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童摸牽繩狗被咬引争議,家長如何避免孩子被動物襲擊?

作者:糖果媽媽

“文明養狗”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談,而如今因為一些人的不文明養狗行為,讓“愛狗人士”這個詞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反義詞”。作為養狗人,帶娃外出的時候,一定要謹記“牽好”、“牽短”,否則可能因小失大。

01

女童摸牽繩狗被咬引争議,是自身問題還是教育問題?

近日,廣東深圳,一位阿姨在街上牽着2條狗,旁邊的一位2歲的女童看到狗狗可愛,便上前靠近,結果可能是狗狗認生,女童的手指被咬傷。

女童摸牽繩狗被咬引争議,家長如何避免孩子被動物襲擊?

被咬後的女童随即大哭不止,一旁的媽媽也是第一時間檢查傷勢,但作為狗狗的主人,卻沒有絲毫的停留,而是轉頭就牽着兩隻狗狗離開了現場。

對于狗主人的态度,孩子媽媽表示無法接受:一聲不吭地就離開了現場,不賠償也不道歉。

本來孩子被狗咬,是責任劃分很清晰的一件事,但網友們卻争執不下。有的網友認為:明顯狗主人已經牽好了繩子,是孩子主動上前,主要原因是家長在一旁玩手機,沒有看護好孩子;

但也有網友認為:如果狗咬人的話,出門還是要戴上嘴套最好。

這件事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在我看來,2、3歲的幼兒,還是處于邏輯思維能力都有問題的年齡,在他們的眼中,是很喜歡親近小動物的。

但他們親近的方式卻是越喜歡越玩弄,是以很容易把小動物“惹怒”。

而對于小動物來說,尤其是家養的寵物狗,它們的性格也并不穩定,或者是主人并沒有規矩好,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就會突然發作。

是以這件事孩子家長要負主要責任,根本原因是沒有盡到看護的責任,而狗主人負次要責任,即使是牽了狗繩但沒有戴嘴套,至少在狗出現了傷人的行為之後,應該承擔責任。

02

狗為什麼總愛襲擊兒童?家長又如何避免呢?

春夏之季,正是動物的“狂躁期”,受到氣候和生理特征的影響,這個時期的狗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再加上相比較成年人,兒童的體格較小,看上去對狗沒有為什麼威懾力,是以是很容易受到狗的傷害的。

女童摸牽繩狗被咬引争議,家長如何避免孩子被動物襲擊?

是以,家長帶娃外出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并且告訴孩子下面這些注意事項,盡量減少孩子和狗接觸的機會,

1. 不主動上前摸狗,從源頭上阻斷孩子和狗的接觸;

2. 當遇到陌生的狗時,要保持靜止不動,以免讓狗覺得自己對其有攻擊性;

3. 如果遇到狗上前“聞嗅”,不要躲閃,更不要吓得跑竄。狗狗最愛追人,往往是孩子越跑它們越追,這個時候應當站在原地,狗狗聞完氣味後,就會走開;

4. 如果一旦被狗狗撲倒,最好用手抱住脖子和耳朵,縮起腦袋,将身體蜷縮成一個球,這樣能最大程度上保護重要部分不受侵害。

03

孩子被狗咬的處理方法,爸媽要知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的資料顯示:被疑患狂犬病動物咬傷的受害者中,15歲以下人群占40%,可見,被動物咬傷的群體中兒童已經成為了高危群體。
女童摸牽繩狗被咬引争議,家長如何避免孩子被動物襲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狗咬傷人的事件發生,尤其是兒童,那麼如果孩子不小心被狗抓咬了,該怎麼處理呢?

按照兒童被狗舔、抓咬後的暴露程度來判斷。

  • 如果僅僅是和動物有普通的接觸或者是喂養,被舔的皮膚部位完好,那麼一般是不需要進行處理的;
  • 如果兒童的皮膚被輕咬或者是輕微的抓傷擦傷而無出血,那麼需要立刻對傷口進行處理,并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
  • 如果兒童的皮膚被咬傷、抓傷有出血,或者是皮膚破損的傷口被舔,都屬于嚴重程度,那麼這種情況下,應該立即處理傷口,注射狂犬疫苗。

處理孩子被動物的咬傷、抓傷,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沖洗”。把手龍頭或者淋浴頭開到最大,沖洗傷口,之後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堿性清潔劑清洗傷口。堿性的清洗劑可以很大程度上沖洗到傷口上的病毒,進而把傷害減小到最低。

女童摸牽繩狗被咬引争議,家長如何避免孩子被動物襲擊?

總得來說,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受傷之後,去打疫苗之前,進行清洗傷口和清創消毒,之後盡快去醫院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