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有效溝通的例子:兒子竟會主動關心我? 兒子竟會主動關心我?

     本來是一個媽媽教育兒子的故事,也是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卻可以當作一個有效溝通的案例。兒子貪玩不回家,不接媽媽的電話,于是媽媽經常找兒子溝通,對兒子講媽媽的感受,當兒子不接電話時想發火,經過多次溝通,兒子接受了媽媽的意見,按時回家或告知媽媽去向,溝通取得了成功。當兒子與人打架被老師找來家長時,兒子強烈地表達自己的委屈,媽媽則以這一案例教育兒子,有情緒要與人溝通,而且是反複的溝通,就能解決問題,最後兒子終于了解媽媽的苦衷。

     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與下屬反複溝通,讓對方接受你的訴求,遠比以指令的方式讓下屬工作有效得多。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不斷的表達自己的訴求,别人就會知道你的想法,可能會遵從你的想法,也可能會不遵從。重要的是自己的情緒不會積聚,導緻最終爆發,産生嚴重後果;或者長期壓抑,讓你喪失鬥志。     

     這裡我主要從個人的角度讨論一下反複溝通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自己有訴求,但是得不到滿足。可能是懼怕表達,也可能是害怕别人不願意聽,或者聽不進去,于是就放棄了表達。隻是放在心裡,或者感到很委屈,

或者感到很屈才。但是如果你不說,别人又怎麼知道你的想法呢。因為不說,長期的情緒壓抑會在工作中,行動中展現出來,消極怠工,拒絕合作,不求進取。這種負面情緒反應加深了别人對你不好的看法,讓自己更加陷入困境,或被同僚認為人際關系很差,或被上司認為工作态度有問題。

     是以心裡有什麼想法,一定要說出來。找到合适的對象,表達你的訴求。是對方的問題,就說出對對方的感受或自己的看法,但是要尊重他人,對方不一定完全錯誤,首先要肯定對方對自己的幫助,才能赢得對方的共鳴,

對方才更願意跟你推心置腹,真實的表達對你的看法。在充分溝通後,你可能發現原本是問題的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說不準兩人觀點其實是一緻的,隻是表達方式有偏差。說出來後,你可能就覺得輕松多了,原來覺得很是問題的現在變得容易解決了。

     不過,時常自我檢討也是必要的,有情緒時,要多問問自己,自己為什麼會生氣,會憤怒,是别人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自己在某些地方做得不足?如果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則心情也要好受許多。

一個有效溝通的例子:兒子竟會主動關心我? 兒子竟會主動關心我?
兒子竟會主動關心我?

來源:http://www.xici.net/d143869120.htm   作者: 野百合的天空

     昨天中午我值班,回辦公室路上,遇到一位老師,告訴我,兒子中午曾蹲在我辦公室門口哭得很厲害。

     下午,數學老師來找我有公事,順便說起了中午的事。原來,為了打飯的事,和班上一名同學打了起來。放學後,我跟兒子談,兒子哭着、鬧着、叫着。我告訴他: 我已經感覺到很疲勞了,無法接納他的情緒。一邊聽他說着,一邊和他回報着我的感覺。我告訴他:我了解他的憤怒,隻是我感覺到,他表達憤怒的方式,給别人造 成傷害的可能性很大。他說,他也不知道怎麼辦。我說:去表達自己的感覺、自己的需求。他說:“我說了,有用嗎?”  我問:“是每次都沒有用嗎?”  他說:“不 是,有時也有用。” 我問他:“是不是你表達過一次,當别人沒有回應時,你會選擇不再表達?”  他說:“是的。”  我問他:“那你的情緒還在嗎?”  他說:“在, 我看到他,就會想起以前的事。” 我和他分享着:“是的。前一陣子,你一放學後,我就找不到你了,打你的小靈通,你也常常不接。我感覺:我已經跟你說過了, 你怎麼還不能體諒我的。我會對你很生氣,會對你發火。後來,我感覺,我想對你發火,是因為我很想讓你幫我的忙,但我表達過一次後,就不願意再次表達了。後來,我嘗試着一次次、不斷地對你表達我的感覺、我的需求。我發現,你最近幾天放學後,都會主動來告訴我,你在哪裡玩,你也會記住帶小靈通,我一打,你就接 了。我感覺到很開心、很輕松。你問我:你表達了,别人不理你,你再表達還有什麼用?我不知道,你要表達多少次,才可能有用,隻是我知道,如果你不表達,那 别人無法知道你想要什麼,你的情緒也隻能越積越多,最後就是爆發。”

     我對兒子說:媽媽感覺到很累,是以無法接納他,隻是我知道他心裡很不舒服。談話就這樣匆匆結束了。

     回到家裡,兒子很快地放下書包,拿起一個靠墊,放在床的一頭,把我的被子拿在旁邊,把電視的遙控器放找出來放在床頭櫃上。對我說:“媽媽,這是我為你準備 的,你靠在床上看電視吧,我會自己寫作業、練琴,你休息吧。” 我驚呆了,感覺到自己的眼框濕了。我對兒子說:“你為我準備這麼多,我很感動。我感覺到,剛 剛媽媽因為自己的不舒服,都沒有能照顧到你,心裡很内疚。” 兒子說:“媽媽,跟你說了一會,我已經舒服多了。” 睡前,兒子洗澡,他自己拿拖鞋、拿浴巾、拿 換洗衣服。

     看到兒子做着這些,我感覺着自己的感動,思考着:是孩子不懂事?還是我們平時和他們溝通的方式有問題?