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周厲王不聽任何人的勸阻。這種情況下,所有的人都不敢講話了。過了三年,所有人民竟一起反叛了,襲擊了周厲王。無奈,周厲王隻能逃到了彘。
而周厲王的太子靜躲在了召公的家裡,國人聽說後,便紛紛聚集且把召公的家給包圍起來了。召公見此情況便站起來對這些人說:“我先前曾經多次勸谏君王,但可惜君王依舊不聽勸,以至于現在遭受此大禍。如果現在太子被人給殺了,君王大概會認為我是和他對立,這樣我便招來了君王的怨恨。侍奉國君的人,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應該怨恨國君;即使怨恨,也不應該發怒,更何況是在侍奉君王呢?”說完,于是把自己的兒子代替成太子,太子最後得免于難。
召公、周公二輔共同理朝政,号稱“共和”。共和十四年,周厲王在彘去世。而周太子靜則在召公家中逐漸長大成人,兩位國相商量後便一起立周太子靜為王,這便是周宣王。宣王登位之後,由這兩位國相來輔佐,修明政事,師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遺風,諸侯們見此便又都來尊奉周王室了。共和十二年,魯武公來朝見。
後來周宣公沒有遵循籍禮,沒有到千畝去耕種專供天子帶頭親自耕種以示重農的籍田。虢文公見此便來勸谏說這樣是不行的,但周宣王不聽勸。共和三十九年,周宣王的軍隊在千畝與姜氏之戎交點,周宣王大敗。
周宣王喪失南方江、淮一帶的軍隊後,就在太原清點人口以備征兵。仲山甫勸谏說:“民戶是不可以用來統計的。”周宣王依舊不聽勸,最終還是清點民戶以作備征兵。
共和四十六年,周宣王逝世,其子幽王宮湦繼位。
周幽王二年,西周都城及其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三條河所在的地區均發生了地震。伯陽甫說:“周朝快要滅亡啦。天地間的陰陽之氣,應該是有秩序的;如果破壞了秩序,那麼 肯定是人為造成的。陽氣沉伏在下,不能出來,陰氣壓迫着陽氣使它不能上升,是以就會有地震出現。現在泾、渭、洛一帶所發生的地震,這是陽氣不得其所而被陰氣所鎮伏。陽氣失位而居于陰氣的位置,水源必定會堵塞;水源一旦堵塞,則國家必然滅亡。就如同土壤必須濕潤,則人民才可以拿來土壤利用。土壤缺乏濕潤,則人民不能拿來使用,到了這種地步,國家怎麼可能不會滅亡呢?從前,洛水、伊水幹涸,夏朝便就此滅亡了;黃河枯竭了,則商朝便滅亡了。如今周的氣數便也像夏、商兩代末年一樣了,河源的水源又被堵塞了,水源被堵塞,則河流必定要枯竭。一個國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賴于山川河流,如果高山崩塌、河川枯竭,這便是亡國的征兆。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這樣看來,國家的滅亡用不了十年,因為十剛好是數字的一個循環。上天所要抛棄的,不會超過十年。”這一年,果然山川枯竭了、岐山崩塌了。
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寵愛褒姒。褒姒生的兒子叫做伯服,而周幽王想廢掉太子改立伯服。太子的親生母親是申侯的女兒,是幽王的王後。後來幽王得到了褒姒後,便異常寵愛褒姒,便想廢掉申後,不但想廢掉申後,而且還想廢掉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閱讀曆史典籍,感慨道:“周朝就要滅亡啦!”從前夏後氏衰落的時候,有兩條神龍降落在夏帝的宮廷裡,說:“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君。”夏帝蔔問究竟是殺掉它們還是趕走它們還是留下它們,都不吉利。于是就進行了占蔔,結果還是不吉利。又占蔔,占蔔的結果是将它們的唾液藏起來,結果才吉利。于是擺設出了币帛祭物,書寫簡策,向二龍祈禱,二條龍就不見了,并留下了唾液。夏王指令木匣子把龍的唾液藏起來。夏朝亡國後,這個匣子便傳到了商朝,殷滅亡之後,又傳到了周朝。連續三代,從來沒有人敢把匣子打開。
可是到了周厲王末年,周厲王打開了匣子看了。龍的唾液流在了殿堂上,無論如何也清掃不掉。于是周厲王便指令一群女人,赤身裸體對着唾液呼叫。那唾液便最後變成一隻黑色的大蜥蜴,爬進了厲王的後宮。後宮有一個小宮女,僅六七歲,才剛換牙呢,碰見了那隻大蜥蜴,後來到了成年的時候竟然懷孕了,沒有丈夫卻獨自懷孕并生下了孩子,是以她非常的恐懼,于是就把那個孩子扔掉了。宣王時童女唱歌謠說:“山桑做的弓,箕木做的箭囊,要滅掉周朝。”周宣王聽到了這首歌,有一對夫妻正好賣山桑和箕木制成的箭囊,周宣王便命人去抓捕,想把這對夫妻給殺掉。夫婦二人逃到了大路上,發現了先前被小宮女扔掉的小嬰孩,聽到她在深更半夜裡啼哭,覺得異常可憐,于是便好心收留并撫養。夫婦二人繼續往前逃,逃到了褒國。後來褒國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小宮女扔掉的那個女孩獻給周王,以求贖罪。因為當初這個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國獻出,是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年,幽王到後宮去,一見到此女子便非常喜愛,待她等一下兒子伯服後,最後把申後和太子都廢掉了,讓褒姒做了王後,讓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感慨地說:“災禍已經形成了,無可奈何!”
褒姒不愛笑,幽王為了博得她一笑,用了各種辦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設定了烽火狼煙和大鼓,有敵人來侵犯就點燃烽火。周幽王為了讓褒姒笑,點燃了烽火。諸侯們見此烽火,全都集結軍隊并趕來了。趕到之後,卻不見有敵情,褒姒看到此情景便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為她多次點燃了烽火。後來這烽火便失去了信用,諸侯們來的也越來越少了。
周幽王任用虢石父做卿,在國中執政,國人對他都很不滿意。虢石父為人能說會道,善于阿谀奉承又貪圖财利,周幽王卻信任他。幽王廢掉了申後和太子宜臼。申侯非常生氣,聯合缯國、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們前來救援,但諸侯們卻一個都沒有來。幽王就這樣被申侯殺死在骊山腳下,申侯俘虜了褒姒,把周的财寶都取走了。于是諸侯們就和申侯一起擁立了幽王廢掉的太子宜臼為王,也就是後來的周平王,由周平王來繼承周朝的祭祀。
周平王即位後,把國都遷到東都洛邑,以躲避犬戎。
周平王在位的時候,周王室衰落,各諸侯弱肉強食,齊國、楚國、秦國、晉國勢力開始強大,一切政事都要由各方諸侯的首領來裁決。
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隐公登位。
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駕崩,而太子洩父也死得很早,立了他的兒子林,也就是桓王。周桓王,也就是周平王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