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者體驗是指産品在運作過程中與使用者産生的聯系以及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主觀感受;産品在設計并生産的過程中,哪些會影響使用者的體驗,以及如何圍繞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産品設計,在《使用者體驗要素》一書中提出了使用者體驗五要素的理念:
1、 戰略層—産品目标和使用者需求
戰略層必須明确兩個問題:
1.1、 産品的目标是什麼,是完成一定的商業目标還是流量目标或是打造相應的品牌形象。
1.2、 使用者能通過這個産品獲得什麼,也可以了解為産品能滿足使用者的什麼需求。
2、 範圍層—功能規格和内容需求
2.1、這一層需要确認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功能規格和内容去滿足戰略層所定制的目标,這在裡我們可以知道正在建設什麼、不需要建設什麼,并通過使用者需求分析,對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進行優先級排序。
3、 結構層—流程與資訊架構
3.1、在這裡,我們為使用者設計結構化體驗,我們的關注點也從抽象的決策與範圍到達一個具體事物,在功能型産品上,主要展現為流程設計,主要關注于将影響使用者執行和完成任務的元素;資訊型産品則是資訊架建構設,主要關注如何将資訊表達給使用者的元素;兩種産品都強調一個重點:确定各個将要呈現給使用者元素的“模式”和“順序”,比如購物流程該如何設計、社交流程該如何進行。
4、 架構層—互動、導航、資訊設計
4.1結構層解決了我們的産品将用什麼方式來運作,架構層則用于确定用什麼的功能和形式來實作這種方式,主要包含互動設計、導航設計、資訊設計等;比如通過頁面的按鈕、輸入框以及其他界面控件,比如我們的注冊/登入按鈕、退出按鈕等,它引導着我們實作産品的運作。
5、 表現層—感覺設計
5.1我們的每一次産品使用體驗,最終都是通過感覺器官來收集的,在整個産品設計過程中,這是最後一個工作,這決定了産品将如何被使用者感覺,比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 iPhone優秀的的震動體驗就是關于觸覺的例子;哪些感覺被納入我們的産品設計裡面是由我們的産品類型所決定的。
以上分享内容來自Jesse James Garrett的《使用者體驗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