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主要内容來自Andrew Cooksy的《實體化學》。原版隻需700多元,相較Peter Atkins還便宜一些。

目錄

第一部分:簡單碰撞理論

(1) Preliminary

(2)碰撞截面

(3)簡單碰撞速率與反應速率

第二部分:過渡态理論

第一部分:簡單碰撞理論

(1)Preliminary: Boltzmann distribution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前邊帶開根号的系數純粹來自于歸一化。

得到Boltzmann速度分布後,可以計算平均速度,這個速度用于讨論分子間碰撞。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分子間互相碰撞,品質就要換成相對品質: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2)碰撞截面

直覺上看,如果隻用一種分子,那麼一個直徑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的分子,在機關時間内,隻能和以自己為中心、半徑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長度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的一個直管内的分子碰撞,即碰撞截面為(此截面的計算方法見:朝永振一郎《量子力學中的數學方法》):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如果有兩種分子互相碰撞,以期發生化學反應,那麼直徑要換成相對直徑: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考慮氣體密度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碰撞頻率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平均自由程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如果考慮兩種分子互相碰撞,平均自由程的計算要考慮品質不同: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3)簡單碰撞

對一個反應,化學式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其反應速率可定義為: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這裡方括号中寫某物種的分子式,代表該物種的濃度。根據品質作用定律,也可以寫成: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這裡各反應物種的方次需要實驗測定。如果反應是所謂的“基元反應”,指數就跟反應方程式裡的一樣。但是注意反之不然。

考慮最簡單的情況,雙分子反應: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這裡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是阿伏伽德羅常數。出現兩個新的符号: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代表參加碰撞的分子數,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代表反應機率。

整個公式的意思就是參加反應的分子數目乘以反應機率,才是真正發生了化學反應的分子數目。

這個數目對時間的微分,再除以阿伏伽德羅常數和反應容器的體積,就是反應物濃度的改變。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上邊第一個等式表示,參加碰撞的分子數目,跟兩個反應物的濃度、相對速度和相對截面有關。

上邊第二個等式是一個無奈之舉,是經驗的總結:AB互相碰撞的動能高于某個門檻值,就有可能發生反應,但又不是百分之百反應。是以有一個修正因子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這個修正因子無法從第一性原理獲得,隻能實驗測定。是以簡單碰撞理論無法繼續發展,隻能跟實驗結合使用。但是它仍然能讓我們獲得對化學反應的一定了解。把以上公式代入反應速率計算公式: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再使用假設:能量大于門檻值的機率,服從Boltzmann分布: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可見,化學反應速率确實跟某個能量門檻值的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指數有關,而且前邊還有一串指前因子。

為了得到速率常數,考慮定義: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直接觀察可見,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恰好符合Arrhenius根據實驗資料拟合得到的公式: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取名為活化能,但是跟真實的能量并沒有多大關系,需要實驗測定。

但是指前因子包含溫度的開根号,同Arrhenius的初始假設,即指前因子是個常數有所差別。實驗中也會發現,指前因子的确是跟溫度有關。

第二部分,過渡态理論:

過渡态理論假設,反應物和産物之間有能壘分隔(實際上應該是自由能壘),能壘處對應一個超分子,是所有參加反應的原子組成的一個大型的“分子”。此“超分子”的結構稱過渡态。當然,過渡态處在能量的山峰處,是以是個亞穩态,不能算是真正的分子,壽命很短,為fs-ps級。對于雙分子反應,(1)

反應物和過渡态處于動态平衡

,(2)

而過渡态一旦生成,就馬上轉化為産物,不再傳回。這樣,一個動力學問題就轉換為一個平衡态統計力學問題。

根據此假設,可以寫出反應速率的計算公式: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此處,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是可能發生反應的兩個分子通過過渡态的平均速度,除以

特征長度

。這個特征長度是說,假設反應物類似理想氣體,在機關時間内、一定距離之外沒有互相作用,隻有在此機關時間内的一定距離之内才可能互相作用,發生化學反應。系數2是考慮了對稱性。

而由于反應物和過渡态達到平衡,過渡态的濃度可以寫作: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此處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代表着機關濃度,是用來平衡量綱的。

根據化學平衡的統計力學理論(R. Fowler, Statistical Mechanics, 1936, Chapter 18),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化簡即可得到: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這裡指前因子跟溫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但是實際上,考慮到溫度帶來的熱運動,化學反應不會僅僅發生在一維,而且還有隧道效應和零點能等量子效應存在,且“無傳回”假設非常粗糙,是以實驗化學實體學家通常是用實驗資料拟合如下公式: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包含三個待定系數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且僅限某溫度範圍内成立。比如這裡有一個文獻中的例子: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化學反應速率測量裝置,A. Cooksy, Physical Chemistry

有讀者在下邊提問,在簡單碰撞理論的部分為何不使用更加精确的方法。

就我個人經驗,首先原因在于,氣體平均自由程很長,常溫常壓下空氣平均自由程為68 nm,而分子的互相作用範圍較小,在0.1~1.0 nm量級。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an_free_path​en.wikipedia.org

其次,分子的碰撞後,發生反應的頻率較低。

A. Sommerfeld的《熱力學與統計力學》裡介紹的Maxwell-Boltzmann碰撞理論給出了有關碰撞的複雜方程,但是化學反應的機率是如此之小,一般

mysqld --initialize 沒有反應_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單理論

次碰撞才有一次反應;而且由于能量在指數上,理論計算與實驗的誤差通常差若幹數量級。是以基于經典力學和經典統計實體的更精确的計算意義不大。目前,應用深度神經網絡計算勢能面、應用嚴格的量子力學計算反應截面再換算成速率常數,已經可以和實驗誤差在5%之内。即使應用基于路徑積分的近似方法,如量子瞬子、centroid動力學和RPMD,也可以輕易達到5%之内的誤差。

對氣體碰撞理論感興趣的讀者,我推薦如下讀物:

Arnold Sommerfeld,熱力學與統計力學,第5章

S. Chapman & T. Cowling,非均勻氣體的數學理論

王保國,劉淑豔,稀薄氣體動力學計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3。書中澄清了一些曆史問題,如根據Balescu的《平衡和非平衡統計力學》,推導Boltzmann方程時不需要“分子混沌”這個假設。

進階閱讀:

Yongle Li:化學反應速率理論--散射截面(1)經典情形

Yongle Li:化學反應速率理論--散射截面(2)量子情形

Yongle Li:化學反應速率理論--流算符

Yongle Li:化學反應速率理論--有效勢

Yongle Li: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含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