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作者:郭利方心理咨詢師

  她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上面有兩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她出生于一個重男輕女的時代,一個偏遠的農村。爸爸媽媽生了那麼多孩子,就是為了要一個兒子。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弟弟一出生,就成了家裡的寶貝。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她的媽媽曾經帶着弟弟東躲西藏,爸爸還交了不少罰款,這讓他們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從她記事開始,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媽媽要忙地裡的農活,兩個姐姐都已經上了國小,照看弟弟的責任經常落在她身上。她也不負衆望,有模有樣地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弟弟照顧得很好。有時不小心讓弟弟磕着碰着了,媽媽也會責怪她幾句,但大部分時間媽媽都會誇她能幹、懂事。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她也從這件事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照顧弟弟時也就更加賣力了。她也有很多遺憾的事情,比如,媽媽幾乎沒有給她買過新衣服,她穿的都是兩個姐姐不能穿的舊衣服。媽媽從來沒有給過她零花錢,她很羨慕同齡的小夥伴經常拿着各種小零食在她面前炫耀。

  但她沒有抱怨過,因為她知道不是媽媽不願意給她,實在是家裡太困難了。她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久而久之似乎形成了一種習慣。後來她的家境好了很多,爸爸媽媽手裡有了閑錢,會偶爾給她買一些新衣服和好吃的,但她從來沒有主動要過。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有一次,媽媽帶着她去集市上買東西,路過一個賣包子的攤位。包子的香味直鑽她的鼻孔,把她的饞蟲都要勾出來了,她忍不住開始咽口水。媽媽提出給她買包子吃時,她的回答竟然是“不”。媽媽問了她兩次,她還是搖頭,媽媽就以為她是真的不喜歡吃,就沒有買了。

  事後她又很後悔,明明自己想吃,為什麼不敢大大方方承認呢?不僅如此,在家裡,媽媽做了一大盆好吃的,她不管多麼想吃都不會表現出來。隻要不是爸爸媽媽點名叫她吃或者姐姐遞到她手裡,她就不會去主動拿。

  爸爸媽媽逢人就說:“家裡的三丫頭最懂事了,比姐姐還懂事。”她确實懂事,不僅在家裡不争不搶,在學校裡也特别懂事。除了學習認真之外,她還非常樂于助人,經常幫老師擦黑闆,幫同學打掃衛生。為此,她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到了國中之後,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她發現老師最關心的是學生的成績,于是她更加刻苦了。但是,努力了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了自己在學習上的短闆,她不擅長記憶和背誦,導緻她的國文、英語等學科成績不是特别出色,她的排名隻是中上等。

  按照這個成績,她想考上重點高中有點懸。那段時間,她覺得非常焦慮。她的兩個姐姐都考上了高中,她也想争口氣。家裡人也很關注她的學習,但是每次看到她的排名,爸爸媽媽都會忍不住歎氣或者無奈的笑笑。

  她為此特别失落,兩個姐姐成績優異,妹妹從小就伶牙俐齒,弟弟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她發現自己一個優勢都沒有,她突然感覺自己是家裡最不受歡迎的孩子。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想到這些,她的心裡就會一陣陣難受,她讨厭自己的不争氣,覺得爸爸媽媽不該生她。她有時難受得睡不好覺,一個人蒙着被子默默流淚。盡管如此,她也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自己的心事。尤其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她習慣了報喜不報憂,不願意讓他們操心。

  特别痛苦的時候,她甚至産生了極端想法。她認為如果自己不存在了,對爸爸媽媽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幸好,她還是憑着堅強的毅力挺了過來,考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但是國中時期的那段經曆影響了她很多年。那段時間,焦慮、孤獨、絕望、抑郁、無意義感等各種負面情緒幾乎淹沒了她的人生。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之是以如此,有她自身性格的原因,也有爸爸媽媽的失職。她天生敏感,自尊心強,自我要求高。幼年時期,爸爸媽媽沒有給她足夠的愛和關注,還讓她早早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她的内心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棄,她努力地表現出懂事、乖巧的一面,更多的隻是想讓爸爸媽媽看到和認可她這個孩子。

  當她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她變得焦慮和恐慌,她擔心自己沒了價值,害怕讓父母失望。過多的負面情緒給她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負擔,讓她無法積極面對和解決學習方面的問題。再加上她不确定父母對自己的感情,是以不想讓他們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她選擇了獨自承受。

  雖然她最後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但是内心的缺失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影響着自己的人生。

青少年心理:懂事的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實話?父母經常會忽視這一點

  對孩子,父母要學會表達愛和關心,要引導孩子看到他們自己獨特的價值,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敢于在大人面前做自己。

  換句話說,父母在養育孩子時不要忽略了這一點:要讓孩子明白,大人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為他們的表現而發生任何變化。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