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使用sar指令檢視cpu使用情況:sar -u 3 5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對上面每項的輸出解釋如下:

  1. %user列顯示了使用者程序消耗的CPU 時間百分比。
  2. %nice列顯示了運作正常程序所消耗的CPU 時間百分比。
  3. %system列顯示了系統程序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
  4. %iowait列顯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時間百分比
  5. %steal列顯示了在記憶體相對緊張的環境下pagein強制對不同的頁面進行的steal操作 。
  6. %idle列顯示了CPU處在空閑狀态的時間百分比。

sar指令使用選項: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2)将統計結果儲存到檔案 sar -o  &  sar -f

sar -o test 1 3   #儲存

sar -f test       #檢視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3)檢視平均負載  sar -q

sar -q 1 3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runq-sz  運作隊列的長度(等待運作的程序數,每核的CPU不能超過3個)
  2. plist-sz   程序清單中的程序(processes)和線程數(threads)的數量
  3. ldavg-1   最後1分鐘的CPU平均負載,即将多核CPU過去一分鐘的負載相加再除以核心數得出的平均值,5分鐘和15分鐘以此類推
  4. ldavg-5   最後5分鐘的CPU平均負載
  5. ldavg-15  最後15分鐘的CPU平均負載

(4)檢視記憶體使用情況  sar -r

sar -r 1 3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kbmemfree   空閑的實體記憶體大小
  2. kbmemused   使用中的實體記憶體大小
  3. %memused  實體記憶體使用率
  4. kbbuffers  核心中作為緩沖區使用的實體記憶體大小,kbbuffers和kbcached:這兩個值就是free指令中的buffer和cache. 
  5. kbcached  緩存的檔案大小
  6. kbcommit   保證目前系統正常運作所需要的最小記憶體,即為了確定記憶體不溢出而需要的最少記憶體(實體記憶體+Swap分區)
  7. commit   這個值是kbcommit與記憶體總量(實體記憶體+swap分區)的一個百分比的值
  8. kbactive  
  9. kbinact 
  10. kbdirty

(5)檢視系統swap分區統計情況  sar -W 1 3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pswpin/s    每秒從交換分區到系統的交換頁面(swap page)數量
  2. pswpott/s   每秒從系統交換到swap的交換頁面(swap page)的數量

(6)檢視IO和傳遞速率  sar -b 1 3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tps  磁盤每秒鐘的IO總數,等于iostat中的tps
  2. rtps  每秒鐘從磁盤讀取的IO總數
  3. wtps  每秒鐘從寫入到磁盤的IO總數
  4. bread/s  每秒鐘從磁盤讀取的塊總數
  5. bwrtn/s  每秒鐘此寫入到磁盤的塊總數

(7)檢視磁盤使用情況  sar -d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DEV 磁盤裝置的名稱,如果不加-p,會顯示dev253-0類似的裝置名稱,是以加上-p顯示的名稱更直接
  2. tps  每秒I/O的傳輸總數
  3. rd_sec/s  每秒讀取的扇區的總數
  4. wr_sec/s  每秒寫入的扇區的總數
  5. avgrq-sz  平均每次次磁盤I/O操作的資料大小(扇區)
  6. avgqu-sz  磁盤請求隊列的平均長度
  7. await  從請求磁盤操作到系統完成處理,每次請求的平均消耗時間,包括請求隊列等待時間,機關是毫秒(1秒等于1000毫秒),等于尋道時間+隊列時間+服務時間
  8. svctm  I/O的服務處理時間,即不包括請求隊列中的時間
  9. %util  I/O請求占用的CPU百分比,值越高,說明I/O越慢

(8)統計網絡資訊 sar -n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網絡接口資訊 sar -n DEV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IFACE  本地網卡接口的名稱
  2. rxpck/s  每秒鐘接受的資料包
  3. txpck/s  每秒鐘發送的資料庫
  4. rxKB/S  每秒鐘接受的資料包大小,機關為KB
  5. txKB/S  每秒鐘發送的資料包大小,機關為KB
  6. rxcmp/s  每秒鐘接受的壓縮資料包
  7. txcmp/s  每秒鐘發送的壓縮包
  8. rxmcst/s  每秒鐘接收的多點傳播資料包 

