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半導體産業逆襲了嗎

作者:資訊看世界丶

自從美國斷供華為以來,其西方盟友也加入了在半導體領域遏制中國的陣營, 中國對中國自主晶片的呼聲空前高漲 ,從國家宏觀政策到民間資本投資,近三年半導體成為中國各行業的絕對風口,大量資本湧入半導體行業,據網絡資料不完全統計,國内內建電路領域一下子變成一片紅海, 自從華為斷供以來,半導體行業至少引入了5600億注資,國内半導體被很多人看好,像顯示面闆一樣有重資加持,中國晶片逆勢破局指日可待,就連遠在美國的比爾·蓋茨都看不下去了,多次呼籲,美國解禁停止打壓,否則中國自研晶片難免會引起反彈,但回顧三年前掀起的半導體浪潮,我們的半導體産業真的逆襲了嗎?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半導體産業逆襲了嗎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僅2022年,就有近5700家半導體企業,在政策支援和輿論引導下登出 ,許多投資人熱情地投入到這股潮流中,甚至有的小公司招了七八個人,集資幾十萬元開始做半導體,但是半導體産業作為高科技産業,不僅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還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 ,也更需要長期穩定的投入,才能不斷疊代技術,無論是 台積電、三星、他們都是在半導體晶圓制造領域深耕多年,依靠财團或政府的巨額投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半導體産業逆襲了嗎

對于一些試圖獲得短期利潤而離開市場,這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長期發展是一件好事,及時止損也能避免重複投資和不必要的競争,但大規模撤資終究會給國内半導體行業帶來陣痛,國内晶圓行業才剛剛起步就面臨如此大規模的剝離 ,對現階段仍需要大量外部資金支援的半導體企業而言,這一定是件大事半導體領域。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半導體産業逆襲了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距離中國較近的日本在半導體領域似乎并沒有很強的存在感,但是在很多細分領域,尤其是半導體材料領域有很多日本企業占據着領先地位,甚至有的領域已經完成了壟斷的特點 ,日本在看不見甚至忽視的領域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晶圓蝕刻不可或缺的氟化氫為例,日本曾在2021年斷供南韓,像三星這樣完全閉環的半導體巨頭 從研發設計到制造封裝和測試都無法完成,最後不得不低頭要求政府出面解決。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半導體産業逆襲了嗎

2022年已經結束, 中國晶片進口額已達到驚人的4000億美元創曆史新高, 這反映出中國半導體市場,還有巨大差距 ,如果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國内半導體企業積極提效擴産,目前國内半導體産業産能,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半導體産業逆襲了嗎

目前,新能源汽車、智能AI産品等新興産業對晶片的需求大大增加,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 ,就需要5000多顆大小不等的闆載晶片為例,這些闆載晶片主要集中在14到40納米的工藝上,國内領先的晶片廠商沒有技術瓶頸,隻需要在良率提升上多下功夫,大量成熟制程的晶片需求激增,對我們半導體産業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方面是制程更先進的方式 ,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國内龍頭半導體企業,将增加他們的研究 ;而以公司為代表的成熟制程領域,在更小的納米制程晶圓上尋求疊代更新的研發路力,畢竟随着國内晶圓廠進一步提高良率,擴大生産規模,盡可能縮小與國内市場的差距。

三年過去了,晶片熱潮下入場的資本紛紛離場,半導體産業逆襲了嗎

手機末端等消費電子産品市場很多先進制程,産品産能過剩成熟制程半導體産品供不應求,盲目追求先進制程不符合當下中國晶片市場需求,或許現在比爾蓋茨确實高估了中國半導體公司,我們遠沒有他說的那麼強大,畢竟台積電成立36年、聯電成立43年、三星半導體成立40年、而中國2000年才有中芯國際,半導體産業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 的,沒有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在世界半導體行業站穩腳跟的,

更好地專注于研發,培養更多的半導體行業人才,隻有這樣,中國芯才能真正感到自豪。

同意的請轉發,歡迎評論、留言和分享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