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他們踏遍五湖四海,為何最終還是回到上海街頭?

作者:新民晚報

在英國留學的傅卓,曾在法國汽車公司工作的董一軒,中國台灣青年樂團小提琴家李慧軒,新疆美術學院音樂系畢業的維吾爾族吉他手凱撒,從雲南深山來到上海的彜族歌手阿玉莉露, 還有魏磊,一個52歲的彜族歌手,依然"想夢想上海",現在已經在街頭演出了七年。為什麼他們要到處旅行,還是更喜歡成為上海的街頭藝人?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他們踏遍五湖四海,為何最終還是回到上海街頭?

圖:街頭藝人在商界表演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陽

最安全

據上海市演藝行業協會會長魏志透露,自2014年上海首位"持牌街頭藝人"以來,7年來已經積累了13批300多位街頭藝人,其中三分之二是80歲,90年後,還有很多回報,甚至有人還做了一張個人專輯......

正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攻讀傳播與媒體碩士學位的傅卓在因疫情被停職後傳回上海。在法國工作的董最終選擇回到上海成為一名街頭藝人。他們的共鳴是:"在上海街頭唱歌是最有保障的。在英國學習期間,他還走上倫敦,利物浦和萊斯特的街頭唱歌。但偶爾也會有待遇上的差别,一些路人甚至威脅到他的人身安全。疫情也使街道空無一人,是以他最終回到了上海的街頭。

在法國街頭唱歌的董義社,因其"文化差異"而備受關注:"我會穿着中國服裝在街上唱中國歌曲"。尤其是中文路過的時候,他和傅卓會主動轉向中文歌曲。他們還推出了一個短視訊号碼,傅卓在英國街頭唱着《成都》在網上點選量超過一百萬。"但我們在上海街頭仍然感到更加腳踏實地的歌聲。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他們踏遍五湖四海,為何最終還是回到上海街頭?

可以成為一種職業

因為在徐彙臨時接種點唱歌而走紅的羅忠堂說,當他和上海市演藝行業協會一起去另一個城市參加街頭表演時,當地城市經理不允許觀衆獎勵他們,拿走他們的二維碼——因為那裡的街頭藝人沒有職業,收不到錢。

李慧軒曾是小提琴家,在台灣流行音樂的鼎盛時期曾在音樂制作公司工作。但由于網絡盜版等的影響,它很快就會不可持續。然後,她去了好萊塢,在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學學習音樂 - 通過在街上唱歌來學習學費。然後,她嫁給了一個大陸人,和丈夫一起去了香港。與此同時,她在香港組成了一支團隊,但很快就爆發了,無法唱歌。于是,她跟着丈夫回到了上海,終于發現——"在上海街頭唱歌,可以成為事業",長期追求甚至可以成為事業。于是,擅長小提琴、鋼琴、嗓音好的台灣姑娘,在上海街頭組建了一支樂隊來唱歌。

成為職業的關鍵是它可以支援自己。阿渡來自安徽,阿勇來自河南,每天唱不少于一首,超過一萬個月。不久前,第66屆環遊節舉行,李嘉明在街上唱了幾個小時收入2400元:"這個紀錄兩天前被自己打破,現在是2660元。"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他們踏遍五湖四海,為何最終還是回到上海街頭?

圖:街頭藝人與《新民晚報》記者郭心陽一起表演

這是一個驚喜

Kaiser擅長西班牙吉他,演奏爵士樂,弗拉門戈音樂技巧,是以進出圈子是衆所周知的。疫情的爆發阻礙了上海林肯爵士樂中心全年邀請海外爵士樂藝術家表演的方式。于是他們問雪兒想去參加演出嗎?"是以在2020年6月,我登上了林肯爵士樂中心的舞台,并與其他幾位合作夥伴合作,成為第一個登上舞台的中國樂隊。

這位52歲的老人得知,上海有執照的街頭藝人開考,湖南劉曉敏決定"去上海追夢",于是讓兒子幫他在網上注冊,然後來到上海感受了一系列的驚喜。"我認為上海應該重視我的能力,是以帶上我所有的樂器,音響和我所有的東西。演出沒過幾天,"人們就告訴我,我的頭像在大銀幕上"——那是靜安商界宣傳片被放到大街上的大銀幕上。"過了幾天,我聽說上海火車站門口的大螢幕上有我的頭——光榮啊!"另一個驚喜是找到了一個合作夥伴:"要知道做音樂,我可以找到上海的合作夥伴阿杜,一個30歲的年輕人——和願意和我一起工作的年輕人,這也是非常有價值的!現在,他已經在上海街頭吹小号、小号、薩克斯管、愛爾蘭口哨7年了:"在這裡,我忘記了年齡,隻有快樂!"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他們踏遍五湖四海,為何最終還是回到上海街頭?

圖檔:劉曉敏受訪人

小時候,我看了很多電視劇,站在山上答應:"去上海看"彜族的男孩阿玉和羅,多年後在彜杭區花了250元買了人生的第一把吉他。成為街頭藝人後,他唱歌,因為他能讓觀衆遞給他一杯奶茶,感覺溫暖:"我以為在家鄉'拉'一個樂隊沒有成功,結果在上海街頭看到這麼多像我一樣的人,覺得我應該在街上唱歌!"(朱光,新民晚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