 網絡裝置通信失敗資訊 sar -n EDVE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IFACE 網卡名稱
  2. rxerr/s  每秒鐘接收到的損壞的資料包
  3. txerr/s  每秒鐘發送的資料包錯誤數
  4. coll/s  當發送資料包時候,每秒鐘發生的沖撞(collisions)數,這個是在半雙工模式下才有
  5. rxdrop/s  當由于緩沖區滿的時候,網卡裝置接收端每秒鐘丢掉的網絡包的數目
  6. txdrop/s 當由于緩沖區滿的時候,網絡裝置發送端每秒鐘丢掉的網絡包的數目
  7. txcarr/s  當發送資料包的時候,每秒鐘載波錯誤發生的次數
  8. rxfram/s   在接收資料包的時候,每秒鐘發生的幀對其錯誤的次數
  9. rxfifo/s    在接收資料包的時候,每秒鐘緩沖區溢出的錯誤發生的次數
  10. txfifo/s    在發生資料包 的時候,每秒鐘緩沖區溢出的錯誤發生的次數

統計socket連接配接資訊  sar -n SOCK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totsck  目前被使用的socket總數
  2. tcpsck  目前正在被使用的TCP的socket總數
  3. udpsck   目前正在被使用的UDP的socket總數
  4. rawsck  目前正在被使用于RAW的skcket總數
  5. if-frag   目前的IP分片的數目
  6. tcp-tw  TCP套接字中處于TIME-WAIT狀态的連接配接數量

TCP連接配接的統計  sar -n TCP 

Linux下性能監控sar指令使用詳解
  1. active/s  新的主動連接配接
  2. passive/s  新的被動連接配接
  3. iseg/s  接受的段
  4. oseg/s  輸出的段

sar指令使用總結:

預設監控: sar 1 1     //  CPU和IOWAIT統計狀态

(1) sar -b 1 1        // IO傳送速率

(2) sar -B 1 1        // 頁交換速率

(3) sar -c 1 1        // 程序建立的速率

(4) sar -d 1 1        // 塊裝置的活躍資訊

(5) sar -n DEV 1 1    // 網路裝置的狀态資訊

(6) sar -n SOCK 1 1   // SOCK的使用情況

(7) sar -n ALL 1 1    // 所有的網絡狀态資訊

(8) sar -P ALL 1 1    // 每顆CPU的使用狀态資訊和IOWAIT統計狀态

(9) sar -q 1 1        // 隊列的長度(等待運作的程序數)和負載的狀态

(10) sar -r 1 1      // 記憶體和swap空間使用情況

(11) sar -R 1 1       // 記憶體的統計資訊(記憶體頁的配置設定和釋放、系統每秒作為BUFFER使用記憶體頁、每秒被cache到的記憶體頁)

(12) sar -u 1 1       // CPU的使用情況和IOWAIT資訊(同預設監控)

(13) sar -v 1 1       // inode, file and other kernel tablesd的狀态資訊

(14) sar -w 1 1       // 每秒上下文交換的數目

(15) sar -W 1 1       // SWAP交換的統計資訊(監控狀态同iostat 的si so)

(16) sar -x 2906 1 1  // 顯示指定程序(2906)的統計資訊,資訊包括:程序造成的錯誤、使用者級和系統級使用者CPU的占用情況、運作在哪顆CPU上

(17) sar -y 1 1       // TTY裝置的活動狀态

(18) 将輸出到檔案(-o)和讀取記錄資訊(-f)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部落客「liyongbing1122」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定,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及本聲明。

原文連結:https://blog.csdn.net/liyongbing1122/article/details/89517282

以上指令使用截圖每個自己操作下了,故截圖是自己系統截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