說這類問題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我想說的是,如果有朋友希望能夠通過更新更新自身原有的裝置來進行對于音樂感受的強化,預算不是問題。有什麼樣的預算,我就會有什麼樣針對提問者需求的答案。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五擺五折: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即“聽音樂不将就”,你認可這句話嗎?那麼如何才能在合理的範圍内做到這一點呢?

強叔:我倒是頭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就按照字面我想應該可以了解為幾個不同的層面。第一層是聽的音樂内容不将就,這是對于内容層面的要求;第二層是聽音樂的方式方法不将就,這就是我熟悉的關于裝置器材層面的了;還有第三層我覺得可以了解為對于聽音樂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不将就,表達的更多是态度層面。這三個層面,我都還是基本認可的。想要在合理範圍做到這些,我覺得首先是有明确的認知吧。對于自身喜好的認知,包括自身對于音樂内容的喜好和對于個人聽音需求的認知。選擇裝置跟生病吃藥差不多,需要對症下藥。每個人的聽音需求多多少少都是會有些差別的,有了基礎認知,在進行器材選擇和搭配的時候更容易找到音樂内容、聽音裝置、能力範圍這幾個因素的平衡點。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五擺五折:有些人會嘲笑一些裝置黨,說他們太過于追求細節,以至于有了 “研究火電、水電、風電、核電對音質的影響”的梗。對于這種嘲笑,你是否了解?

強叔:對于任何的嘲笑,我都了解。不過這類的段子有點老了,希望聰明的網友能善于将嘲笑的梗不斷更新,這樣會更有趣味一些,也能讓我知道大家不管把注意力集中在什麼方面,至少還是在進步的。

五擺五折:這些年來,你有估算過自己投在裝置上的費用嗎?如果要推薦最愛的一款裝備,你會選擇什麼?

強叔:這是一個略微敏感的問題了,我隻能大緻估算一下,在購買裝置上花掉的錢,同我在購買各類型實體音樂專輯的錢,基本上差不太多吧。具體金額不太好算,但應該分别都還沒超過7位數吧。至于我個人喜愛的裝置,真的是有非常多。如果要讓我推薦一款的話,我想推薦一款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的用來聽錄音帶的卡座:Nakamichi Dragon。在它推出之後的不久,CD唱片占領市場淘汰錄音帶載體,這個曆史洪流就已經不可阻擋。但它依然是那個時代衆多錄音帶愛好者心中的夢幻産品,在1983年當時發售的時候售價就達到了2500美元。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五擺五折:随着流媒體的迅速發展,很多人都會選擇無線耳機。你覺得市面上的裝置已經成熟了嗎?如果非要推薦,你的選擇會有哪些标準?

強叔:除了極為少數的無線耳機是通過其他方式連接配接之外,絕大部分的無線耳機都是通過藍牙來進行連接配接的。首先藍牙技術目前可以說是完全成熟的,但是影響無線耳機最終聲音表現的重要因素并不是藍牙技術,而是如何在有限的耳機本身空間大小内進行晶片及電池的合理優化。不管是頭戴式藍牙耳機還是TWS真無線耳機,其ANC功能也就是說主動降噪功能已經越來越成為閱聽人重度依賴的,那最終功能性與聲音品質的兼顧也被大家尤為看重。還有一點就是對于聲音的最終呈現,絕非解決技術壁壘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最終目的這麼簡單。還涉及到諸多因素比如聲音風格的确立,比如與手機App的多種EQ調節适配開放程度等等。

如果是我來推薦的話,我會有以下幾個主要标準。首先如果是具備主動降噪功能的産品,那麼它的功能性表現包括降噪能力、控制風噪水準、通話收音效果、與App的适配及設定豐富程度,還有諸如是否具有加分功能,比如快充或者無線充電功能、續航的能力等等。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五擺五折:有這麼多裝置和實體唱片,對于你自己來說,是否意味着每次聽音樂都具備某種儀式感?你會有自己的特殊癖好嗎?

強叔:關于儀式感,我個人覺得其實就是在你最初進行聽歌這種行為的時期養成的習慣而已,單獨拿出來說大可不必。比如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他開始大量收聽音樂的時候,就是聽的數字音樂,那在十年二十年之後可能科技發展到了另外一個程度,會有其他聽音樂或者甚至說是感覺音樂的方式方法,那他再去用他最初聽數字音樂的那種方式去聽音樂,是不是同樣會在未來被稱為儀式感?

關于聽實體唱片的特殊癖好,嚴格說應該沒什麼,跟大家應該差不多。不過是在聽專輯的時候,會拿起專輯,不管是黑膠還是CD還是錄音帶,會翻看制作資訊,僅此而已。

五擺五折:在2023年,有沒有哪款你個人比較期待的裝置?

強叔:這有點未蔔先知的意思了。都還沒見到,怎麼能有明确的感覺呢。不過我今年倒是有打算在年終的時候做個長篇内容,列出我今年聽過的100個有意思的音頻裝置。工作量巨大,隻是有想法未必會真的實作,這其實也是受五擺五折你的影響才想到是否能做這樣的專題,這個鍋你可以背一下。

編輯-方傳劍

新媒體編輯-錦鯉

文字-五擺五折

圖檔-來自網絡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
流媒體時代,你用什麼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