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委員:通過積極的财政政策助推文旅産業更新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道

文旅行業如何更大程度的複蘇和更高品質的發展,需要中央和地方的綜合性政策支援,更需要文化和旅遊系統的專業指導。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着力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面對需求不足甚至出現收縮,推動消費盡快恢複。幫扶旅遊業發展。圍繞補短闆、調結構、增後勁,擴大有效投資。

同時,日前中央印發的《品質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提升旅遊管理和服務水準,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改善旅遊消費體驗,打造鄉村旅遊、康養旅遊、紅色旅遊等精品項目。在健康、養老、文化、旅遊、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開展品質滿意度提升行動。

今年兩會期間,圍繞文旅産業未來如何複蘇、如何更新,海南自由貿易港如何建設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專訪。

朱鼎健建議,文旅部門通過積極的财政政策,對景區産業更新進行專項扶持,包括新項目建設、老項目更新改造,增加“活”的文化演出内容、創新旅遊消費場景,以及進行數字化改造等。而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方面,海南還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的便利度和靈活性,建構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環境,優化減稅降費措施等方面還可以繼續發力提升。

文旅産業數字化轉型需兼顧自身資源

《中國經營報》:疫情防控放開以後,觀瀾湖集團,包括整個旅遊産業迎來了哪些發展機遇?客流量對旅遊産業有多大的提振作用?在這其中,旅遊的修複情況如何?

朱鼎健:過去三年期間,我們一方面是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堅持做新的發展營運,可以說是交出了相對滿意的答卷。

過去幾年,我們深莞、海口觀瀾湖發展了多個新項目,例如新增了“深圳觀瀾海洋世界”,這是個互動性的海洋主題館;在海口觀瀾湖,新開業了深圳免稅海口觀瀾湖免稅城,并且挂牌了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等,拓展了“旅遊+”的内容,給遊客持續提供新的内容來體驗。

時隔三年兩地通關,觀瀾湖也是做好了各種準備和安排。通關後,我們會緊密圍繞四個主題:“國際合作”“港澳互聯”“青年聚焦”“大衆參與”,廣泛開展面向香港與内地居民的文體交流活動。例如一系列大灣區主題的青少年高爾夫比賽、青年網球公開賽、手工藝盛會、體育産業論壇等。

通關是兩地居民盼望已久的事情,在國家和特區政府的不斷努力下終于實作了這個目标。我認為大灣區文旅市場會迎來複蘇,疫情三年以來,群眾積壓了很多消費訴求。近期各大線上旅遊平台和旅行社的咨詢通路資料都在翻倍增長,也能看出蘊藏的潛力。

就拿今年的春節假期為例,國内旅遊出遊人次已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88.6%,國内旅遊收入恢複至2019年的73.1%。從觀瀾湖來說,通關後,從香港過來的打球、住宿、文娛消費客群逐漸恢複。現在不少居民的兩地通行證件還需要重新辦理延期手續,預計三四月份以後會迎來更大幅度的遊客增長。

大灣區是大陸消費力最旺盛的地區之一,文旅資源也非常豐富。在三年疫情期間,很多景區也都在完善更新,各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一直在密集出台,可以說基本都做好了準備。

大灣區文化同源、山水相鄰,融合發展的趨勢不會變,來往交流的便利度還在不斷增加。我感覺整體文旅市場将會朝着高端化、個性化、年輕化的方向持續發展,以更大的魅力吸引全球遊客。

《中國經營報》:從财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上看,你認為應該怎麼樣做一個良性的财政資金調配,既能推動文旅景區産業高品質發展,還能起到推動産業數字化的目标?對此你有哪些想法或建議?

朱鼎健:2023年,國家總基調是全力拼經濟,推動産業轉型更新。旅遊行業是擴大内需的重要部分,也事關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提供了多層次的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2019年共提供就業近8000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進而為更多家庭穩固提供基礎。景區作為旅遊行業的主力軍,承載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加需要産業更新疊代,實作高品質發展。

是以我建議,文旅部門通過積極的财政政策,對景區産業更新進行專項扶持,包括新項目建設、老項目更新改造,增加“活”的文化演出内容、創新旅遊消費場景,以及進行數字化改造等。還有對景區門票、商業業态、旅遊演藝等所收取的增值稅,通過靈活的稅收減免和調節政策給予返還,用于景區整體發展。

旅遊景區新技術方面可以利用AR、VR增加遊客便利度和體驗感。

不過旅遊行業發展數字化也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禀賦和實際情況。旅遊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産業,利潤不高,靠景區自身做數字化應用,也要考量投入産出平衡問題。另外在旅遊行業,數字化人才又兼顧了解旅遊營運特點的人才目前也不多,這也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中國經營報》:根據“提升海南自貿港專業服務市場開放水準”相關提案,海南正在建設中國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在你眼中,作為中國在建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它真正實作自由貿易化需要在營商環境方面具備哪些條件?

朱鼎健:以我親曆的投資發展過程來講,海南的營商環境建設從未止步,并且取得了越來越好的成效。就我個人所接觸到的商界朋友來說,大家也都親身感受到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特别重要的一點就是法治環境的改善,正所謂“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包括市場監督、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等都取得了進步。去年年底,全國首個營商環境建設廳在海口市揭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個專門建設打造營商環境的廳級機關,我相信這是海南自貿港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絕佳展現,這讓我們投資者對海南的産業發展和招商引資更有信心。

不過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據我了解,海南還在不斷努力開展着各項優化營商環境的行動。我認為海南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的便利度和靈活性,建構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環境,優化減稅降費措施等方面還可以繼續發力提升。

《中國經營報》:哪些原因促成了你提出“要提升海南自貿港專業服務市場開放水準”的提案?

朱鼎健:因為海南聚焦發展的是旅遊、現代服務和高新技術這三大産業,那麼包含專業服務業在内的現代服務業,最能把海南三大産業串聯起來;最能彰顯自由貿易港的高水準開放;也最能順應“海南所需”,對接“港澳所長”。是以我專門提了一份關于提升自貿港專業服務市場開發水準的提案。同時,我留意到海南最近出台了向香港開放專業服務市場十條措施,這證明海南正不斷為香港服務業提供更加開放的政策和環境。

是以,我不僅僅是一個投資人,我更樂意扮演 “超級聯系人”的角色,“走出去,引進來”,以自己紮根内地發展十多年的故事,吸引更多的香港企業、香港品牌、香港資金、香港人才到内地投資發展。在這個背景下,觀瀾湖創立了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在旅遊服務、金融服務、文化服務、影視服務、體育服務、貿易服務等領域,實作合作與引資,打造一個全新的國際服務企業聚集高地。

《中國經營報》:最後,對于國内旅遊産業以及海南營商環境的未來發展,你有哪些寄言與展望?

朱鼎健:正如我今年提案裡所說,旅遊産業與人民大衆的福祉息息相關,國内旅遊市場在今年春節呈現出的明顯複蘇信号就說明,文化旅遊是群衆最關心和喜聞樂見的消費需求。大衆不僅在三年内積壓了很多文旅消費的需求,同時對文旅産業的更新轉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來,我們會緊密契合文旅産業的發展脈動,根據旅遊消費市場訴求來布局發展。以“旅遊+體育”“旅遊+教育”“旅遊+文化”“旅遊+康養”等大旅遊投資思路謀篇布局。

随着自貿港建設不斷推進,不僅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等方面都會迎來巨大的成長機遇,人流(人才)、物流、資金流也會加速流向海南。是以,我認為海南将步入長期、持續高速發展區間,未來的海南,無疑是世界矚目的中心,是世界最開放的區域,我對此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