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作者:1905電影網

金朝建立當年,太祖阿骨打親率大軍攻占遼朝東北重鎮達魯古城(今吉林前郭縣塔虎城)和黃龍府(吉林農安),又在護步答岡(黑龍江五常縣西)擊潰遼天祚帝親自指揮的十餘萬軍隊。

遼朝在金軍的強大攻勢和各族人民反抗鬥争的聯合打擊下,内外交困,一蹶不振。遼朝由于軍事上的接連失敗,軍中将士鬥志低沉,厭戰情緒蔓延滋長,統治集團不斷發生分裂,陸續有統兵将領率部投降金朝。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至收國二年(1116)五月,金朝攻占了遼東京道所屬的遼南全部州縣。天輔元年(1117)起,金朝轉人東京道西部和上京道作戰,連下州縣,逼近上京。天輔四年(1120),金軍攻占上京,天祚帝出逃中京(今内蒙古甯城縣西)、西京(今山西大同),反遼戰争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當金軍在上京道作戰之時,宋徽宗接受遼朝降官馬植與金朝結盟攻遼收複幽雲失地的建議,先後派馬政、馬植取道海上出使金朝,協商攻遼大計。

宣和二年(1120),宋、金達成協定,約定共同對遼作戰,金朝攻取遼中京,北宋攻取遼南京(今北京),滅遼後幽雲之地歸宋,宋将原來輸遼歲币轉送金朝是為“海上之盟”。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北宋因忙于鎮壓方臘起義,未能如約進兵。在鎮壓方臘後出兵兩次攻打南京,均告失敗。至宣和四年(1122),金朝已經攻占了遼朝五京中除南京之外的四京,北宋軍隊統帥、大宦官童貫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邀請金軍夾攻南京。

年底,金軍經居庸關南下,不戰而下南京。金朝的許多将領看透了北宋的虛弱本質,無意履行"海上之盟"交還幽雲之地。經反複交涉,金朝把南京及附近的五座州城交給北宋,北宋在每年輸遼歲币之外加100萬貫作為"燕京代稅錢"。金軍在撤出南京等地時,把城中富戶和金帛财物席卷而去,北宋隻是接管了幾座空城而已。

遼天祚帝逃入西夏境内,企圖糾集餘部奪回幽雲地區,先是在武州(今山西神池)被金朝大将完顔希尹打敗,保大五年(1125)二月,在逃跑途中被金将完顔婁室俘獲,遼朝滅亡。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此前,遼朝宗室耶律大石與天祚帝分道揚镳,率領部分契丹部衆西行。1131年,在葉密裡(今新疆額敏縣東南)接受随行官員的勸進即皇帝位,号“葛爾罕”,又上尊号天祐皇帝,史稱西遼,又稱黑契丹或哈喇契丹。

1133年,耶律大石遷都八喇沙衮(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改稱虎思斡耳朵。西遼于1218年被蒙古國所滅。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朝借口北宋收納遼朝降将張覺,分兵兩路進攻北宋,西路軍由粘罕(完顔宗翰)率領,經雲中取太原;東路軍由斡離不(完顔宗望)率領,經平州取燕京,計劃西、東路軍會師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

太原軍民在王禀的指揮下,頑強抵抗,阻擊西路軍于堅城之下;東路軍則長驅南進,渡過黃河,直抵汴京。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北宋舉朝震驚,宋徽宗匆忙下令停止“花石綱”之役,頒罪己诏,号召天下軍民勤王。在抗戰派官員李綱等人的堅持下,宋徽宗不得已傳位兒子趙桓,即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宋徽宗帶領少數官員、侍從逃離汴京。

宋欽宗迫于形勢,任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全面主持汴京防務。李綱部署軍民積極備戰,多次打退金軍的進攻,各地勤王軍隊也陸續人援汴京,金東路軍隻有6萬人,而且是孤軍深入,黃河以北的許多重要城市仍在宋軍之手,形勢有利于北宋。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但是,金軍統帥斡離不利用了宋欽宗的儒弱心理,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議和條件:北宋向金朝支付犒軍費黃金500萬兩、白銀5000萬兩,絹踩各100萬匹,牛馬各1萬頭(匹),割讓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今屬河北)三鎮,欽宗稱金太宗為伯父,以親王、宰相為人質,金軍才能撤退。

宋欽宗不顧李綱等人的堅決反對,全部接受了這些條件,下令在汴京城中搜刮金銀,派康王趙構和宰相張邦昌赴金營談判,又為掃除議和障礙,罷免李綱官職。

宋欽宗君臣的行徑激起汴京軍民的義憤,太學生陳東率領諸生數百人至宣德門上書,要求恢複李綱官職,罷免妥協派宰相李邦彥等,釀成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請願活動。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宋欽宗被迫任命李綱為京城防禦使,汴京軍民的抗戰熱情再次高漲。金軍統帥斡離不面對堅城一籌莫展,擔心膠着于城下形勢會愈發不利,未待北宋納足金銀就主動撤圍而去。

金軍撤退時,宋欽宗拒絕了李綱邀擊金軍的請求,下令勤王軍隊和民兵傳回原駐地,不得擅自襲擊金軍,并對李綱的抗戰部署事事掣肘,制造難題,不久即以李綱“專主戰議”而罷免了他的官職。

與此同時,宋欽宗更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位,他為了粉碎蔡京、童貫等人擁宋徽宗複位的陰謀,先後将“六賊”中的五人或斬首、或賜死,蔡京也因病死于貶所,徹底孤立了宋徽宗。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同年八月,金軍仍分東、西兩路分别由斡離不和粘罕統率再次南侵。東路軍進抵真定(今河北正定)城下,城中北宋守軍不滿2000人,在知府李邈的指揮下,頑強抵抗近40天,終因寡不敵衆被攻破,李邈被俘遇害。

太原軍民在王禀的指揮下,拒絕了宋欽宗的割地诏書,在内乏糧草外無援兵的困難條件下,頑強守城達8個月之久。城陷之日,王禀仍率領軍民巷戰殺敵,身中數十創後投水自盡。

至十一月,東、西路金軍渡過黃河,直指汴京,北宋軍隊望風潰退,宋欽宗驚恐無計,隻好答應金朝以黃河劃界的要求。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然而,粘罕等人不過是要以此穩住北宋君臣,赢得進軍的時間而已。兩路金軍很快進抵濟京城下,因北宋勤王軍隊已被遣散,城中守軍不過數萬,形勢十分危急。宋欽宗隻好派人至相州,任命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率軍入援京師,但為時已晚。

盡管如此,汴京城中軍民的鬥志依然高漲,請領兵甲參加作戰的即有30萬之衆。而宋欽宗卻聽信術士郭京,打算靠郭京的所謂"六甲神兵"退敵。郭京卻借率"神兵"出戰之機,溜之大吉,金軍乘勢攻破汴京。

宋朝軍民抗敵鬥志高漲,為何北宋卻還是被金朝亡了國?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日,金軍押解被俘虜的徽、欽二帝及宗室、妃嫔、大臣、工匠、伎女等3 000餘人撤離汴京,傳回北方,同時掠走大量金帛珍寶、法駕儀仗、天文儀器、圖書樂器等,史稱“靖康之變”。

金朝在滅亡北宋後,先後扶持張邦昌“僞楚”和劉豫“僞齊”傀儡政權統治黃河以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