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輸入阻抗、輸出阻抗與阻抗比對

輸入阻抗與輸出阻抗       

       阻抗(Impedance)的概念。在具有電阻、電感和電容的電路裡,對電路中的電流所起的阻礙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是一個複數,實部為電阻,虛部為電抗。其中,電容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Capacitive Reactance),電感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感抗(Inductive reactance),電容和電感在電路中對交流電引起的阻礙作用總稱為電抗。 阻抗的機關是歐姆。

       阻抗比對是指信号源或傳輸線跟負載之間的一種合适的搭配方式。阻抗比對分為低頻和高頻兩種情況讨論。

       輸入阻抗:是指一個電阻輸入端的等效阻抗。在輸入端加上一個電壓源U,測量輸入端的電流I,則輸入阻抗Rin就是U/I。可以把輸入端想象成一個電阻的兩端,這個電阻的阻值就是輸入阻抗。對于電壓驅動型的電路,負載的輸入阻抗越大,則對電壓源的負載就越輕,因而就越容易驅動,也不會對電壓源産生影響。而對于電流驅動型的電路,負載的輸入阻抗越小,則對電流源的負載就越輕。是以,如果是用電壓源驅動的,則負載的輸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采用電流源來驅動的,則負載的輸入阻抗越小越好。(備注:該理論隻适合低頻電路,在高頻電路中,還需要考慮阻抗比對的問題。同時如果需要考慮到擷取最大的輸出功率,也需要考慮阻抗比對的問題)

       輸出阻抗:輸出阻抗是一個信号源的内阻。無論信号源或放大器還有電源,都有輸出阻抗的問題。對于一個理想的電壓源來說,内阻應該為0(内阻為0才能使輸出電壓完全加載在負載上),對于一個理想的電流源來說,内阻應該為無窮大(内阻無窮大才能使輸出電流不會因為負載的阻值而降低)。但是在實際的電路設計中,是不存在這樣的現象的。對于實際中的電壓源,常用一個理想電壓源串聯一個電阻R(充當内阻)的方式來等效一個實際的電壓源。這個電阻R就是輸出阻抗了。當使用電壓源給負載供電的時候,就會有電流I流過負載,同時這個電流也會在内阻R上産生一個電壓降,這樣就導緻電壓源輸出的電壓大于負載兩端的電壓,也就是限制了最大的輸出功率。

原理:

輸入阻抗、輸出阻抗與阻抗比對

以電池驅動負載模型(直流電壓源驅動負載)分析。定義負載電阻為Rload,直流電源電動勢為U,電池自身的内阻為r。

(1)流過負載電阻R的電流I為:I = U/(R+r)

負載R越小,輸出電流I越大。

(2)負載R上的電壓Uo為:Uo = IR = U / [ 1+(r/R) ]

負載R越大,則輸出電壓Uo越高。

(3)負載R上消耗的功率P:

P =  I²×R = [ U/(R+r) ]²×R

        = U²×R/( R²+2×R×r+r² )

         = U²×R/[ (R-r)²+4×R×r ]

        = U²/{ [ (R-r)²/R ] +4×r }

對于一個給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負載電阻R是由我們來進行選擇的。注意式中的[ (R-r)²/R ],當R = r,即負載R與信号源内阻r相等時,[ (R-r)²/R ]取得最小值0,此時負載R上可以獲得最大輸出功率Pmax = U²/(4×r)。即,當負載電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時,負載可獲得最大輸出功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阻抗比對之一(最大功率傳輸)。

應用:最理想的狀态
  • 電壓源驅動 or 需要輸出大電壓:内阻為0,負載越大越好。(電壓源的負載越輕,越易驅動)
  • 電流源驅動 or 需要輸出大電流:内阻為∞,負載越小越好。(電流源的負載越輕,越易驅動)
  •                       需要輸出大功率 :選擇與信号源内阻比對的電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