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說: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差別在哪裡?

作者:中醫碩士李吉慶

虛證,也就是正氣不足的病症。雖然它的表現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四類: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一般的氣虛,病人感到疲倦無力,精神不好,不想說話,走路稍快或爬坡上樓就覺得氣喘,稍一活動,出汗較多,面部氣色欠佳,脈搏也不大有力。嚴重的氣虛,可以引起虛脫,病人四肢冰涼,面色灰暗,冷汗淋漓,脈搏細微。

中醫說: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差別在哪裡?

氣虛和陽虛的症狀比較相似,而嚴重的氣虛往往和嚴重的陽虛同時出現。前面談到的虛脫症,實際上既是嚴重的氣虛,也是嚴重的陽虛。

一般的陽虛,大多具有上述一般氣虛症狀,但同時又兼有寒象:特别怕冷,四肢不易溫暖,大便經常清稀,小便清長等。

要差別氣虛和陽虛,主要看有無明顯的寒象,因為中醫認為“陽虛生外寒”;要差別血虛和陰虛,主要看有無熱象,因為中醫認為“陰虛生内熱”。

中醫說: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差別在哪裡?

血虛的病人,常見的症狀有頭昏眼花,心悸,失眠多夢,手足發麻,月經量少色淡,面部、唇舌、指甲的顔色變淡等。各種貧血的病人大多屬于血虛或氣血兩虛,但是中醫辨證為血虛的病人,卻不一定都貧血。例如,某些神經衰弱的患者,中醫稱為心血不足;某些眼病患者,中醫認為是肝血不足。

陰虛的病人,雖然也常具有某些血虛的症狀,但陰虛的特點卻是津液不足和出現熱象:像,口幹舌燥,大便不暢,面部陣陣潮熱升火,手足心發燙,夜晚盜汗,遺精,唇舌紅,舌苔少,脈搏又細又快等。

中醫說: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差別在哪裡?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到這裡,如果大家還不清楚自己屬于哪種虛症,歡迎在下方留言,李大夫會給大家一一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