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載)北上廣深房價隻會漲不會降

一聽到地方政府抑制房價,或者托市擡價,我就會感到超級無聊。

為了抑制房價,最近,上海出大招了,先是涉房機構“二合一”( 原上海市城鄉建設和管理委員會、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職責,整合劃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再是傳出闵行等區多宗土地出讓被叫停。

政府這樣做也許是對的,不管房價能否降下來,釋放出這樣的政策訴求,總是能赢得些民意的。但是,如果你準備在上海置業購房,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一般來說,一讨論房價,大家夥首先想到的是貨币政策。确實,宏觀上,房價與貨币政策的連帶效應是很明顯,貨币政策寬松,房價會漲,貨币政策緊縮,房價會跌。

但是,如果剖開來看,這樣的宏觀分析又很沒有意義,因為這是建立在靜态邏輯基礎上的,是假設産業結構和人口流動不發生改 變的前提下的。否則,如果房價與貨币政策确實呈絕對的正向回報關系的話,那麼,我們如何了解,在貨币政策持續寬松的近兩年、尤其是今年,為什麼三、四線城 市的房價再降也沒人買,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卻節節攀升呢?

人口流動才是事關房價的核心因素,這是動态的,也是絕對靠譜的判斷标準。人口向哪兒流動和聚集,哪兒的房價就會漲,同 理,人口從哪兒流出,哪兒的房價就會跌。安居樂業是中國人的傳統,即使現在的90後、以及未來00後,觀念更新了,更願意租房了,他們向哪兒流動和聚集, 也還是會通過拉升房租間接推高當地房價的。

那麼,決定人口流動的因素又是什麼呢?産業結構變遷!這很容易了解,未來哪兒的就業機會多,人就會往哪兒跑,即使農村鄉 下有個别墅,沒有就業機會,光靠呼吸新鮮空氣和綠色蔬菜,養活自己勉強、養活全家老小卻絕無可能,那還不如擠到大城市的貧民窟,起碼有不間斷的零工可以 打,就算是乞讨也相對容易些——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河南、甘肅的許多乞丐村,大量的農民平時在大城市乞讨,隻有春節才回鄉住住别墅的原因了吧。

未來的産業結構變遷,會是個什麼樣的趨勢呢?傳統制造業、尤其是粗放式的企業,将會大批量的倒閉,而這恰恰是衆多三、四 線中小城市的經濟命脈。說說我的切身感受吧,最近10年,我一直不間斷的關注家鄉(江蘇蘇中地區)鄉鎮企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10年前鄉鎮企業普遍是 “三班倒”(人休息機器不停),5年前是“兩班倒”,最近兩年變成一班了、而且還有雙休日,不要以為有了雙休日就意味着勞工的福利增加了,事實上沒有勞工 願意雙休,因為鄉鎮企業實行的都是計件工資。更為要命的是,原來老家鄉鎮看起來一直紅火的5家企業,現在僅有一家勉強在維持。

蘇中地區的鄉鎮工業,對于我國絕大多數的縣域經濟而言,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直依賴粗放式制造業的縣域經濟,在産業 結構大變遷的大潮下,讨論任何層面的産業轉型和更新,對于全局都沒有意義,轉型和更新靠的是什麼,是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而縣域經濟又怎麼會有這樣的資源 呢?

在過去的5—10年裡,之是以全國房價不分區域的全部上漲,是因為憑着人口紅利,我國制造業無論是精密的、還是粗放的,大體都能夠賺到錢,絕大多數企業能夠赢利,就能解決不同素質的就業人口的分散就業問題,就業能夠到位,置業就會推高房價。

但是,從現在開始,在未來的5—10年裡,可能隻有大中城市才能解決就業的增量問題,因為,大中城市基于科研、教育、金 融等資源的相對集聚,可以通過現代服務業提供相對多的就業崗位、以及一些彈性的謀生機會,人口也将會大量流向這些大中城市,是以,未來的大中城市、尤其是 北上廣深等一流城市的房價還會漲,而絕大多數中小城市、尤其是縣城的房價還會降,甚至于再便宜也沒人買,因為當地解決不了就業,買了幹什麼呢?

産業變遷引起人口流動,人口流動又導緻房價變化,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美國曾經的汽車之城底特津,即使象征性的“1美元” 房子白送也沒有要,因為,底特津的汽車之城已經成昨日黃花,當地解決不了就業,人呆在那個地方幹什麼,有一定購買力的人口幾乎都離開了,房子即使是白菜價 也沒人願意去揀(這與房産稅無關)。

大而概之地讨論中國房價毫無意義,臆想北上廣深房價會降更是沒有可能。

中國不是新加坡這樣的單一城市的國家,經濟衰退房價整體會跌,而中國房價卻會呈現出雙向走勢,起碼在5—10年内,這樣的判斷是成立的——經濟越不景氣,一線城市的房價可能越會漲,當然,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跌得更厲害。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nd/p/488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