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作者:廈門冬哥雜說

曾幾何時,來廈門旅遊,有雅興、好玩的遊客定會來著名的環島路一遊——騎上兩人或三人座多彩的觀光自行車,一路吹着海風,悠哉、任性騎行,真是惬意無比。而到了“高峰期”——每當周末,廈門的市民和外來人員有的也會呼朋引伴或若幹家庭“鬥陣行”,于是乎,環島路沿線成群結隊,浩浩蕩蕩的騎行隊伍,蔚為壯觀,俨然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于是乎,給廈門這張“名片”錦上添花,讓它更加地響亮,更加地接地氣,更加的名符其實,真可謂是名噪一時、風光一時又風光無限。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可現如今,在偌長的環島路卻難覓觀光自行車美妙的身形,它已風光不在,沒落凋零——究其根源,就是先是政府的便民舉措——“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應時出現,再後來是共享單車的大舉“入侵”,圍追堵截,前後夾擊,使得它隻有招架之功,絕無還手之力,且迅疾敗下陣來——隻能任由它物侵入其領地,再不能獨領環島路的風騷。看來,都是新陳代謝,時代進步給它惹的“禍”。

與觀光自行車動辄一小時幾十元租賃費用比較,不論是公共自行車還是共享單車,它們的成本效益顯然高出了一大截。在共享單車出現之前,廈門先有了“公共自行車系統”,實際上也是“共享”——市民繳上400元押金(現在隻要“白鹭分”——信用優良,就可免押金),刷上e通卡用車,一小時内免費騎行,隻要講究點政策,騎上幾個小時無須花上半毛錢。隻是拘泥固定地點取車,固定地點還車,取放自行車在“固定樁”而已。而更早的時候,想要騎車還得自掏腰包買車——早期自行車還算得上是幾大件“奢侈品”之一,牛得很,現在依然堅守使用自家自行車的“老頑固”,還得操心着它的落腳點,出門還得在意它鎖好了沒。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至于共享單車就更不用說了——它友善又便宜。對一些人來說,平日生活自由自在,不受限制習慣了,這時共享單車的出行方式就很适合他們——因為它太友善了,友善到任你取用與停放,你随便走在街上,都能随時看到它的身影,隻要你掃上它的二維碼,就馬上能夠使用,你愛怎麼騎就怎麼騎,愛騎哪就騎哪,騎累了,騎夠了,騎得不想騎了,你大可立馬停歇下來,随手停放好它;它太便宜了,便宜到大衆化、全民化,剛開始幾家共享單車營運商的互相競争,争搶客源,給使用者提供了諸多優惠,讓使用者得到了諸多實惠——少押金或者免押金,提供月卡、季卡、免費卡,優惠多多,實惠多多。由于共享單車這些顯著的特點與優勢,必須要說,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共享單車”很難被改變——除了它外觀,如造型的改變,确實難于想象它還能再有什麼變化,更不要說被其他取而代之了。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在之前政府提供的公共自行車,特别是後來“靈巧”共享單車的沖擊下,觀光自行車幾乎沒了市場,一天下來也沒幾單生意,商家可謂是慘淡經營,即便如此,卻也勉強維持,依然堅守,盡其所能為遊客提供個性化服務——特定人群的一些需求,如情侶的雙人座,20元/輛,一小時後每30分鐘加5元,小家庭的三人座,30元/輛,一小時後每30分鐘加10元,這也算是它的優勢——共享單車就隻能單人騎(個别讓孩子坐在車前“菜籃子”的除外),想“在一起”還非得騎觀光自行車不可。由于觀光自行車受到人們的冷落,使得閑置下來的觀光自行車成了商家的包袱,放哪都覺得不合适,,有的幹脆就東丢兩輛西擱三輛,随意地存放——真成了擺設,有關部門也沒給予清理。當然,如果觀光自行車有七成新,完整不破損,規矩地呆在那兒,與周邊的景緻——大海、沙灘、亭閣、花樹等,多少也有點綴的作用,構成一幅别樣的畫面,隻不過它扛不住天長地久的時間磨砺,風吹日曬的大自然洗滌。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同樣,原先龐大的個體經營者——不少是當地的無照經營者,也成了昨日之“黃花”、過氣之“明星”。早些時候,有關部門經常性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清理、整治——雙方不間斷上演着“貓捉老鼠”的戲碼,現如今,這些“執着”的經營者再也不需要有關部門的費時費力費心,就自個兒自覺、自願地“刀槍入庫”,自行明智地退出曆史舞台。現在,能看到的就隻有在廈大白城,還有極少數人——多為外來人員,做着出租觀光自行車的生意——稀落的幾輛停在公共汽車站旁,攤主不急不躁地倚坐在圓形的石欄杆上,耐心等待着生意的上門——就是不信邪,堅信“生意不會那麼差!”,當然,他們有應對挑戰的看家“本事”——租賃手續十分簡單,隻要身份證或能證明身份的證件就行——他不怕你冒名拐走觀光自行車,誰吃飽撐着要這一堆爛鐵?現在它能值幾個錢?再者,他們還考慮到了業務的拓展與變通——增加些電動自行車的租賃,以滿足那些逛得更遠且又不費體力的遊客需求。

觀光自行車的昨日今生

當今社會瞬息變化,更新換代的腳步加快,觀光自行車在環島路的“衰敗”與“沒落”,也說明了這一點,現在,在環島路騎行“稱霸天下”的當屬共享單車了,它在漫長的環島路騎行——或在專屬的“自行車道”上,或在海邊沿線的木棧道上,或在海濱小公園的曲徑通幽處,可謂自由又自在。正因為它的随性與自由,有的地方是不允許它任意“撒野”的,比如小區、景區、公共活動場所,都會在出入口顯著的位置擺上“共享單車,禁止入内”的牌子,毫不客氣地将其“拒之門外”——當然,有時也該讓共享單車長長記性,随性中也要懂得遵規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