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閑話“使用者體驗”

      使用者體驗一直都是微軟的口頭禅,其實也很容易了解,對于(普通)最終使用者來說,他并不在乎你使用的何種技術何等高超,你的軟體是多麼的安全,在乎的是,你的軟體給我的感覺怎麼樣,用起來是否順手、簡單。這也是為什麼Linux為什麼一直鼓吹自己功能多麼先進,但是個人使用者仍然寥寥無幾的原因。

     以下是我總結的幾條關于使用者體驗方面的最佳實踐。

1、清爽

     典範:IE 7.0 Beta2+,Google Desktop 1.0,Google,Baidu

     IE7.0 Beta2 預設的工具欄隻有兩欄,一欄是位址欄,一欄是标簽欄,這兩個是最常用的,也占據了非工作區的大部分面積。界面上可見的 按鈕也非常之少,但确實可以進行絕大部分的操作。跟IE 6 的差別也展現在這裡,一是将菜單欄隐藏起來(部分放到Toolbar裡面了),二是将不常用的按鈕也隐藏起來。整個UI顯得非常的清爽、耐看。以至于我現在一看到Maxthon豪華版的界面就想嘔吐。

     我非常喜歡 Google Desktop,卻對 MSN Desktop 視而不見的最直接原因就是 GD 隻有一個狀态欄圖示和一個用于輸入關鍵字的文本框。

     通常,我們放置自己的生活用品的規律:對于自己特别常用的東西,比如茶杯、及時貼等,伸手可及,而偶爾用到的東西能夠比較容易的找到(比伸手可及多兩個以内的步驟),基本不用的東西則隻要知道放在那裡就可以了,這樣一來,不至于使有限的空間顯得淩亂不堪。軟體的使用者界面的道理也如此。

2、Big Controls

     典範:WordPress

     從我第一眼看到WordPress的登入框時就喜歡上她了。輸入使用者名和密碼的文本框,還有登入按鈕,都好大一個。就如MM大大的眼睛一樣格外惹人愛。Big的意思是大,而不是魯莽,人的眼睛長得比牛眼睛還大,就“過猶不及”了。

     MSN的發送按鈕就很不錯,如果我們剛剛用滑鼠粘貼了一個網址,再點一下那個按鈕就很容易了。

     握着鉛筆頭或者原子筆芯的感覺總不是那麼好,軟體UI中也是一樣,過小的按鈕、字型、文本框是“反使用者”的。這也是為什麼Firefox要設定最小字号,IE要增加網頁縮放的功能。退一步說,我的浏覽器視窗那麼大一個,你卻給我整兩個跳蚤一樣的控件,你什麼意思啊?

3、免配置

     典範:千千靜聽、TT

     很多人都說千千靜聽很好用,今天試用了一下,果然不錯,一打開就有不錯的SKIN,下面是歌曲清單,右邊是歌詞顯示(自動從網上下載下傳),最小化的時候自動“縮小”到了狀态欄。非常适合我的使用習慣。Winamp也完全可以實作上述的功能,隻是不免要配置一番,或者要裝一些插件。

     Firefox  據說非常強大,能夠支援任意擴充、皮膚、SingleWindow浏覽。但是我剛剛裝完的時候感覺很不好,沒有皮膚,有Tab浏覽,但是一點就蹦出新的視窗。我硬是花了一個小時來裝插件和皮膚。如果我們的軟體也這樣,那就不要想賣錢了,學Linux吧。

     另外,免配置跟可配置 并不沖突,免配置是指使用者在第一次啟動軟體時,軟體應該處于最佳配置(最适合使用的配置)。

4、結果導向

     典範:Office12 、Visual Studio 2005

     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OTEC(Office 專家俱樂部)會議上,當時熊明峰在介紹Word12的時候給我們提到了這個東東。在Word12中,我們選中一段文字,馬上就會在旁邊出現一個小的工具欄,上面有對齊、加粗等按鈕,就如我們在IE6+裡面,滑鼠移到圖檔上時,馬上浮現的帶有 儲存、列印 功能的小工具欄一樣。

     從前,我們想執行想要的操作,總會去三個地方找:菜單、固定工具欄、右鍵菜單。随着軟體的發展,人的要求也提高了,人開始懶得去找了,而是希望工具欄來找人。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QuitGame/archive/2006/02/11/32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